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會見到一些「路痴」,往往以女性居多。為什麼會存在這種現象呢,男女之間認路的能力究竟有沒有差異?
《男人的大腦很那個》的作者Louann Brizendine寫道:男性大腦中的頂葉皮層和杏仁核要大於女性,這些區域實現部分方向感調控的功能。這意味著男性更認路,遇到緊急情況,能更快地選擇「打」或者「跑」。
不過,由於人類的方向感和認路能力並不是單獨由大腦結構決定的,而且男性的身材、頭部和腦都比女性的要大,因此這還不足以解釋「為什麼美女不認路」。
美國猶他大學的人類學家Vashro等人在非洲的納米比亞找到幾個原始部落。
在這些部落的生活習慣中,男子會在方圓二百公裡的區域內狩獵、採摘,獲取食物,女子則更多在部落據點附近活動。在多種與認路相關的測試中,男子都取得了顯著好於女子的成績。至少有數十項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類學研究,都發現在方向感和認路方面,男性比女性有著顯著的優勢。
有些人就此推測,認路是男性的一種進化優勢。
在原始社會,男性常常需要長途跋涉,追蹤獵物或開疆拓土。這就使得擁有認路天賦的男性更容易生存下來,進而形成遺傳優勢,而女性則沒有這樣的篩選機制。
這種猜測本身難以驗證,而且有個重要的常識問題:父親的特性也會遺傳給女兒,因此很難讓「更認路」的特性只保持在男性之間。
不過,人類學家們還發現,越是在野外生活的人群中,這種差異就越大;越是發達、現代化的社會,這種差異就越小。越需要、越依賴男性出門認路的地方,男性的認路水平比女性高得越多。相反,某些職業的男生可能特別不認路。
至此我們可以得到兩個結論。
第一,「男人普遍比女人認路能力更強」的經驗規律,至少在現代的多數社會,是一種既成事實。
第二,這個既成事實,就目前的科學水平來看,與大腦的結構、與基因的關係都不是很大,而與生活環境、社會分工更為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