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大家回到來到思航趣探索,和小編一起繼續聊一聊有關星空的故事。
接上期
前一期我們開始了對星海的探索,了解了古代稱呼的啟明星和長庚星其實都是金星,本期我們接著探索未知的星海,了解一下流星部落。
在晴朗的夜空中,常常會看到飛流而過的一道亮光,人們稱它為流星,民間也叫賊星。對此,常有人說:這是星星掉下來了。它們真是我們在天空看到的亮星掉下來了嗎?當然不是。那些亮星離我們非常遙遠,體積都比地球大得多,怎麼可能往地球上掉呢?我們知道,在行星際空間有許多塵埃物質和大小不等的破碎的固體物質。當它們和地球接近或地球穿過它們之中的時候,這些固體物質便以每秒十幾公裡至幾十公裡的速度撞入地球大氣層,與大氣產生激烈的摩擦,從而生熱發光,這就是我們看到的流星現象。
流星現象通常都發生在離地面 80 至 120 公裡的高空。每夜都可以看到一些流星。但是這些單個出現的流星的方位、亮度和時間是不同的。就一日而言,後半夜的流星要比前半夜多。
流星體是圍繞太陽運行的塵粒和固體塊。流星體數量極多,形狀不規則,大小相差懸殊。大流星體像一座山丘,小流星體連肉眼也無法辨認,通常只有砂粒和小石子那樣大小。它們繞太陽轉圈子的時候,有時會跑到地球附近。當它們一旦闖入地球大氣層,就以極快的速度與空氣摩擦和碰撞,產生很高的溫度,因而燃燒發光,在夜空中留下一道燦爛的光輝,這就是有些明亮的流星從空中划過之後,還會留下一條明亮的痕跡,叫做「流星餘跡」。
較大的流星體隕落時產生的流星現象叫火流星。這種流星體在稠密的地球低層大氣內高速運行時,由於它大量的物質在大氣中揮發燃燒,發出耀眼的光芒,看起來像一條巨大的火龍,常伴有雷鳴聲,這就是火流星。明亮的火流星能把廣大區域照得如月明之夜,甚至如同白晝。當天空中的流星餘跡被掩沒時,又會出現煙柱似的塵埃餘跡,可持續幾個小時。人們根據這一塵埃餘跡可以推測出高層大氣內的風向和風速等。
1930 年,前蘇聯伏爾加河上空曾出現一次罕見的火流星。當年 4 月30日下午1時,人們突然看到天上飛來一個圓圓的「火球」,比月球稍小一些,後面拖著一條長長的「火鏈」,約飛行了 5 秒鐘就消逝了。在消失的地方升起一股煙雲,逐漸變濃,持續 5 分鐘,直到煙消雲散之後,人們還聽到劇烈的轟鳴聲,猶如發射火炮,一直延續了半分鐘之久。
有時,夜空中出現的流星很多,仔細觀察會發現,它們好像都是從一個方向射出,構成令人心曠神怡的天象。這種天象稱為流星雨。
1872 年 11 月 27 日,歐洲一些地區曾遇到一場罕見的流星雨,人們看到大群大群的流星從仙女座中迸發出來,像節日焰火一般,壯麗非凡。這場流星雨從傍晚 7時一直持續到午夜 1時,流星總數達 16萬顆之多,在流星隕落的高潮期間,每秒鐘隕落的流星竟達 10~15 顆之多。但通常的流星雨往往每秒鐘只隕落一兩顆流星。
流星雨原本是某些彗星瓦解後遺留下來的碎片和冰決,當它們與地球相遇時,成群結隊的碎片和冰決在大氣層中因摩擦而燃燒和發光,便形成流星雨現象。每回流星雨出現時,似乎所有的流星都是從天空中的某一點發射出來的,這一點叫「輻射點」。通常流星雨的名稱就用輻射點所在的星座名稱來命名的,如前面提到的流星雨是從仙女座迸發出來的,就叫它為「仙女座流星雨」,這個流星雨是由比拉彗星瓦解後的碎塊和冰決所形成的。
好啦,本期小編就陪你看到這裡吧,下期讓小編繼續帶你去看浩瀚星海中的路燈。歡迎大家繼續關注哦!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