11月21日,紀榮章在武館中傳授拳術。
原標題:博山九宮八卦斬穴拳申遺成功 老拳師終夢圓
11月21日,紀榮章在武館中傳授拳術。
11月初,九宮八卦斬穴拳被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授予「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榮譽稱號。
紀榮章,九宮八卦斬穴拳的傳承人,一位為申遺奮鬥了8年的老人。
七旬老人傾心拳術
今年紀榮章已經74歲,一套拳打下來,他喘著粗氣說:「可不比從前了。」可記者分明感覺到,他正極力證明自己健碩如初。
「快歇歇。」記者的話還沒說完,他又來了一個後旋腿,「嗖」的一聲帶過一陣涼風。
2005年,借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的一股熱風,本報推出了一個「民間絕活」的專題,記者找到了紀榮章。當時他正在為剛剛成立的九宮八卦斬穴拳武館籌集資金,尋求武館的出路。也是從那個時候起,時年66歲的紀榮章知道了「非遺」這個詞,之後,這個詞就幾乎成了他生命的全部。
第一次採訪紀榮章的時候,作為傳承人,他幾乎拿不出一點關於他所熱愛的這門拳法的文字記錄。他滿口的專業招數和套路,讓記者聽得一頭霧水,他也急得冒汗。
那就拍吧,記者一口氣給他拍攝了數百張照片。紀榮章出口成不了章,但打起拳來毫不含糊。
那一次,記者給他提了一個建議,要想把武館和拳法發揚光大更好地傳承,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記錄和一套完整的資料。這個建議正好說到紀榮章心裡,他說自己也正有這樣的想法,想把師傅傳下來的這套「寶貝」好好梳理梳理,也是為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做準備。
本報的報導給了紀榮章很大的信心,甚至可以說是信念。在那一年的《工作總結》中,他寫道:「2005年12月底,魯中晨報的記者慕名而來,以《民間絕活,神拳待後生》為題進行了專題採訪。為真實地反映九宮八卦斬穴拳之精華,戶外數九寒天,滴水成冰,他們所拍照片達400餘幅,並以整版篇幅登載了這一絕活。」
那篇報導的複印件至今還放在紀榮章辦公桌上一個觸手可及的位置。「累了就拿出來看看。」他說,那一次,他看到了希望。
從那時起,他開始了自己的申遺夢,並開始著手整理拳譜。
採訪時,記者答應日後將照片拷貝給他,但由於工作關係,挺長一段時間沒能履約。有一天他終於耐不住性子,突然從博山來到報社,出現在記者面前。
8年來,武館的位置未變,只是門口多了一個「九宮八卦斬穴拳研究會」的牌匾,原本空蕩的辦公室裡,牆上的獎狀已經掛到了屋頂。8年前的那次採訪中,記者給紀榮章拍攝的一張照片他很是喜歡,被放大了掛在武館的正中央位置。
當紀榮章拿出一本又一本文字材料,一件又一件圖書物件的時候,記者看到了老人這些年來的堅持和努力。
以武促文申遺成功
自2004年4月份成立至今,淄博九宮八卦斬穴拳武館已經走過9個年頭。
「每天忙著不覺得什麼,一停下來,就放不下那件事……」在11月21日的採訪中,紀榮章對記者說。
老人所說的「那件事」就是他的申遺夢。
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非易事,即使紀榮章在心裡一萬個肯定斬穴拳完全有申遺的資格,但對於一名老人來說,擺在面前最大的困難就是大量需要申報的材料。
「自古有種說法,習武之人就是粗人。別說我這把年紀,就是小年輕的從小舞刀弄棒,你讓他一下子面對海量的文字,那也難啊……」紀榮章說,他就逼著自己從一個「粗人」變成了一個「文人」。
「我這也算是以武促文……」紀榮章說,沒想到習武一輩子,到了臨末了,懂得了文武雙馨的道理。
在申遺夢的促使下,紀榮章鑽進了武術理論的研究,並對九宮八卦斬穴拳開始發揚創新。
幾年裡,他撰寫的《國家稀有拳種九宮八卦斬穴拳之我見》論文被《中華武術》雜誌刊登,創編了被國家武術管理中心評審命名的斬拳24式並在全市中小學推廣,指導參與了《九宮八卦斬穴拳》一書的編纂和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影像錄製,一步步為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做準備。
不久前,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在安徽蕪湖評審。全國18個省、市、區參加了現場覆審,九宮八卦斬穴拳被國家體育總局文化發展中心授予「中國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推廣項目」,並發放了牌匾和證書。
得知了消息之後,紀榮章像個孩子一樣,足足笑了十分鐘。
傳承發展後繼有人
如今,紀榮章已經有一個完整、官方的九宮八卦斬穴拳介紹。
九宮八卦斬穴拳是由如今淄博人,著名拳師郭慕華在清朝末年初創的。後來,郭慕華遇災荒闖關東,因緣際會傳藝給吉林省著名的拳師孫登雲。1920年春,孫登雲因比武挫傷東洋人引發命案,為避通緝從長春逃到山東博山避難,邂逅大峪口村青年拳師劉同榜。
孫登云為劉同榜的拜師至誠之心所感動,於是納於門下。在老師的精心傳授下,劉同榜功夫與日俱增。後來他又汲取了少林、太極、八卦等拳種精髓,完善創編了九宮八卦斬穴拳拳術、器械套路四十路之多,使這一獨特拳種在山東自成體系。從此,他在淄博開門授徒,傳承數百人。
在動亂的年代,拳譜散失,拳藝凋零,改革開放後才得到新的發展機遇。1986年,九宮八卦斬穴拳列入我國131個拳種中,成為全國稀有拳種。
在武術界人士的評介中,九宮八卦斬穴拳拳理明確,套路完整,它將動靜、剛柔,虛實開合的對立統一,融合在拳術套路之中,形成了步法靈活、攻防明確,實戰性強的獨特風格。演練時剛而不滯、柔而不散、隨機應變、奧妙無窮。
為了推廣九宮八卦斬穴拳,紀榮章新編了斬拳24式套路,並編制了口訣,制定了拳譜,錄製了演練光碟,最重要的是通過了全國武術評審組驗收。這就意味著,他可以在全市中小學中推廣九宮八卦拳了。
去年6月,紀榮章的武館派出了4名教練,對博山區38名中小學體育教師進行了為期3天的斬拳24式集中培訓。之後,各中小學迅速將斬拳24式納入教學課程。在當年10月份全區中小學運動會上,一所小學組織了100餘名學生在開幕式上進行了斬拳24式集體演練。
一套帶著傳奇色彩的民間「神拳」,如今,走進了校園。
重視武德影響學生
「申遺並非易事,其背後離不開紀榮章老師所傾注的大量心血。編撰書籍,拍攝視頻,將拳法總結提升,充分展現了一名古稀老人致力於保護、發展、傳承斬穴拳這一 稀有拳種的習武愛武之心。」採訪中,一名跟隨紀榮章習武多年的學生如此褒獎自己的老師。
「很多見過我女兒的人都說,這麼一個文靜秀氣的小姑娘為啥讓她學武術?其實,我和我老公最初讓女兒選擇武術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學個一招半式,既可健身又可防身,一舉兩得。我們真沒奢望她能堅持學下去,沒想到的是她不但堅持了下來並且從心裡喜歡和熱愛上了武術。」一名在紀榮章的武館學習武術的學生的家長說,他們發現自己的女兒在習武過程中,一些思維方式和處事方法受到了紀老師的影響,「我們很看重這個影響,是一種『武德』的作用力……」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武德之說。「九宮八卦斬穴拳也首重武德,創拳時就制有《練武宗旨》,闡述了對習練者重在武德的要求。」紀榮章說,這也是他之所以要把這件「寶貝」傳承下去的初衷。
這些年,紀榮章收了1100多名學生,組隊參加國際及全國省市區比賽20餘次,總獲獎項575個。許多成年人奔著紀榮章來,正是看重了他的武德。
「用現在很時髦的話來說,跟著紀老師習武,能感受到無限的正能量。」紀榮章的一名學生在接受採訪時說,想想紀老師這些年的堅持和努力,他們很感動,作為學生也一定會幫著老師把拳法發揚光大。「是金子總會發光,我們也希望其他有價值的拳種也能夠被傳承,作為晚輩,我們呼籲社會多多關注中華民族的這些寶貴財富……」
文/圖 記者 張磊 康嵩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3-6121991,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
@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