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弦理論:顛覆一切的超級理論

2020-08-10 腦洞大開貓老鴿

關注貓老鴿,文章科幻,視頻搞笑!關注關注走起!!!


物理學的兩大基石

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量子論與廣義相對論中,量子論是用來解釋微觀世界的理論,它可以用來描述光子、電子等基本粒子是如何運動,以及它們是與什麼樣的力發生交互作用。可以這樣說:量子論的法則支配著微觀世界的原子和基本粒子的行為。例如電子對之間的相互排斥行為是由於電磁力所造成的,而且是電子對之間相互交換了光子的過程。



而另一個理論:廣義相對論,則是一門有關於時空和引力的理論。根據廣義相對論:帶有質量的天體,周圍的時空會被彎曲。據此可以推斷:太陽對行星的吸引力,以及宇宙中天體的引力現象,都是時空彎曲所造成的。


通過廣義相對論,我們也可以利用廣義相對論對天體的軌道進行精準地預言。所以說:在宇宙空間這樣的宏觀空間中,是廣義相對論支配著天體的運行。



然而,即便這兩大基石都以一個又一個的事實支配著我們的世界觀,宇宙觀,更是將人們對這個世界的改造能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這兩大理論卻面臨著自身難以彌補的缺點,並且兩者也無法融合。



兩大基石的短板

對於廣義相對論學者來說:它的適用範圍是類似天體這樣宏大尺度下的引力現象,但是對於比原子核還小得多的微觀世界中的引力現象卻沒辦法解釋的。



另外在理論上,基於量子論的我們可以處理微觀世界的引力問題,但是目前物理學家卻仍然沒有找到成功的解決方法去解釋其引力問題。幸好,原子和基本粒子問題中的引力作用非常微弱,所以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它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然而忽略不計,並不代表它並不存在,而假如放任這種現象,說句誇張的話:人類將止步不前,永遠困在牢籠中,而原因是即便是在微觀世界中,當大量的物質非常緊密地聚集在非常小的空間中,引力就會顯得非常重要。有人可能會說: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或者現在也找不到這一個例子。



然而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在科學家眼裡就有個十分經典的例子,那就是宇宙誕生的瞬間,也就是宇宙大爆炸。可以說:解決了上述的問題,那麼對於宇宙剛剛誕生瞬間的10^-43 秒內所發生的真相就邁進了一大步。



為了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創生與演化,特別是從更加本質的層面上探究微觀世界的奧秘,以及微觀如何造就了宏觀等等一系列的謎團,新的理論就呼之欲出了,它便是超弦理論。那在超弦理論被提出之前,有什麼理論是其先驅理論,或者說是指導理論呢?


萬物皆由原子組成

1803年,英國科學家約翰-道爾頓提出了萬物皆由原子組成的學說,馬上顛覆了當時人們的世界觀:原來世間的萬物,看似紛繁複雜,實際上本質上卻是一樣的:它們都是由無數的原子組成,而原子之下,再不可分。這便是超弦理論早期的原型。


約翰-道爾頓


基本粒子

然而,即便擁有這樣的,顛覆當時人們三觀的學說,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的進步特別是微觀探測手段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比原子還小的微觀粒子出現在了理論模型中,並且被一次次地成功驗證。



現代物理學中,這些基本粒子便是自然界中最小的零件,它們都被認為是一些沒有大小的點。如果把所有類型的夸克都看作是一種類型的話,那麼人類已知的基本粒子是20餘種,其中就包括我們熟悉的電子、光子、中微子、夸克、希格斯玻色子等。


當然,科學家也不滿足於此,他們堅信一定還有許多尚未被發現的基本粒子,它們一起構成了紛雜的微觀世界。而其中它們的關係,假如展示在我們眼前,或許都讓我們無法理解。



新的託勒密模型?

雖然說這些微觀粒子已經可以很好地解釋微觀世界中的性質和現象了,但是不少科學家卻又會發出疑惑:這會不會又是一個託勒密式的模型呢?新的套娃結構,會不會再次把人類的認知逼入絕境呢?世界真的就如此複雜嗎?


託勒密定理


超弦理論的誕生

自然科學的一大理想,就是用儘可能少的要素去解釋儘可能多的現象,而基本粒子作為世間最小的組成要素,它的種類似乎太多了,所以這樣的現象驅動著人類去尋找新的更為基本的構成單元。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超弦理論登上了歷史舞臺。


超弦理論認為:組成自然界所有物體的最小零件就是「弦」,無論是任何事物,人體、木頭亦或者是太陽等恆星,它們都是由無數個弦所組成的。而弦是沒辦法描述的,我們只可以將其看作是只有長度,卻沒有寬度的物體。由於這個原因,超弦理論就被譽為「萬有理論」或者「終極理論」。


如若這個理論是正確的,那麼自然界中的所有現象便都是無數根弦所碰撞、粘合、展開並由一定的頻率震動所造成的。根據超弦理論:無論是什麼基本粒子,被放大後都會被表現為相同的弦,這比當年道爾頓的原子論更為徹底,直接將世間萬物的組成零件總結為一根簡簡單單的弦,而不再是有著種類區別的原子。


不同的粒子對應著弦的不同振動頻率。可以說假如破解了這些頻率,那麼解開世界一切的謎團,或許就不困難了。然而現實情況中,由於弦的振動尺度太小,以至於我們無法觀測,所以才會在我們眼中產生了存在著許多種不同基本粒子的表象。



超弦理論的具體問題

弦到底有多大?這個問題恐怕還沒有人能夠說得清,但不容置疑的是:弦一定小得超出了人類的想像,無論我們使用什麼樣的顯微鏡或者是其他設備, 我們都無法捕捉到弦的身影。



理論上預測:弦的長度小於10^-34米,這種大小對於原子核來說是非常之小了。而且科學家預測:弦的形狀有兩種:一種是像橡皮圈那樣的「閉弦」,而另外一種則是將橡皮圈從某處剪開的「開弦」。閉弦沒有端點,而開弦則有端點。


實際上,這兩種弦在本質上沒有實質區別,只要把開弦的兩端連接起來就形成了閉弦,將閉弦剪開就成了開弦。



弦的振動速度是多少?弦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它會不停地振動,其振動之快,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小提琴的琴弦振動頻率是十分之快,每秒達到幾百次,人的肉眼都無法識別範圍,但是對比起超弦理論中的弦可是非常之慢了。理論中,超弦理論的弦的振動頻率可以達到10^42 次/秒。


這個數字並不是亂寫的,這是因為弦的振動速度之快,達到了自然界中的最快速度:光速。



而另一個問題,則是弦是通過何種方式振動,組成基本粒子的?對於這一點,所有的結論還只是處於理論猜測階段,不過科學家相信:我們距離真實已經越來越近了。


超弦理論下顛覆的微觀世界

根據超弦理論:光子是一種以最簡單的方式振動的開弦,不振動的節點只有一個,以中間不動的節點為中心,兩端做急速振動。


目前尚處於假象階段的,傳播引力相互作用的引力子則是一種以最簡單的方式振動的閉弦,不振動的節點有兩個,就好像是打稻機的滾筒一樣。

天體之間是依靠著引力相互吸引的,而根據超弦理論:引力就可以是天體之間交換閉弦所產生的。


當然了,既然不同的振動模式對應著不同的基本粒子,那麼有沒有一些振動模式所預言的粒子,也就是可以被人們通過自己的方式所想像出來的振動方式的粒子,我們還沒有找到呢?當然有。



比如說:存在兩個或者三個節點的開弦振動,這兩種模式都對應著大質量的粒子,而這樣的粒子,我們還沒有發現。

同樣的:存在4個或者6個節點的閉弦的振動,這種模式也對應著尚未被發現的大質量粒子。

其實我們可以看出來:無論是開弦還是閉弦,它的振動模式都是無數種,弦所要做的只是增加它的節點數目就行了。所以說既然弦的振動模式是無數的,那麼就意味著:基本粒子的形式也是無數種的。一般認為:那些沒有被發現的粒子,它們都是非常重的粒子。


超弦理論下顛覆的宏觀世界

除了對基本粒子數量的預測顛覆了我們對微觀世界的認知外,超弦理論也從根本上粉碎了我們的宏觀世界,這便是多維世界的假說。



根據超弦理論計算的結果顯示,這個世界的空間並不是三維的,而是9維的。


維度對於大家來已經很清楚了,比如一個人,他可以在長寬高三個方向上運動,這就是我們平日生活的三維空間。但是在超弦理論中,除了長寬高三個維度以外,還有6個隱藏的維度,由於它們蜷縮得非常小,所以我們是看不到的。其實這點不難理解,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比如我們走在地毯上,相對於大尺度的我們來說,我們就可以把地毯試做2維的,但是地毯真的是2維的嗎?顯然不是,因為它還有很小的蜷曲起來的第三個維度。對於地毯上的跳蚤來說, 它可以在地毯線的長寬高三個方向上運動,所以在跳蚤眼中,地毯無疑是三維的。



對於上述的情況來說:線蜷曲的方向對於人類來說就是一個隱藏的維度,而且這個線是在地毯上的每一個地方都存在的,我們沒有發覺,並不代表它不存在,對於超弦理論來說也是如此,超出我們所認識的三維維度的其他維度,可能是由於它們蜷曲得非常小,小到和弦的長度差不多,所以對於我們來說,這些維度就是隱藏起來的,我們也就和走在地毯上一樣是感覺不到另外6個維度的存在。


然而即便超弦理論是正確的,這6個維度也是真實存在的,它也不會對現今的物理學實驗結果,或是對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現象產生什麼無可挽回的矛盾。

相關焦點

  • M理論:統一了五種超弦理論和11維超引力理論
    M理論是弦理論的延伸,而超弦理論則發展自弦理論。弦理論與傳統的基本粒子論不同之處在於不把一個基本粒子看成一個點粒子,而認為其是一根一維的弦,顯然這種思維完全顛覆了以往所有的宇宙學理論。     弦理論中著名的威尼採亞諾公式可以理解為弦與弦的散射振幅,在此基礎上建立平行宇宙擁有難以想像的開放程度。
  • 超弦理論與平行宇宙
    99%的人都不理解:超弦理論與平行宇宙是什麼?在我們普通人的認知當中,事物一般都是三維立體的,加上時間的概念,構成了我們所熟知的四維宇宙,但是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都提出了宇宙可能存在多維空間,平行宇宙當中,10維空間也是可能存在的,那麼這樣的超弦理論和平行宇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Superstring 超弦理論
    簡單說來,我們可以這樣來定義超弦理論:(1)超弦理論是現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理論;(2)超弦理論認為弦是物質組成的最基本單元,所有的基本粒子如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都是弦的不同振動激發態;(3)超弦理論第一次將二十世紀的兩大基礎理論-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到一個數學上自冾的框架裡;(4)超弦理論有可能解決一些長期困繞物理學家的世紀難題如黑洞的本質和宇宙的起源。
  • 超弦理論的最科學解讀
    其結合了五種超弦理論和十一維空間的超引力理論。超弦理論試圖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矛盾,它將世間萬物的存在都統一到「弦」上。超弦理論認為組成我們世界的物質包括原子,電子,夸克等都不是由實體物質構成的,而是由萬物的基本單位「弦」的振動所構成,弦的不同振動方式會形成不同的粒子。
  • 尋找超弦理論的證據,解釋自然界中所發生的一切相互作用
    超弦理論(英語:Superstring Theory),屬於弦理論的一種,是一種引進了超對稱的弦論,其中指物質的基石為十維時空中的弦。弦理論認為:不存在粒子,只有弦在空間運動,各種不同的粒子只不過是弦的不同振動模式而已。自然界中所發生的一切相互作用,所有的物質和能量,都可以用弦的分裂和結合來解釋。
  • 上帝口袋裡的「糖」——弦理論與超弦理論
    當基本單元弦在振動和運動時,就會產生各種各樣不同的基本粒子如果弦理論是正確的,那麼這種理論就會和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和粒子物理一起解釋了宇宙中所存在的一切景象。廣義相對論比較適用於大質量的延伸物體,也就是研究宏觀世界中的物理現象,但是想要研究引力對原子的影響,那麼相對論就變得無能為力了。
  • 讀懂「超弦理論」,探秘宇宙真相!
    其結合了五種超弦理論和十一維空間的超引力理論。超弦理論的誕生19世紀末物理學界誕生了兩大重要理論,一是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二是量子力學的建立。兩者在各自領域對解說很多物理問題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量子力學描述的是微觀世界的現象和規律,在量子力學中的萬有引力小到完全可以忽略。
  • 弦理論:一種欲描述一切現象的理論
    愛因斯坦在生命的最後30年裡一直在尋找統一場論——一個能在單獨的包羅萬象的協和的數學框架下描寫自然界所有力的理論。實際上,他是在尋找一個能描述一切現象的理論。然而,愛因斯坦未能實現他的夢。當今,相當一部分物理學家相信他們發現了一個框架,有可能把這些知識縫合成一個無縫的整體——一個單一的理論,這就是弦理論或稱超弦理論。
  • 簡單破解超弦理論
    弦理論是理論物理的一個分支學科,弦論的一個基本觀點是,自然界的基本單元不是電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類的點狀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包括有端點的「開弦」和圈狀的「閉弦」或閉合弦)。弦的不同振動和運動就產生出各種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與物質是可以轉化的,故弦理論並非證明物質不存在。弦論中的弦尺度非常小,操控它們性質的基本原理預言,存在著幾種尺度較大的薄膜狀物體,後者被簡稱為「膜」。直觀的說,我們所處的宇宙空間可能是9+1維時空中的D3膜。弦論是現在最有希望將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種相互作用力統一起來的理論。
  • 如何評價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對超大對撞機計劃與超弦理論的...
    4、文中第一部分說:「但是為了滿足數學自洽,人類付出的代價是顛覆我們的宇宙觀。」 恰恰相反,顛覆我們宇宙觀的是不斷發現的新的物理現象,而不是數學上的自洽。 CEPC主要是對希格斯粒子的研究,發現新物理,而跟超對稱、超弦理論沒有直接的關係。 15、文中對於「超對稱理論」和「超弦理論」的使用混亂。超對稱理論起源於超弦理論,但是這幾十年的發展中逐漸獨立於超弦理論。
  • 被稱為「大一統」的理論,解釋了宇宙本質,內容顛覆認知
    那麼當下物理界中困擾人們很久,並且足以再次顛覆我們認知的研究方向是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說一下,這個足以顛覆所有人認知的神奇理論,目前現實的物質宏觀世界物體之間相互影響的規律都可以用相對論來解釋,但是到了微觀的量子世界中,我們常識中的一些物理規律就有一些不太適用了,正是這個原因,科學家為了很好地把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連接起來,提出了「弦理論」。
  • 從「弦理論」到「超弦理論」再到「M理論」,真是傻傻分不清楚
    相信不少人第一次聽說「弦理論」這個詞是從《生活大爆炸》中的謝耳朵開始的。看看謝耳朵介紹自己的職業時是怎麼說的:加州理工的高級理論量子物理學家,主要研究M理論,或者用外行人的話說叫弦理論。相信不少人會很費解,提及弦理論時會聽到各種不同的名稱:弦理論、超弦理論、M理論等等,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弦理論的發展分為好幾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名稱也是有所變化的。玻色子弦理論以弦這個概念為基礎的第一個弦理論,準確的叫法是「玻色子弦理論」。玻色子弦理論是最早的弦理論版本,但由於存在一些根本性的錯誤,所以很快就被扔到角落了。
  • 淺談量子引力及超弦/M-理論
    報告題目:淺談量子引力及超弦/M-理論 報告人:盧建新 教授 中國科技大學 報告時間:2019年9月25日10:00 報告地點:中心校區唐敖慶樓C603報告廳 報告摘要: 本報告將通俗介紹為什麼要研究量子引力,超弦/M-理論在量子引力和相互作用統一理論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超弦/M-理論的基本內涵,以及該理論的研究又給了我們什麼啟示等。
  • 超弦理論又是什麼
    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創立的兩大複雜的理論,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這兩大理論構成了當代關於地球認識的基礎,有一個形象生動的比喻,就是兩兄弟對坐在火爐面前,如果此時有一個美女,那麼他們就不會覺得這個火的溫度是烤人的。
  • 信使粒子打開超弦理論大門,科學家尋找的「統一理論」到底在哪?
    當然這不是說它們真的就從此不再爭吵,只不過這個新理論讓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兩位「老人」細細地觀察了一番,沒工夫再吵下去了而已,人們還為這個新理論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超弦理論。但至於為什麼說超弦理論是橫空出世的,時間還要回到20世紀。
  • 「超弦理論」講了個啥?通俗版! 獨家首發!
    為了簡化,我們在這裡不區分弦理論和超弦理論。加來道雄弦理論是現代物理學的一個分支,它的許多推論不僅讓常人難以理解,有時專業人士也會感到疑惑!如果你非要讓筆者解讀弦理論的深奧之處,你或許會失望了! 當然,筆者儘量把超弦理論的基本思維框架介紹到!
  • 宇宙的終極候選理論知之超弦理論
    超弦理論是怎麼來的,首先說說目前宇宙中存在四種基本力,及電磁力,強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引力。電磁相互作用產生的力是通過交換虛光子產生的電荷之間的電磁力,由此誕生了量子電動力學。弦理論就是一個數學和邏輯都比較符合的一個理論,這種理論認為物質的基本單元不是粒子而是很小很小的線狀的「弦」包括有端點的「開口弦」和圈狀的「閉合弦」。閒的尺度非常小,也就是普朗克尺度1.6乘以十的負35次方米。如此小的尺度,我們人類目前觀測不到,因此還沒有辦法驗證這個理論。
  • 「弦理論」的升級版,對於「超弦理論」,你知道多少呢
    我們都知道,早期弦理論一度被打入冷宮,只是後來經過施瓦茨等人的不懈努力,才發展出了後來的升級版本「超弦理論」。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個疑問,為什麼叫「超弦理論」。這裡的「超」到底是個啥意思?它和之前的「弦理論」到底有什麼區別?今天我們就來解答這個問題。
  • 用超弦理論解釋萬物成因
    超弦理論是一種解釋萬事萬物成因的終極理論,大家已經知道的宏觀世界的物質由分子構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構成,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又由質子和中子構成,質子和中子還可以再分為夸克,照這個分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呢?
  • 顛覆認知?弦理論如果被證實,研究者有望獲諾獎
    與此同時還有很多高深的理論讓人摸不清頭腦。據了解,目前行業中受物理學家歡迎的一個前沿物理利潤是「弦理論」。弦理論非常「不靠譜」,該理論中有些觀點表示可以顛覆人們的世界觀,如果該理論可以被證實的話,那麼人們就可以初步了解宇宙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