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齒虎咬合力只有獅子的一半,為什麼能以大象為食?

2020-12-04 鍾銘聊科學

史前巨獸劍齒虎對人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它們長長的犬齒,據研究發現,劍齒虎長牙可達到28釐米左右,但通過研究又發現,劍齒虎的牙齒非常脆弱。

該牙齒雖然能夠前後移動咬合獵物,但當獵物掙扎左右移動時,劍齒虎的長牙很有可能會被折斷。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劍齒虎而言,這麼脆弱的長牙究竟有什麼作用呢?

史前巨獸劍齒虎

劍齒虎體型和今天的獅子相似,但是身體結構卻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劍齒虎的咬合力不強,加尼福尼亞大學用劍齒虎化石做了電腦復原模型,並將骨骼密度以及牙齒密度也還原到復原模型中,結果顯示劍齒虎的上下顎咬合能力並不強,只有同等體型獅子的一半,相當於如今大型狗狗的咬合力。

然而通過化石資料顯示,劍齒虎主要捕食的獵物是體型比它自己大得多的長毛象,大地獺以及史前野牛等,其中史前野牛體重約1噸以上。

而今天的獅子捕獲的獵物大多是和自身體型相似或者是比自己更小的鹿、牛等獵物。

更重要的是,通過牙齒對比發現,劍齒虎長長的長牙碰到重物時非常容易折斷,因此它們無法像獅子一樣,跳到食草動物的背上,然後撕咬對方的背部。

也就是說,雖然劍齒虎的長牙看起來很兇,但實際上就是個戰五渣,既然如此,那它是怎麼捕獲體型更大的長毛象呢?

劍齒虎長牙的作用

最開始,科學家們猜測劍齒虎的長牙就像是鹿類的角一樣,是為了求偶。但是科學家們發現,無論雌雄都有長長的牙齒。

更重要的是,從已發掘的化石可以看出,劍齒虎雌雄體型差異不明顯,也就是不存在性二態性。性二態性就是雌性之間除了生殖器官外,還存在著明顯的外表差異,比如:孔雀的尾巴,鹿類的鹿角等,一般存在性二態性的生物屬於一夫多妻制生物。而體型相似,幾乎沒什麼區別的生物則屬於一夫一妻制,比如:企鵝。

劍齒虎不存在明顯的差異,意味著它們的長長的牙齒並不是為了展示雄性魅力,那這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科學家猜測,劍齒虎長牙的作用,可能是為了給獵物致命一擊。

劍齒虎的尾巴很短,而現如今幾乎所有的貓科動物都擁有長長尾巴,長長的尾巴有助於在快速奔跑時保持身體平衡。而劍齒虎的尾巴非常短,不利於它們快速奔跑,因此它們通常採用伏擊的方式。

為了儘可能地靠近對方,劍齒虎身上可能有花紋作為保護色。而為了更好地狩獵,它們通常會選擇獨居的大型生物下手,因為群居生物群裡,有許多雙眼睛,不利於它們捕獵。獨居的生物則能夠彌補這個缺點。

劍齒虎的前肢非常粗壯,但後腿比較短小結實,拇指上有巨大的爪鉤。據猜測,它們在靠近獵物時,會與獵物進行近身搏鬥,利用強壯有力的腿部將獵物掀翻在地,然後用劍齒虎長長的牙齒給予致命一擊。

但是,關於劍齒虎是咬肚子還是咬脖子,科學家們又開始爭論不休。有些科學家認為劍齒虎是先咬肚子,因為肚子比較柔軟,而且肚子中有許多內臟,內臟柔軟且營養含量豐富,所以許多掠食者會先吃掉內臟,再吃肌肉。

但是另一派科學家認為劍齒虎先咬脖子,在當時美洲生活著許多機會主義者,比如:碩鬣狗,以及短面熊,它們一個數量眾多,一個體型碩大,以至於當劍齒虎不能快速殺死獵物並吃掉時,這些機會主義者就會搶奪它們的食物。

劍齒虎的牙齒向內稍微彎曲,形狀像是彎刀,而且它們的牙齒內側也像是彎刀一樣具有鋸齒。當劍齒虎把長長牙齒深入到食草動物脖頸處時,牙齒的鋸齒可以隔斷獵物的主動脈,造成食草動物快速死亡。

後來,科學家們通過模擬劍齒虎的進食發現,劍齒虎的長牙不適合攻擊腹部,但適合攻擊食草動物的動脈,只不過劍齒虎需要找準獵物的動脈才行。而且這種方式還有一個好處,即使劍齒虎不用較強的咬合力,也能使獵物死亡,而這也符合劍齒虎的身體構造。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劍齒虎長長的牙齒並不是裝飾或者求偶,而是它們捕殺獵物的一大兇器。

劍齒虎的滅絕

關於劍齒虎的滅絕,目前並沒有一錘定音的說法,比較靠譜的猜測是在第四紀冰期時,劍齒虎所在的地方草原退化,植被減少,使得食草動物也大幅減少。而且,它們的主要食物史前野牛為了更好地適應環境,演化出了較小的體型以及群居的生活方式。

體型較小可以讓它們對能量的需求較小,而群居時又增加了它們監控食肉動物的預警程度,使得劍齒虎捕獵越來越難,以至於滅絕。

還有一種說法是,人類在1.2萬年前進入美洲大陸後,大肆屠殺當地的大型食草動物,使得北美47個屬裡滅絕了34個屬,南美60個屬裡滅絕了50個屬,而劍齒虎由於食物不足而滅絕了。

相關焦點

  • 以猛獁象為食的劍齒虎,比老虎更兇猛,為什麼滅絕了?
    首先,我們必須要說,劍齒虎雖然能夠以猛獁象為食,但這些猛獁象並不是成年個體,而是亞成年個體。科學家們曾經研究過劍齒虎對猛獁象能夠造成多大的傷害,結果發現猛獁象的成年個體體型重達幾噸,而劍齒虎的體重只有150公斤到400多公斤之間,所以劍齒虎很難對成年猛獁象造成致命傷害。
  • 闢謠:古人認為獅子能「食虎豹」,現實中獅子並不以虎豹為食
    晉郭璞注《穆天子傳》中提到「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晚清學者文廷式也曾寫道:「狻猊即獅子,非中國獸也。」而狻猊是被認為以虎豹為食的。獅子能「食虎豹」的傳言可謂是由來已久,那麼現實生活中,中國古代的獅子真的能夠捕食老虎、豹子等頂級的猛獸嗎?
  • 大熊貓那麼懶,為何劍齒虎和猛獁象都滅絕了,它們卻沒滅絕?
    史前熊貓化石與熊貓生活在同一時期的生物還有劍齒虎和猛獁象等猛獸,而這兩種野獸在當時也算是熊貓的天敵,猛獁象是地球上出現過體重最重的大象,比現在的大象還要重得多,它們的平均體重達到12噸,最讓人生畏的是猛獁象的兩顆象牙,長度達到兩米多,可以輕鬆擊退任何靠近它的生物,如此巨大的體型不用象牙,用身體就可以把熊貓給壓扁了;還有劍齒虎也是一種非常兇猛的史前野獸,它的肌肉極為發達,兩顆長長的獠牙如果咬住獵物
  • 劍齒虎真的比老虎兇猛百倍嗎?為什麼會滅絕了?
    從外觀上看,劍齒虎確實非常的「拉轟」,它有著一對超長的犬齒,這對類似與短劍一樣的牙齒,也是劍齒虎名字的由來的。雖然,劍齒虎確實很強悍,但是,說它比老虎兇猛百倍,未免有些言過其實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這種大型史前貓科動物。
  • 科學網—劍齒虎大戰猛獁象
    大型史前肉食動物會捕食猛獁象幼崽和大型植食動物。 關於大型植食動物不會受到捕食者攻擊的科學觀點可以追溯到達爾文本人。在其1859年的《物種起源》一書中,這位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寫道:「……大象和犀牛,這兩種動物皆不會受到食肉猛獸的攻擊。即便是印度虎也鮮少有膽量襲擊處於母象保護之下的幼象。」但是Blaire Van Valkenburgh並不確定這種觀點絕對正確。「我說,我不相信這種觀點。」
  • 史前最大的貓科動物,劍齒虎到底有多可怕?
    劍齒虎和虎也是『兄弟』,也就是說,老虎的『大哥』。雖然劍齒虎離我們很遠,但它的『兄弟』仍然存在。劍齒虎生活在大約300萬年到1萬年前。它很大,長270米,重200公斤-400公斤,牙齒約120毫米。劍齒虎是史前最大的貓科動物。劍齒虎的前肢強壯有力,在撲食獵物中被前肢的力量擊倒。它有一種致命的武器,它的牙齒。
  • 地球史上最大的地懶:行動緩慢只吃素,卻可嚇跑劍齒虎
    地球史上最大的地懶:行動緩慢只吃素,卻可輕鬆嚇跑劍齒虎 我們都知道,樹懶是生活在美洲的一種有名的動物,它們體重只有5千克左右,常年生活在樹上,行動緩慢,據說移動2千米需要用時一個月。其實,在遠古時期的美洲地區還生活著一種樹懶的近親,名叫大地懶。
  • 巨猿能打過劍齒虎嗎?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劍齒虎劍齒虎是從300萬年前開始出現在地球上的一類大型貓科動物,注意是一類不是一種。狹義上說,劍齒虎是短劍劍齒虎,而生物學分類上的劍齒虎則是劍齒虎亞科下的所有物種,包括刃齒虎(美洲劍齒虎)、命運劍齒虎、一般劍齒虎等等。
  • 現在的老虎和大象,是由劍齒虎和猛獁象進化而來的嗎?
    要想知道現代的老虎和大象是不是劍齒虎和猛獁象進化而來的,首先我們要搞清楚這四個物種:1、現代大象如今的大象要比猛獁象體型小很多了,而且耐寒屬性要差很多。它們群居生活,象群通常由一頭體型最大的成年雄性大象領導,以植物為食,性格有時暴躁,在野外也屬於危險動物。現在大象並非猛獁象進化而來,而是與其共祖先,屬於不同分支。
  • 袋獅打得過袋劍齒虎嗎?為什麼?
    從表面上看,袋獅和袋劍齒虎是獅與虎的較量,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無論是獅子還是老虎都是貓科動物,而袋獅是袋獅科下的動物,袋劍齒虎則是袋鬣狗科的動物,它們既不是獅子也不是老虎。從兩種動物的名字上看,它們同屬於有袋類動物,而有袋類動物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因此原則上兩種動物有相遇的機會。
  • 劍齒虎介紹,劍齒虎和老虎簡筆畫
    在洛杉磯的拉布雷亞瀝青坑中保存了大量的刃齒虎化石,因此斯劍虎成為最為人所知的史前貓科動物。雖然人們都稱之為「劍齒虎」,但實際上它們並不是老虎。老虎屬於貓科的另一個亞科:豹亞科,劍齒虎則屬於劍齒虎亞科。貓科:豹亞科獵豹亞科劍齒虎亞科所以劍齒虎並不是虎,而且他們的尾巴相對很短,他們的長牙齒是特徵之一,牙齒只有現在的雲豹有點類似
  • 稱霸美洲的史前巨獸,天生自帶「尖牙巨顎」,它就是劍齒虎!
    史前巨獸——劍齒虎,就是只有這樣的一個存在!劍齒虎生存於第四紀冰川時期,在那樣一個弱肉強食的時期,註定劍齒虎就是一個霸主的存在。劍齒虎作為食肉動物,其食物來源則是體型較大的哺乳動物,例如幼小的猛獁象、美洲野牛、鹿、三趾馬等等。在冰河世紀,美洲北部被冰川所覆蓋,所以食草動物們為了生存都遷徙到了美洲南部,所以當時劍齒虎種族並不缺少食物來源。
  • 異劍齒虎 的發覺與簡介
    在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新頭骨的發現之後,著名的劍齒動物專家拉裡·馬丁教授及其同仁們終於確定它是劍齒虎家族中的一個新屬,並於2000年正式命名為"異刃虎"。後改譯為"異劍齒虎"。他們原本想尋找某種絕滅大型西貒(一種類似野豬的動物)的化石,但在一個化石點他們不僅找到了幾十具西貒遺骸,還發現了與西貒保存在一起的兩具大型食肉動物化石,於是他們很快和著名的劍齒動物專家拉裡·馬丁教授取得了聯繫。馬丁教授起初認為這些化石不屬於貓科動物,然而在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新頭骨的發現之後,馬丁教授及其同仁們終於確定它是劍齒虎家族中的一個新屬,並於2000年正式命名為「異劍齒虎」。
  • 12噸猛獁只是它的盤中餐,劍齒虎如此強大,為何會滅絕?
    不過,猛獁象卻並不如現代大象一般沒有天敵,在當時,猛獁象的主要天敵是一種叫做「劍齒虎」的史前猛獸,它們的主要食物來源之一就是猛獁象。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劍齒虎在的當時沒有任何的天敵,為何會突然滅絕呢?劍齒虎並不是老虎的祖先,他們是史前大型貓科動物的一個旁支,而且如同恐龍是一個統稱一樣,劍齒虎中也包含著很多的物種,在新生代時期,劍齒虎憑藉著它們鋒利猶如利刃一般的犬齒,在地球上沒有任何的對手。
  • 巨鬣狗能打過劍齒虎嗎?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劍齒虎嚴格意義上說,劍齒虎是所有劍齒虎亞科下成員的總稱,就像說鬣狗是鬣狗科下四種鬣狗的總稱一樣,因此,像我們常聽的刃齒虎、副劍齒虎等等都是劍齒虎。不過從狹義上說,劍齒虎是我們對短劍劍齒虎的稱呼。
  • 如果把老虎放在非洲,那獅子會以老虎為食嗎?
    如果老虎屬於群居生物,那麼它們的捕獵範圍還要擴大,而這不利於老虎的生存,因此老虎在大多數情況下屬於獨居生物,只有在發情期以及撫養後代時才會短暫與其他老虎共同生存。非洲地區屬於稀樹草原環境,單位面積內能量較高,大約是6000千克/平方千米,這意味著生活在這裡的動物非常多。
  • 劍齒虎牙齒那麼長,擋住了嘴巴,它是怎樣咬住獵物的?
    現代大多數貓科動物的嘴巴張角只能達到65-70度,而多數劍齒虎類動物雙頜能張開到85度,擁有現代「小劍齒虎」之稱的雲豹,其嘴巴張角能夠達到驚人的90度,這使得雲豹能夠充分利用自己長長的犬齒。其實會說出這話的人對動物學一丁點了解都沒有,但凡詳細了解了劍齒虎類動物的身體構造,以及食腐動物所具備的一些特徵之後,也不會說出這種話。劍齒虎不僅僅是食肉動物,而且還是純依靠捕獵為食的,它極少撿食腐肉。
  • 遠古貓科動物劍齒虎為什麼會滅絕?真是「成也劍齒,敗也劍齒」
    然而,這樣的生態任務並不是從我們熟知的老虎開始的,而是從數百萬年前的劍齒虎就開始了。劍齒虎是最為人們熟知的已滅絕的史前貓科動物。需要說明的是,劍齒虎並不是僅指一個物種,而是多種貓科動物的統稱,廣義上包括短刃劍齒虎、鋸齒虎、美洲劍齒虎等,它們都屬於貓科劍齒虎亞科。
  • 劍齒虎長長的劍齒,是如何捕獵和進食的呢?
    劍齒虎是史上牙齒最長的貓科動物,它們有著平均超過10公分的上犬齒。在現存的貓科動物中,即使是大型的貓科動物如獅虎,它們的犬齒長度也不過只有5-8公分,而且這些貓科動物的犬齒在嘴巴閉合時是隱藏的。但是,劍齒虎則不同,它們即使是閉著嘴巴,犬齒也是露在外面的。
  • 中國古代也有獅子?它曾跟劍齒虎爭霸,比東北虎厲害百倍
    它便是楊氏虎,說實話,從它的名字人們得到的信息可能是它是一種虎類,然而實際上它卻更偏向是獅子,根據挖掘出來的化石,人們發現楊氏虎的體型只比殘暴獅以及洞獅小一點,它的體重可以達到800斤以上,而它跟劍齒虎是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想一想在有劍齒虎的環境中生存本身就是一件壓力非常大的事情,而楊氏虎能夠在那樣的環境中生存,跟劍齒虎爭霸就表示楊氏虎真的是一種非常彪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