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研究,或許能解答這個困擾科學家幾個世紀的難題:
為什麼有人就像在大腦中裝了活體GPS一樣,無論走到哪裡都認得路,而有人卻是完全不認識路的「路痴」。
這項研究發現了組成大腦定位系統的細胞。
●1971年,英國神經心理學家John O`keefe在實驗中發現,老鼠的海馬體中存在一種特殊的神經細胞:把老鼠放在某一位置,這些細胞就能被激活。
他把這種神經細胞命名為「位置細胞」,其通過各種感官接收外界信息,並協同周圍其他神經細胞,在大腦中繪製「地圖」。
John O`keefe得出的結論是:關於環境的記憶以「位置細胞」特定組合的形式存儲在海馬體中。
●2005年,挪威神經心理學家夫婦May-Britt Moser和May-Britt Moser在海馬體外發現了大腦自帶GPS的另一個部分:位於內嗅覺皮層的「網格細胞」。
這些細胞同海馬體中的位置細胞及頭部方向細胞(當頭部朝向特定方向時就被激活的細胞)共同協作,建立起空間坐標系,從而實現了定位功能。
也就是說,「路痴」大腦中的位置細胞和網格細胞沒有充分激活。
這套包括「位置細胞」和「網格細胞」的定位系統,能幫助確定身體的空間位置,並使我們能夠利用這些信息,在複雜的環境中準確地規劃路線,進行「導航」。
當動物或人類進入某個新環境後,這套系統便會不斷地重複學習和記憶的過程,持續更新和鞏固對於新環境空間信息的了解與掌控。
男人的方向感真比女人強?
在我們日常遇到的「路痴」中,似乎是女性的比例高於男性,女性的空間定位能力真的不如男性嗎?
英國神經心理學家John O`keefe表示,有研究表明女性與男性的空間定位方式有所差異,但並不能說明女性的定位能力低於男性。
還有研究認為,男女認路能力的差異可能是進化使然:遠古時期,男性狩獵,走得遠、爬得高,空間感更強;女性採集食物,更擅長通過地標記住路線。
男人在空間定位時依賴的是對整個空間形態的把控,女人則更多依賴參照物。
方向感差?試試這些辦法
按照上述說法,難道「路痴」一輩子都沒救了嗎?
當然不是。值得慶幸的是,認路功能可通過訓練獲得。英國一項研究發現,穿梭於倫敦迷宮般街道中的計程車司機有更發達的海馬體。
因此,方向感不好的人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出門多留意路線
出門多看地圖、留意路線,注意街邊的標語指示牌,儘量獨立地穿梭於大街小巷之間。
學會偶爾拋棄導航工具
如果太過依賴外界工具,自身導航能力也會悄悄退化。要克服認路障礙,就要學會偶爾拋棄外界的導航幫助,培養身體「自帶」的導航力。
經常自我訓練
經常鍛鍊開發大腦細胞,尤其是多激活這「位置細胞」和「網格細胞」兩種細胞,在腦中建立清晰的坐標系,總有一天,沒有GPS也不用擔心走失在街頭。
請珍惜你身邊每一個「路痴」朋友,沒準哪天他們就走丟了……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祝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