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做好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提名工作,完善科技獎勵的社會監督工作,確保科技成果獎勵的公正性,根據《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雲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7號)、《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雲南省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雲政辦函〔2018〕98號)等相關文件規定及《雲南省科技廳關於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雲科獎發〔2019〕1號)的相關要求,現對以下項目的基本情況、項目簡介、候選人及候選單位對項目的貢獻情況(推廣應用情況)、獲得智慧財產權情況、項目曾獲科技獎勵情況等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期為8天(2019年5月24日-2019年5月31日)。
公示期間任何對公示內容有異議的單位或個人,請在公示期內實名並提供書面材料向科學技術院反映。
聯繫人:科學技術院 李老師
聯繫電話:0871-65916002
聯繫郵箱:kmustzhb@163.com
昆明理工大學
2019年5月24日
一、項目基本情況
項目名稱:西部山區交通幹線地質災害綜合防控關鍵技術及應用
完成人:楊志全、楊溢、朱穎彥、韓用順、廖麗萍、郭永發、李志厚、葉成銀、錢閃光、龐明、王犇乾
完成單位:昆明理工大學、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湖南科技大學、廣西大學、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雲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鐵二院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擬提名情況:雲南省科技進步獎
二、項目簡介
我國西部地區因山高地陡的地貌特徵與多地震的地質構造特點,一直是各種地質災害的高發與集中區,公路與線路等交通幹線時常遭受到多種地質災害的危害,造成了重大的人員傷亡和巨大的財產損失。為此,在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設科技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雲南省科技計劃等項目的持續資助下,本項目團隊創建並實踐了西部山區交通幹線地質災害綜合防控關鍵技術,取得了非常顯著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
本項目取得了以下四方面的創新點:
1.全面摸清了西部山區交通幹線地質災害類型、發育特徵與分布規律
全面摸清了西部山區交通幹線發育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包括雪崩)、滾石、堰塞湖、危巖、溜石坡、涎流冰、凍土、水毀與崩岸等災害類型,而滑坡、泥石流、崩塌、滾石、堰塞湖與危巖是最主要的災害類型,且泥石流災害依據水源條件可分為雨水(降雨)型泥石流、雨水(降雨)-冰川型泥石流、冰川-冰湖潰決型泥石流和凍融型泥石流四類;同時分析了它們的發育特徵與分布規律,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西部山區交通幹線地質災害數據採集系統與編目資料庫。
2.查明了西部山區交通幹線工程病害類型與特徵,構建了5級損毀程度的定量評估方法與技術
查明了地質災害主要導致西部山區交通幹線路基工程、上邊坡、下邊坡、橋涵工程、明洞與隧道工程等工程病害與各自特徵;並依據地質災害現狀、危害特徵與基礎設施實際損毀狀況,構建了西部山區交通幹線5級損毀程度的定量評估方法與技術。
3.揭示了西部山區交通幹線典型地質災害誘發機理
探討了降雨型泥石流的孔隙壓力起動機理,提出在整個起動過程中礫石土均處於非飽和狀態,即,孔隙水壓力與孔隙氣壓力二者綜合作用誘發降雨型泥石流的孔隙壓力持續振蕩動態波動機理,分析孔隙水壓力與孔隙氣壓力間的轉化規律;發現了「溜石坡」這種獨特的地貌現象,揭示其凍脹力與溫差應力反覆耦合作用形成機制;提出了地下水裂紋與冰楔凍脹反覆共同作用的高寒高海拔地區滑坡形成機制;分析了不同孔隙率溝道堆積土體的堰塞湖潰決機理,即,堆積土體孔隙率小於0.35(低孔隙率)時的水位漫過壩頂的衝溝型潰決,堆積土體孔隙率在0.35-0.41範圍(中孔隙率)的水位漫過壩頂的管湧與衝溝聯合型潰決,堆積土體孔隙率大於0.41(高孔隙率)的庫水位僅在壩高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範圍的管湧型潰決。
4.構建了「判識—評估—監測—預警—防治—管理」六位一體的西部山區交通幹線地質災害綜合防控關鍵技術
建立了「判識—評估—監測—預警—防治—管理」的西部山區交通幹線地質災害綜合防控關鍵技術控制路線圖:
針對以上控制路線圖:本項目組提出了野外識別與多源遙感診斷相結合的西部山區交通幹線地質災害快速判識方法與單災種與多災種相結合的西部山區交通幹線地質災害綜合評估理論;研發了光纖光柵測斜儀的傳感監測技術與超聲導波—錨杆澆固的防治工程質量無損檢測技術;建立「地形—氣象—水文—土體」的西部山區交通幹線重大地質災害綜合監測技術體系;構建包含「地形—降雨—土體特性」要素的降雨型泥石流起動臨界有效降雨量預警模型與不同孔隙率溝道堆積土體的堰塞湖預警方法;提出考慮被注多孔介質迂曲度與水泥漿液時變性耦合效應的滲透注漿防治新技術;開發了西部山區交通幹線地質災害其輔助決策支持系統。
三、候選人對項目的貢獻情況
序號 | 姓名 | 性別 | 職稱 | 工作單位 | 對項目的貢獻情況 |
1 | 楊志全 | 男 | 教授 | 昆明理工大學 | 對項目第1、2、3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2 | 楊溢 | 男 | 教授 | 昆明理工大學 | 對項目第3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3 | 朱穎彥 | 男 | 副研究員 |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 對項目第1、2、3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4 | 韓用順 | 男 | 教授 | 湖南科技大學 | 對項目第1、2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5 | 廖麗萍 | 女 | 講師 | 廣西大學 | 對項目第1、2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6 | 郭永發 | 男 | 高工 | 中鐵二院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對項目第1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7 | 李志厚 | 男 | 教授級高工 | 雲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對項目第1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8 | 葉成銀 | 男 | 高工 |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對項目第1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9 | 錢閃光 | 男 | 副教授 |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 對項目第3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10 | 龐明 | 男 | 高工 |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對項目第1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11 | 王犇乾 | 男 | 高工 |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對項目第4項創新點有貢獻 |
四、候選單位對項目的貢獻情況
序號 | 工作單位 | 對項目的貢獻情況 |
1 | 昆明理工大學 | 項目聯合攻關的主要組織單位,對項目第1、2、3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2 |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 項目聯合攻關參與單位,對項目第1、2、3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3 | 湖南科技大學 | 項目聯合攻關參與單位,對項目第1、2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4 | 廣西大學 | 項目聯合攻關參與單位,對項目第1、2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5 | 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項目聯合攻關參與單位、成果主要應用單位,對項目第1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6 | 雲南省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項目聯合攻關參與單位、成果主要應用單位,對項目第1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7 | 中鐵二院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項目聯合攻關參與單位、成果主要應用單位,對項目第1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8 |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 | 項目聯合攻關參與單位,對項目第3與4項創新點有貢獻 |
五、本項目曾獲科技獎勵情況
本項目此前未獲得其他獎勵。
六、本項目取得智慧財產權情況
1.主要專利與軟體著作權授權情況
序號 | 智慧財產權類別 | 智慧財產權具體名稱 | 授權號 | 權利人 | 發明人 |
1 | 發明專利 | 一種光纖光柵測斜儀及測斜算法 | ZL20091021 6660.2 |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 朱穎彥,張碧華 |
2 | 發明專利 | 一種錨杆澆固長度的無損測算法 | ZL20101013 8539.5 |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 | 鄒代華,朱穎彥,崔巖 |
3 | 發明專利 | 一種富水鐵路隧道道床翻漿冒泥病害防治結構及其使用方法 | ZL2016105 74020.9 | 中鐵二院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丁文雲,郭永發,李光慧,殷洪波,徐濤,羅雲飛,羅勝利,肖勇剛,劉正初,李貴民,伍容兵,楊進京,鄭剛強 |
4 | 發明專利 | 一種組合式基坑支護樁結構 | ZL20151052 5637.7 | 中鐵二院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丁文雲,李光慧,張可軍,楊翔,羅雲飛,殷洪波,羅勝利,郭永發,張紅勇,肖勇剛,劉正初,曹偉,李貴民,袁雲洪,田魯魯 |
5 | 發明專利 | 拼裝式棚洞 | ZL20151047 6558.1 | 中鐵二院昆明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 羅雲飛,楊翔,張海波,陶偉明,張新錦,李光慧,張可軍,羅勝利,殷洪波,郭永發,羅吉祥,劉正初,李貴民,張紅勇,曹偉 |
6 | 實用新型專利 | 一種用於注漿過程注漿量的智能監測裝置 | ZL20182000 0492.8 | 昆明理工大學 | 楊志全,丁攀,楊溢,張震,張焜,楊文才,賈彬,王淵 |
7 | 實用新型專利 | 一種滲透注漿過程中注漿流體參數的監測裝置 | ZL20172165 0996.6 | 昆明理工大學 | 楊志全,楊文才,楊溢,張焜,張震,賈彬,丁攀,王淵 |
8 | 實用新型專利 | 一種可實時監測滲透注漿過程注漿壓力的裝置 | ZL20172158 7295.2 | 昆明理工大學 | 楊志全,張焜,楊溢,張震,楊文才,賈彬,丁攀,王淵 |
9 | 軟體著作權 | 冰川泥石流災害危險性評價軟體V1.0 | 2018SR10 4661 | 韓用順,簡麗,張正波,朱穎彥,王東,丁俊,陳希虎,楊志全,王雲,格桑旺傑 | |
10 | 軟體著作權 | 震區公路泥石流災害野外數據採集系統 | 2012SR04 7980 | 韓用順,朱穎彥,韓軍,董少坤,孔亞平,李朝奎,王芳,張金平 |
2. 主要論文、專著發表情況
序號 | 論文、專著名稱 | 刊名、出版社 | 通信作者/第一責任人、第一作者 | 刊期、刊號 | 頁碼 |
1 | 鬆散礫石土滲透注漿理論與應用 | 九州出版社 | 楊志全 | ISBN:9787510852343 | |
2 | 震區公路走廊次生地質災害監測與評估地圖集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韓用順 | ISBN: 9787114098185 | |
3 | Debris flows in the NiuQuan valley--the epicentre of Wenchuan Earthquake | Disaster advances | Yang zhiquan | 6 | 393-403 |
4 | Mechanical state of gravel soil in mobilization of rainfall-induced landslides in the Wenchuan seismic area, Sichuan province, China | Earth Surface Dynamics | Yingyan Zhu/Liping Liao | 6 | 637–649 |
5 | Assessment of Secondary Mountain Hazards along a Section of the Dujiangyan?Wenchuan Highway |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 CHEN Zheng-chao/HAN Yong-shun | 11 | 51-65 |
6 | Hazard assessment on secondary mountain-hazards triggered b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 Journal of Applied Remote Sensing | Han Yong shun | 3 | 1-15+16 |
7 | 流變參數時變性冪律型水泥漿液的柱形滲透注漿機制研究 |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 楊志全 | 34 | 1415-1425 |
8 | 黏度時變性賓漢體漿液的柱-半球形滲透注漿機制研究 | 巖 土 力 學 | 楊志全 | 33 | 2697—2703 |
9 | 冪律型流體的柱–半球形滲透注漿機制研究 | 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 楊志全 | 33 | 3840-3846 |
10 | 花管注漿加固鬆散碎石土層試驗與效果參數預測模型 | 農 業 工 程 學 報 | 楊志全/楊溢 | 34 | 151-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