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球形還是一個洞?其實都不是,它裡面有一個獨特的世界

2021-01-13 世界抽屜

在宇宙中,黑洞是一個已被大量證據證實的天體,第一張黑洞照片也已公布於眾,但我們仍然對黑洞的形狀、特徵和內部世界知之甚少。

一般也會把黑洞看作是一個球體,實際上,這是以其視界體積來表示的,即,光在黑洞周圍無法逃脫黑洞的重力邊界,因為黑洞也具有重力的各向平衡性,所以它的視界體積也被看作是一個球體,但是如果以黑洞實體來看,我們很難知道它的形狀。

在黑洞裡的物質主要集中在視界體積範圍之內,天文物理學家認為物質最終都會聚集在中心的起點,但是這個中心奇點卻被認為體積為0,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黑洞奇點具有無限小的體積和無限高的密度,而對於它究竟是什麼形狀,我們則無法理解,因為一種沒有體積的東西,我們如何描述它的形狀?因此黑洞實體既不是球體也不是球洞。

一些朋友認為進入黑洞就能穿越到另一個世界,這種觀點到底對不對?要給「另一個世界」下一個定義,如果另一個世界是指像地球一樣的生命世界,那麼很明顯,黑洞不會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

即使另一個世界指的是我們所認為的平行宇宙,黑洞也不能為我們提供通道,一般人認為黑洞製造出的蟲洞(愛因斯坦-羅森橋)可以通過,但也存在著各種條件的限制,更不可能在宇宙中的任意時空點上穿梭,因此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穿越,目前在理論上也是不可能的。

假如另一個世界指的是黑洞中的世界,那麼很明顯,它很容易「穿過」進入黑洞,因為只要有某種東西靠近黑洞,黑洞的強大引力就會把它拉進去,相當於「穿過」黑洞啊。

在黑洞裡的世界和在外部空間裡的世界完全不同,可以說黑洞是個獨一無二的世界,黑洞裡的物質再也不會從黑洞裡跑出來,因為那裡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空間,我們可以把它稱為宇宙之外的另一個世界,只是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

當然也有一個可能,就是像雨果獎科幻作品《三體》的設想。一個歌者文明的生物拿著一個叫「二向箔」的東西,將整個恆星球毀滅。

二向箔出自劉慈欣的著名科幻小說《三體Ⅲ:死神永生》。二向箔是宇宙在黑暗森林狀態下,星際文明的一種毀滅性攻擊武器。一個被力場包裹的「小紙片」。

與三維空間接觸的瞬間,使三維空間的一個維度蜷縮到微觀,從而使三維空間及其中的所有物質跌落到二維,使對方在三維宇宙中無法存在。

空間跌落蔓延速度小於光速,因此只有以接近光速脫離的物體才可以避免傷害,其攻擊範圍最終據信會達到星系級別空間,甚至可能更大。

二向箔的基本原理是空間二維化,本質上說是將原本的三維空間中的單個維度捲曲壓縮,進而實現對空間的逐步吞噬和拆解,原來的三維空間多數部分將不復存在,變成了二維的了。

不管是「二向箔」還是「黑洞」可以說只要被碰上了就不可能回到原來的樣子,因為這是不可逆的。

當然《三體》就像《星際旅行》一樣也是在一定的理論下構想的,對於喜歡科幻的朋友,如果沒有讀過《三體》真的是不應該,這可是軟科幻加硬科幻的結合體,非常值得閱讀。

《三體》不僅科幻方面的概念設計做得好,人文哲學的思考也貫穿其中,小說中很多經典的話,初讀時簡直是振聾發聵:

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獸性,失去一切。

給歲月以文明,而不是給文明歲月,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

它不僅僅是一本精彩的小說,同時也具備著很高的現實意義和參考價值。正是這些顛覆的新概念,挑戰人類想像力極限的思想實驗,《三體》的鐵桿粉絲中不僅有雷軍,還有馬雲、馬化騰,甚至曾經的美國總統歐巴馬。

歐巴馬尤其喜歡劉慈欣的《三體》。曾在讀完第二部《三體》後,讓白宮工作人員發郵件給劉慈欣催更,喜劇的是劉慈欣以為是有人搗蛋,把郵件當作垃圾屏蔽了,直到後來白宮通過官方渠道聯繫上他,他才知道真的是白宮發來的郵件。

歐巴馬不僅催更,當他以私人名義來訪中國的時候,別人都是給單價30萬的錢求能與他合影,他卻點名要見劉慈欣。

《三體》一共有三部,《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筆者最愛第二部與第三部,初讀時簡直興奮到停不下來。即使晚上睡覺時,滿腦子也都是宏偉縹緲的宇宙,新奇的科幻概念,巧妙的故事構思。

最讓筆者震驚的是第三部中,被三體人截獲後「復活」的雲天明,寫給人類的3個童話故事。

童話裡藏著地球文明獲救的方法,但初讀第一遍不到結尾你根本不知道答案是什麼。最後跟著作者的筆伐,一點點解開謎底的時候,有種看偵探小說爽到爆的感覺。

但凡看過這三個故事的人,沒有不佩服劉慈欣的。

日本文化界世界頂級遊戲製作人,讀完《三體》後,不吝言辭地稱讚它為「超級不可能」小說:

在普遍性、娛樂性、文學性這『三體』重力絕妙平衡的拉格朗日點上誕生的、奇蹟性的『超級不可能科幻小說』!

因此,我想給沒看過《三體》的朋友隆重推薦這本書,它確實值得一讀。

有人擔心科幻中的物理概念會不會看不懂導致影響閱讀體驗。其實完全不用擔憂這個,我是物理學外行,依然能輕鬆讀懂,我剛上初中的侄子在閱讀的時候也毫無壓力。

此外,到2020年4月,它已被列入教育部基礎教育教材開發中心(2020年版)中小學生閱讀指南目錄中的指定中段文學閱讀書目。點擊下方就可以購買,還等什麼,給自己一個遨遊科幻的世界吧!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有各種「洞」,它們一個比一個神秘,你都知道哪些洞?
    今天小編就帶領朋友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宇宙中這些神秘的洞,讓朋友們對宇宙的神秘再次大開眼界。對於宇宙的各種洞,知道的最多的應該是黑洞了,黑洞也是人類目前發現的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黑洞同恆星,中子星等這些有著明顯實體的天體不洞,黑洞似乎是一個沒有實體的天體,它的質量都集中在中心處的那個奇點,沒有錯這個奇點類似於宇宙大爆炸時的那個奇點。
  • 黑洞相撞是撞洞口還是撞邊緣,有什麼不同,是一個什麼過程?
    本文是基於網友邀答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黑洞與黑洞相撞並且撞的是洞口而不是洞邊會怎麼樣呢?這個問題看起來煞有介事,也很有意思,但卻是一個沒有沒有科學常識認知的問題,也可以說是一個無釐頭的問題。可以看出,提這個問題的朋友們根本不知道黑洞是什麼。
  • 黑洞並不是真正的黑,也不是一種洞,真正的黑洞其實是這樣的
    在我們銀河系的中心,銀河系中所有東西都圍繞著它的核心運轉,這是一個超大質量黑洞SGRA*。如果沒有SGRA*的引力束縛力,銀河就不會存在——然而,儘管距離我們只有25640光年,但我們從未見過它。我們永遠看不到黑洞,因為它們吸收了所有的光。
  • 冷知識:黑洞就是一個黑色的洞嗎?鑽到黑洞中會產生什麼後果?
    冷知識:黑洞就是一個黑色的洞嗎?鑽到黑洞中會產生什麼後果? 我們經常能在各種科幻影視資料中聽到黑洞這個詞語,很多人對於黑洞並不是很了解。聽到黑洞這個詞,可能有很多人都會認為,黑洞是一個顏色為黑色的洞。所以,黑洞就是一個黑色的洞嗎?如果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高科技手段鑽到黑洞中,會有怎樣的後果呢?在宇宙中有非常多的星球,假如其中一個質量非常大的星球在宇宙空間中發生了爆炸,那麼這個星球會以非常快的速度塌縮。星球的質量較大,它的重力就會很大,下榻的速度就會非常快。
  • 其實,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一個「黑洞」
    科學家們終於拍到了黑洞的照片,它看起來並沒有模擬出來的黑洞照片美麗,但它是真實的黑洞照片,也許我們距離太過遙遠,現在只能達到這樣的觀測水平。很佩服愛因斯坦,它早就語言了此類星體的存在。黑洞扭曲了一切,連光也逃不過它的魔掌,在事件視界裡,一切都沒有什麼意義。黑洞雖遠,已可觀測。人心裡的黑洞則無法測量,更談不上觀測。世界太小,宇宙太大。肚皮人心,難以預料。我們對遠方了解太少了,對同樣息息相處的人心也了解太少。冷不丁,就被人算計,進坑、上炕,惹一身葷腥。
  • 黑洞不是洞,也不與白洞相連,更不會發生時空穿越
    對於天文方面,大家通過自媒體接受到的信息,其實大部分都是不合邏輯不夠嚴謹的。這跟這些小編們的知識水平層次有著相當大的關係(當然,我水平也很有限),那些更新頻率特別頻繁的自媒體,很大一部分都是偽原創創作,為的是平臺給的那一點打賞費。好了不抨擊這些偽科普作者了,切入正題。黑洞的樣子?(其實就是個球)
  • 黑洞並不是個洞,所有黑洞的影像都是假的?
    都聽說過黑洞,究竟什麼是黑洞,黑洞到底是不是個洞?我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都想過這個問題。
  • 黑洞真的是一個洞嗎?答案是:no!
    黑洞一詞,時常會出現在各大科幻電影,科普節目中,偶爾也會出現在人們的日常交談中。很多人從字面上看,會認為黑洞就是一個黑色的洞,其實不然,那麼,黑洞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物體呢?小編通過查閱大量資料,終於摸清楚了,今天就向你慢慢道來。
  • 黑洞是一個球形天體,為什麼會認為是漩渦?答案刷新對宇宙的認知
    那麼黑洞作為天體,它總應該是有形狀的,在我們的認知裡,黑洞就像是一個漩渦,而洞內就如同漩渦眼一樣,將所有的東西吸入囊中。但是科學家認為,若以天體的外觀形狀以及表現理解來看,黑洞的天體形狀不是漩渦形狀,而是球形體。黑洞是個什麼樣的天體?
  • 黑洞、白洞、蟲洞都是什麼?為什麼說這三個洞都是先推測出來的?
    這次我們來聊聊宇宙裡的那些洞,為了方便描述咱們來打個簡單的比喻,宇宙就好比一個國家,裡面的星系就像是這個國家的千千萬萬的家庭,比如我們熟悉的這個太陽系就包括太陽,地球,月球以及火星的成員,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大家互不幹擾也互不來往,當然了,這個國家也不乏異類,黑洞白洞以及蟲洞就是這類代表,這裡聲明一下,我說的異類可沒有任何的貶低之意,只是為了強調這些洞確實個個都身懷絕技
  • 老婆餅裡沒有老婆,黑洞它也不是洞!
    完美、誘人,充滿魔力的「洞」首先要糾正大家的觀點,真空不空,黑洞非洞。黑洞實際上並不是什麼洞,而是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體積極小、密度極大的天體。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如果一個靜態球對稱星體實際半徑小於一個定值,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命名為「黑洞」。黑洞源於恆星。
  • 事件視界--黑洞不是「洞」
    黑洞不是「洞」1915年,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表廣義相對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宇宙中存在一種引力和密度都無限大的宇宙天體——黑洞
  • 黑洞裡面究竟隱藏著怎麼樣的秘密?地球的存在竟然與黑洞相關!?
    黑洞不是黑色的。一些未知物質高速運動,因為這些物質的速度太快,這將使包括光在內的一些已知物質消失在裡面。你可以理解,這是一個黑洞。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種巨大的堅硬材料。它的形成是有規律的。如果沒有黑洞,就沒有地球。應該知道是重力吧?像磁鐵一樣。我只是不明白重力的本質。科學界應該不知道原因。牛頓只描述了重力的計算。愛因斯坦認為這是時間和空間的扭曲。
  • 如果不小心被吸進黑洞怎麼辦?不用怕,你會在白洞看到另一個自己
    如果是生命體的話,是在被吞噬的瞬間就直接死亡,還是進去黑洞之後才滅亡呢?對於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科學家可以確切的做出回答。因為科學界對黑洞的探索還不夠深入。那麼會不會有這種可能——被吞噬金黑洞的物質並沒有死亡,而是以另一種方式存在呢?美國科學家曾表示,黑洞並不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是封閉式的存在,在它之中或許存在可以吐出物質的出口。
  • 如果一個黑洞進入太陽系,可以用氫彈把它炸掉嗎?
    如果有一個黑洞進入太陽系,人類能不能發射氫彈把黑洞炸了?很不幸,如果向黑洞發射氫彈,黑洞只會越炸越大……黑洞結構——彎曲的真空黑洞是根據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種緻密天體,它跟其它的緻密天體(如白矮星、中子星)有一個很不同的地方,就是它沒有固體表面,它的表面是一個被稱為事件視界的臨界面,這個臨界面上實際上什麼都沒有,黑洞絕大部分的質量都集中在中心奇點裡,從事件視界到中心奇點是一個真空的狀態。
  • 蔡康永:每個愛劈腿的人 心裏面都有一個洞
    「77則短句已經在網絡上經過網友的認同,我相信它在網絡上面流傳的程度已經說明了它是可以被讀者需要或者是喜歡的,至於說對於沒看過這些句子的讀者而言,是不是會給這本書一個機會呢,其中77則故事是全新寫的,我覺得77則故事當中,總有一篇會讓你覺得非常好玩並且打動你的心,那你就要相信,另外76則一定也很有樂趣的。」他說。
  • 黑洞到底是什麼?是一種天體還是一個洞?
    通常我們所說的黑洞指的是恆星類黑洞,也就是大質量恆星在燃料耗盡後急劇坍縮形成的,本質上也是一種天體,只不過引力密度非常快巨大,即便是光也逃脫不了黑洞強大的引力,所以我們無法直接觀看到黑洞!
  • 詭異的球形閃電 到底是如何產生?有科學家稱其是微型黑洞
    球形閃電,俗稱「滾地雷」,以一種比較罕見的現象,通常人們看到它是一個漂浮在空中的發光球體,移動速度不定,甚至可能出現靜止的狀態,球形閃電一般維持數秒,也有幾分鐘的記錄,顏色則非常豐富有橙色、紅色、黃色、紫色、藍色、綠色和白色等。
  • 《三體》裡面的神級文明,為何不把宇宙黑洞當「武器」呢?
    比如說維度、光速等等,但是很多網友都是感到非常的迷惑,《三體》裡面的神級文明,為何不把宇宙黑洞當「武器」呢?因為人類現在的技術表明,黑洞是有著無窮的吸引力,絕對可以輕易的毀滅一個文明或者是困死一個文明。但是至今為止,在《三體》裡面是沒有找到任何關於黑洞武器的世界,難道是作者忽略了黑洞的威力嗎?還是黑洞帶著些神級文明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 到現在才發現有一個黑洞居然離我們這麼近!它還是在一個三體裡
    這顆黑洞是人類目前發現的離我們最近的黑洞。先別走。也許你覺得1000光年並不是一個很短的距離,但是要是把它放在恆星之間這樣的尺度上看,這個距離真的不要太小。可是為什麼這樣一個離我們這麼近的黑洞我們現在才發現它呢?這要從我們探測黑洞的方式說起。我們都知道黑洞由於具有強大的引力場足以囚禁經過的光,它自身也不發光,從而在任何波段上我們都不能直接觀測到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