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馬步芳就任西北軍政長官後,寧夏的馬鴻逵即升任副長官,常住蘭州,寧夏的軍政大權,交由其次子,寧夏兵團司令官馬敦靜代理。馬鴻逵住蘭州期間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派遣寧夏兵團的第128軍,第11軍和部分騎兵,由128軍軍長盧忠良任指揮官,開赴甘肅平涼,會同青海兵團馬繼援部向關中解放區進犯。
青寧兩馬部隊到達平涼集中時,馬鴻逵以西北軍政副長官身份檢閱了部隊。五月上旬的一天,馬敦靜到中寧縣南營房馬鴻賓部迎接由平涼返回蘭州途中的馬鴻逵。
飯後,馬鴻逵同馬鴻賓從房中出來,坐在院中喝茶談話,馬鴻逵用一口濃重的河州鄉音說道:「我在平涼把出發的隊伍看了一遍,尕娃馬繼援的步兵趕不上我們,騎兵是幹散,色道鞍韂,一模一樣,再沒個說頭」。馬鴻賓說:「光表面好是不中,仗口裡好是才算哩」。馬鴻逵接著說:「我給他們說了,共產黨的隊伍像流水一樣,你不動它,它不動彈,你要是動它,他就跟著你下來哩」!
說話間他用右手食指在桌面上劃了個大圈,接著又朝自己的方向引了一下。馬鴻賓頷首沉思,許久沒有說話。談話間,只見他們弟兄倆人都是憂心忡忡,一籌莫展的樣子。休息片刻後,馬鴻逵就乘車返回蘭州了。
青寧二馬部隊進入關中後,馬繼援部橫衝直撞,洋洋得意,繼而到處碰壁,節節敗退。而寧馬始終恪守馬鴻逵指令,保存實力,謹慎行動,在關中地區沒有直接和解放軍交戰。
七月下旬,解放軍向西北挺進時,寧馬部隊奉馬鴻逵命令,與青馬脫離聯繫,直接向寧夏撤退,這時馬敦靜乘車到固原,接應撤退的部隊。八月一日,寧馬第11軍168師,在固原東南的任山河一帶,被解放軍追上,寧馬168師奉命在山地構築工事,防禦抵抗以掩護主力部隊從瓦亭峽順利撤退。激戰至下午,幾個山頭陣地相繼失守,馬敦靜即令部隊連夜撤退。
這一仗也是寧馬兵團在整個解放寧夏戰爭中和解放軍作戰最猛烈的一仗。駐固原的馬鴻賓81軍1個師,也撤往中寧。沿途部隊擁擠,秩序混亂,加之黃沙瀰漫,難辨方向,人喚馬叫,風聲鶴唳。第二天,馬敦靜回中寧前,命令257師馬英才師長接應從固原後撤部隊,見到了128軍軍長盧忠良,11軍軍長馬光宗,才知解放軍已於當晚進駐固原。
八月上旬,西北長官公署在甘肅靜寧召開軍事會議,指定要寧馬128軍軍長盧忠良參加,寧馬方面未予理會。蘭州戰役進行中,馬步芳多次電促寧夏兵團派部隊增援,馬敦靜除電令駐中寧的257師派部隊在寧蘭公路上虛張聲勢外,別無實際行動。
蘭州戰局緊張時刻,馬步芳電令寧夏兵團向甘肅定西巉口驛出兵,牽制解放軍西進,策應蘭州作戰,且措辭相當嚴厲,而馬敦靜置若罔聞,坐觀其變。八月二十四日,馬步芳派親信秘書長馬驥,攜帶禮品、信件,親來銀川,請寧馬即刻派兵增援蘭州。馬鴻逵初見馬驥時,表示了兩家休戚與共,理當出兵之意,接著打哈哈推諉敷衍,毫無誠意,馬驥見於事無補,只得怏怏離去。馬步芳防守蘭州的所謂「鐵桶」般防禦陣地,在西北野戰軍摧枯拉朽攻勢下土崩瓦解,蘭州於八月二十六日解放。馬鴻逵見大勢已去,暫留馬敦靜在寧夏支撐殘局,他則攜帶家人和親信僚屬,包括歷年來搜刮的大量金銀財寶細軟,飛往重慶了。
九月上旬,解放軍19兵團,分三路向寧夏進軍,寧馬放棄中寧,將守軍257師撤至黃河以西大、小壩地區,歸賀蘭軍建制布防,河東金積、靈武地區,由128軍防守,11軍擔任銀川守備。九月十七日,青銅峽牛首山高地被解放軍拿下,靈武地區已發現解放軍陝北部隊參戰,寧夏戰局已到決戰關頭。正在這時,國民黨代理國防部長徐永昌飛抵銀川督戰。夜裡馬敦靜帶著手下參謀人員和最新情報,陪同徐永昌到大公館馬鴻逵的書房裡,參照懸掛的軍用地圖,讓他了解寧夏最新戰事情況。
了解到寧夏戰事實況後,代理國防部長徐永昌態度消沉,不停在書房來回走動,未發表意見。當天後半夜,馬敦靜身著戎裝,腰佩短劍,儼然整裝待發的樣子。到了第二天早上,寧馬新任兵團參謀長馬光天從機場回來告訴大家,馬敦靜已隨徐部長飛往重慶了。這不諦于晴天霹靂,寧馬殘存的統兵將領們聞訊在任春渡口緊急開會,有賀蘭軍軍長馬全良、128軍軍長盧忠良、257師師長馬英才、兵團參謀長馬光天等高級將領。經過分析寧夏戰局,大家認為目前形勢十分緊迫,寧馬群龍無首,除了和平,再無路可走。於是大家提議,由軍銜最高的副司令長官馬全良領銜向解放軍請求和平解放寧夏。這樣既可避免戰禍,也能保全自身及百姓生命財產,想來解放軍不至拒絕。大家都表示贊同後,當即推選盧忠良為全權代表,趕往寧縣中寧縣解放軍19兵團接洽和平解放寧夏事宜,並指示部隊停止一切抵抗,原地待命。
馬敦靜離開寧夏後,曾由重慶打長途電話給寧馬兵團參謀部詢問戰況。他問道:「前方情況怎麼祥」?部下這樣回答:「先生走了,學生娃們都不好好念書了」!他又說:「明天我還要回來哩」。部下則回答說:「這邊情況確實是這樣,回不回來請你自做決定」。電話裡長久沉默,從此再沒有聽到馬鴻逵父子倆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