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達1104%的超塑性!低溫攪拌摩擦製備超細晶鎂鋰合金

2021-01-11 孜然學術

導讀:本文通過摩擦攪拌工藝製備Mg-9Li-1Zn超細晶合金,合金平均晶粒尺寸為0.61μm(α相)和0.96μm(β相)。在473K下,在10-1/s至10-4/ s的應變速率範圍內,合金可獲得了369%至1104%超塑性性能。

鎂合金由於低密度和高比強度而被認為是理想的輕量化汽車結構材料。然而室溫下常規鎂合金延展性較差。鋰的添加使合金顯微結構中引入bcc相,合金延展性顯著提高。Mg-Li合金在室溫下表現出良好的延展性和拉伸成形性,並且由於其在高溫下表現良好塑性,該合金在空航天領域同樣引起極大關注,並且對針對其塑性提高進行進一步研究。由於多晶材料超塑性的主要機理是晶界滑動,因此晶粒細化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方法。通過等徑角擠壓(equal channelangular extrusion,ECAE),高變速比的差速軋制(high-speed-ratio differential speed rolling,HRDSR)和累積輥壓接合(accumulative roll-bonding,ARB)可將Mg-Li合金的晶粒尺寸細化到亞微米水平,從而實現超塑性。但是,這些技術對加工樣品尺寸要求較為嚴苛,限制了其實際應用。因此,需要一種可以實現晶粒細化,α/β相混合併不限制樣品尺寸的新方法。

自1991年TWI發明以來,摩擦攪拌焊接/加工(friction stir welding/processing,FSW/P)可通過施加較大的載荷和較低的工具轉速,將加工區的晶粒尺寸細化到亞微米水平。FSP具有細化微結構的能力,並且沒有尺寸限制。來自日本大阪大學和中國臺灣省國立東華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低溫FSP加工合金,並對其微觀組織以及473K下的塑性進行檢測分析。相關論文相關論文以題為「Pronounced low-temperature superplasticity of friction stir processed Mg–9Li–1Zn alloy」發表在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上。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msea.2020.139071

本文結果表明低溫FSP可生產超細晶粒的Mg-Li合金,該合金在很寬的應變速率範圍內都具有超塑性。在473K時,應變率為10-1/s和3.33*10-4/s時的最大超塑性分別可以達到369%和1104%。

圖1a和圖1b分別顯示了攪拌區的SEM圖和TEM圖。在圖1c中分別總結了α和β相的晶粒尺寸分布。α相和β相均表現出細化和等軸形態,平均晶粒尺寸分別為0.61μm和0.96μm。由於刀具低轉速,輸入熱量極低,因此在加工過程中晶粒生長受到限制。FSP可細化晶粒尺寸,並將兩相均勻混合,此外對樣品尺寸也沒有嚴苛要求。

圖1攪拌區的顯微組織(a)SEM圖;(b)TEM圖;(c)攪拌區α和β相的晶粒尺寸分布

圖2為低溫超塑性試驗結果。在相對較高的應變速率(如10-1/s和10-2/s)下材料出現頸縮,展現出優異的超塑性,10-1/s時為369%,在10-2/s下為445%。當應變率降低到10-3/s時,材料表現出均勻的斷裂伸長率。低應變速率下的應變硬化通常與高溫變形期間的晶粒長大有關。在降低的應變速率下延長變形時間為晶粒生長提供了更多時間,這導致在10-3/s到10-4/s的應變速率之間超塑性降低。

圖2(a)超塑性試樣在不同應變速率下以473K拉伸至斷裂;(b)真實應變-應力曲線;(c)流動應力和伸長率-初始應變率曲線

圖3顯示了在不同應變率下試樣斷裂失效後的微觀組織。超塑性變形後試樣晶粒尺寸小,α/β分布均勻,降低了晶粒的生長速率。但當應變速率降低到3.3×10-4/s或更低時,晶粒生長是明顯的,會破壞超塑性。

圖3(a)10-1/s;(b)10-2/ s;(c)10-3/s;(d)3.33*10-4/s和(e)10-4/s

總的來說,低溫摩擦攪拌處理的雙相Mg-Li合金在很寬的應變速率範圍內具有明顯的超塑性,其作用機理主要有兩點,一方面刀具低旋轉速度輸入的熱量很低,α相和β相晶粒均被細化至亞微米水平,減小的晶粒尺寸可增加了超塑性變形應變率;另一方面α相和β相混合均勻,α/β邊界長度的增加可優化超塑性。故低溫FSP是提高Mg-Li合金超塑性性能的重要方法。(文:衣兮)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金屬所鋁合金低溫超塑性變形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最近,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博士研究生劉峰超在導師馬宗義研究員的指導下,對攪拌摩擦加工(FSP)超細晶鋁合金的低溫超塑性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相關論文先後發表在Acta Materialia(58, 14 (2010) 4693-4704.)
  • 世界上最輕的合金——鎂鋰合金的發展歷程
    30年代有許多研究者對鎂鋰合金二相平衡相圖進行了測定。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蘇聯科學院開始研究鎂鋰合金,相繼開發出了MA21、MA18等合金,並制出了強度與延展性優良,組織穩定的鎂鋰合金零件,成功的應用於太空梭和宇宙飛船上,鎂鋰合金的應用使航天飛行器的重量減輕效果非常明顯。
  • 各元素對鎂鋰合金的影響
    鎂鋰合金是迄今為止密度最小的合金材料。由金屬鎂和金屬鋰為主要元素而製得的鎂鋰合金密度很小,一般為1.35~1.65g/cm3,是所有金屬結構材料中最輕的,它比普通鎂合金輕1/4~1/3,比鋁合金輕1/3~1/2,所以鎂鋰合金也稱為超輕合金。
  • 曲阜攪拌摩擦焊接原理!
    對板厚為30mm的5083-O鋁合金,在焊速為40mm/min規範下,進行了雙道攪拌摩擦焊,用焊得的接頭製備了比較大型試件,進行了接頭的低溫衝擊韌性試驗,試驗結果如圖2-31所示。無論是在液氮溫度,還是液氦溫度下,攪拌摩擦焊接頭的低溫衝擊韌性都高於母材,斷面呈現韌窩狀。而MIG焊焊接接頭在室溫以下的低溫衝擊韌性均低於母材。同時採用KIC來評價接頭的斷裂韌性,與衝擊韌性實驗一樣,攪拌摩擦焊接頭的斷裂韌度值高於母材,而在低溫下發生晶界斷裂。一般來說,鋁的攪拌摩擦焊焊縫金屬承受載荷的能力,等於或高於母材在垂直於軋制方向的承載能力。
  • 陝西民企研製的鎂鋰合金材料在我國高軌衛星上首次應用
    此次進入太空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在預埋件、支架和部分機箱機殼等部位應用了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鎂鋰合金材料。這些鎂鋰合金材料使整個衛星減重約173公斤,大大提高了衛星的有效載荷量。  記者獲悉:這是我國首次在高軌衛星上應用鎂鋰合金材料。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西安航空基地的民營企業,一直堅持走軍民融合發展道路。
  • 航空基地生產鎂鋰合金材料在「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成功應用
    據了解,本次發射的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在預埋件、支架和部分機箱機殼等部位應用了西安航空基地入區企業——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鎂鋰合金材料,這使整個衛星減重約173KG,大大提高了衛星的有效載荷量。這是我國首次在高軌衛星上應用鎂鋰合金材料。作為鎂鋰合金材料的研製方,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位於西安航空基地的高新技術企業,於2006年12月註冊成立。
  • 西安交大新型鎂鋰合金助力「天問一號」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應用了由西安交通大學柴東朗教授及團隊研製、與西安四方超輕材料有限公司歷經10餘年共同開發的世界上目前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新型鎂鋰合金。  除「天問一號」的應用之外,柴東朗教授團隊研製的新型鎂鋰合金還在「浦江一號」衛星、首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中的高解析度微納衛星、「通信技術試驗衛星三號」等太空飛行器上成功應用。
  • 發展中的攪拌摩擦焊
    發展中的攪拌摩擦焊上海 東建中摘要:攪拌摩擦焊類似傳統的摩擦焊,它利用一種端部帶指狀攪拌頭的鋼質迴轉工具,旋轉著壓入被焊工件,隨著攪拌頭與被焊工件的摩擦,使摩擦區域的溫度升高,並熱塑化。當工具沿著焊接的部位進給時,熱塑化區由前向後過渡,冷卻聯接形成緻密的固相連接。
  • 貴州省主導制定的鎂鋰合金領域國際標準發布
    本報訊 (劉珍意 記者劉豔)近日,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發布由貴州省主導制定的ISO20258:2018《鎂鋰合金鋰含量的測定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射光譜法
  • 納米結構高熵合金,實現2000%的史上最大伸長率!
    導讀:高應變率超塑性在高強度材料中極為罕見,尤其是高熵合金缺乏超塑性成形能力。本文製備的高熵合金在1073K高應變速率下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大伸長率2000%,這是先進材料科學的巨大突破(a huge breakthrough)。研究表明,超塑性變形的主要機制與晶界滑移相關,晶內位錯在塑性變形過程中對變形的調節有重要作用。
  • 攪拌摩擦焊:低成本焊接鋼板等高熔點材料
    以前在量產水平上只限於鋁合金與銅合金、鎂合金這樣的低熔點金屬的攪拌摩擦焊(FSW:Friction Stir Welding)的用途開始擴大到鋼等熔點更高的金屬*1。 *1 在標準大氣壓下,鋁的熔點為660℃,銅為1083℃,鎂為651℃。而鐵高達1539℃,鈦高達1727℃。
  • 鎂合金板帶材生產
    不過,含Li量大於10%的Mg-Li合金也具有體心立方晶格,既有良好的冷、熱加工成形性能,還具有超塑性。  加熱到370℃以上後,由於原子振動振幅增大,使原子最多面及次多面差別縮小,使滑移面增加,同時由於恢復及再結晶使合金軟化,這些因素的疊加使鎂及鎂合金在一定溫度下也有較大的塑性,若熱軋溫度≥370℃,M2M、AZ40M、AZ41M、ME20M等鎂合金的熱軋總加工率可達95%。
  • 超塑性變形技術應用於GH4169合金
    GH4169合金細晶工藝的難度大、成本高,直接影響了超塑成形工藝的推廣應用。恆速、恆應變速率超塑性變形為大多數研究者所採用。相關研究表明,最大m值法及應變誘發超塑性法的拉伸變形可以提高合金的超塑性能,在鈦合金中效果較明顯,最大m值法是通過超塑拉伸過程的應變速率始終在最大m值相對應的最佳應變速率附近循環變化。
  • 話題:鄭州輕研合金造超輕鎂鋰合金助力「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話題:鄭州輕研合金造超輕鎂鋰合金助力「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原標題:鄭州輕研合金造超輕鎂鋰合金助力「一箭雙星」發射成功  2020年5月30日4時1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十一火箭成功將新技術試驗衛星G星和H星送入預定軌道,實現了「一箭雙星」發射的圓滿成功。
  • 【供應鏈】輕薄NB大戰 鎂鋰合金冒出頭 將成非蘋NB品牌新利器
    鎂鋰合金供應商安力材料指出,近期確實有多家NB廠考量採用鎂鋰合金機箱,後續向來厚重的電競機種,也可望更輕薄。鎂鋰合金機箱似乎是解答。事實上,日本富士通及NEC,早在4年前,就曾推出鎂鋰合金外殼的NB,強調產品輕量化,然售價都偏高,且主要銷售以日本市場為主,直至宏碁近期推出Swift系列,不僅壓低重量,更導入窄邊框,獲市場消費者青睞,也帶動鎂鋰合金在NB外殼滲透率,大幅提升。
  • 鎂鋰合金打造 同方夜鷹鋒銳X30京東首發
    接口齊全    而同方夜鷹鋒銳X30之所以能做的這麼輕,很大程度上源於其採用了比較罕見的鎂鋰合金,而鎂鋰合金除了輕之外,其還據有較強的抗衝擊效果與剛性,安全性十足。https://item.jd.com/5079695.html#crumb-wrap另外清華同方夜鷹商務本現已開啟免費試用活動詳情點擊:http://bbs.zol.com.cn/huodong/d2_26814.html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鎂鋰合金打造
  • 世界最輕金屬材料「新型鎂鋰合金」被西安交通大學攻克!
    這種金屬名字是:新型鎂鋰合金,其密度根據用途可達到每立方釐米0.96至1.64克每立方釐米之間,是世界上最輕的金屬結構材料。世界最輕金屬材料「新型鎂鋰合金」被西安交通大學攻克!西安交通大學柴東朗教授及團隊,通過向金屬鎂中添加金屬鋰,使其具備了低密度、高比剛度、高比強度的優異力學性能和減震、消噪的高阻尼性能,以及抗輻射、抗電磁幹擾性能,代表了鎂合金髮展的技術前沿,被稱為未來最為「綠色環保」的革命性材料。
  • 焊接知識:國內外摩擦焊接技術發展現狀與趨勢
    攪拌摩擦焊是針對焊接性較差的鋁合金開發的一種新型固相焊接工藝,特別適合板材的焊接,近年來引起國內外的重視,該技術的焊接質量好,生產率高,板材不用開坡口,可一次焊成,已成功地應用於鋁、銅等合金板材的焊接。因其具有節能、清潔、質量高、設備簡單等諸多優點,正擴大在汽車上的應用。隨著中國攪拌摩擦焊中心的成立,更多的中國企業將會越來越多地從這一革命性的技術中受益。
  • 硬度高達650HV!南科大一種新策略實現合金超高耐磨性能!
    在較低的服役溫度下,金屬構件的耐磨性能主要取決於材料的硬度和摩擦過程中材料亞表面的微觀結構演變;而在高溫服役環境中,材料表面不僅受到摩擦接觸帶來的剪切應力和壓應力,而且容易產生熱軟化和高溫氧化,從而極大影響材料的磨損性能,高溫摩擦環境中複雜的力-熱作用對金屬晶粒結構的高溫穩定性設計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