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現在我們在買菜或者購買一些散裝物品的時候,通常都是需要稱一稱重量的,這樣才能知道需要付多少錢。現在基本上我們在超市看到的散裝物品的標價一般都是按照市斤來標價的,這個已經成了我們的約定俗成,在超市所標出的價目上一般是不會有特別的提示了。不過香港人來到內地在這個重量上面可是要鬧出矛盾的,因為他們和我們的計算方式不同。這是為什麼呢?
按說香港較之我們西化的更多一些,他們就算不用市斤來稱重量,也要用公斤來稱重量的。在這個斤數上會鬧出什麼問題呢?鬧出問題的與國際通行的公斤是沒有關係的,還是要說我們中國傳統的重量算法。在大陸我們稱東西的市斤,是每五百克算成一斤,在大陸都是這樣算的。但是在香港卻不同,在香港他們的一斤是六百零五克。不是說是按中國傳統算法麼?怎麼克數還不一樣了呢?
看官您稍安勿躁,不知道您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個成語,「半斤八兩」。很多人都會啊想半斤跟八兩之間怎麼能劃上等號呢?之間相差可是快要一倍了。其實在中國古代的時候,在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的時候一斤的確就是十六兩的。那個時候為了不讓商販們在稱上缺斤短兩,還特地把福祿壽三星算做秤星上的三星,來警告商販,如果缺斤短兩的話是會缺福少壽的。
現如今我們用的一斤是十兩的計算方式是從建國之後,為了和國際接軌也為了換算起來更方便,才改成這樣的。而香港由於是在封建時期就被資本主義強佔,所以在中國重量計算上還是運用著從古代傳承下來的算法。
按照舊時的市制來換算,一斤的重量是在604.79克的,四捨五入之後不就是605克了麼?在香港離開祖國懷抱的時候,不論是香港還是內陸都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導致之間存在了很多差異。就在小小的重量換算上都略顯不同。我們用的是新中國成立後規定的重量算法,而香港則是有國際通用算法,英國的算法,還有中國傳統的市制。
結語:這下知道了為什麼在香港和內陸在重量上計算方式不同了吧,雖然在一些事情上還是存在著不同,但這並不影響香港是屬於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