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水木》是日本著名導演土井裕泰的另一力作。影片未映先熱,在上映之後更是取得了非常可觀的票房。一方面,劇本改編自日本歌壇才女一青竊的名曲,此歌曲曾在日本最權威的音樂排行榜——ORICON單曲銷售榜上盤踞長達125周之久,另一方面,影片演員陣容極為強大,有曾憑藉純愛電影《戀空》而被大眾喜愛的新垣結衣,最近幾年大紅大紫的偶像明星生田鬥真,新垣將在此部影片中最後一次扮演高中生,以此為自己的20歲畫上圓滿的句號,而生田將藉此告別自己以前酷帥的形象,第一次飾演一名漁夫,不管是對於主演二人,還是對於觀眾來說,此部影片都是大有噱頭的。
一直以來,日本的純愛電影就以清新的風格,細膩的刻畫深入人心,集中體現了日本國民性的「向善」情結,恬靜、憂傷的情感卻給觀眾以陽光、純淨的感覺。《花水木》也不例外。故事描述的是,北海道學生平沢紗枝(新垣結衣飾演)和水產高中的學生木內康平(生田鬥真飾演)相遇並相戀。紗枝一直夢想到東京讀大學,最終如願考進了早稻田大學,於是兩人開始了遠距離戀愛,最終為了對方著想兩人選擇了放棄。其中穿插了追求紗枝的北見學長。但最終北見在伊拉克遇難。康平結了婚,而後離婚,紗枝去了紐約一報社,做了一名記者,並漸漸成長為事業女性。然而,兩人的姻緣並沒有就此結束,10年後,兩人再次相遇……
作為一部講述初戀的影片,導演並沒有將視野局限於此,影片還包含了對現實與夢想,生存與成長的敘述和描繪。影片一開始以特寫拍攝一朵茱萸花的緩慢盛開,引出站在樹下仰望滿樹花水木的女孩,這個小女孩自然就是影片的女主角紗枝,然後一下子將時間推進到2005年的加拿大新斯科拾省,以近景鏡頭來拍攝坐在火車上沉思的紗枝,再打一個特寫拍攝紗枝手上的圖片,圖片中有一個燈塔和女主角母女二人,為此後影片燈塔的象徵意義埋下伏筆。然後又以空鏡頭拉出1996年的北海道道東,從而表達出影片的倒敘結構。這樣的安排很巧妙地介紹了故事發生的背景,通過時空的轉換,暗示出影片主題的整個構建。北海道、加拿大、燈塔、花水木都是影片純愛主題敘述必不可少的元素。這些美好的事物,無疑為影片主題的表達奠定了清新,平靜的基調。
接著,開始進入主題的敘述,以一個全景——康平和朋友在沙灘上擺弄漁網,引出男主角的生活環境,很平凡,卻又充滿朝氣。然後又將鏡頭轉入紗枝趕考。在此期間,配以輕快的音樂和鄉村優美的田園風光,給人清新自然之感。兩人看似平行的人生道路,卻因火車撞到小鹿被迫停車而有了交集。康平冒著沒有駕照的危險,開著叔叔家的貨車送紗枝去學校參加考試,但在途中出了意外,康平被停了學,紗枝也失去了保送的機會。然而命運卻在此時將二人緊緊連在一起,註定今後他們在彼此的人生中不可或缺。這種男女相遇的情節,雖然已經很老套了,但由於導演畫面選擇的精巧,使得整個過程看起來純淨美好,給人留下恬靜溫馨的印象。
導演是一位溫文儒雅的人,一直以緩慢的敘述將少年的成長婉婉道來。火車上的傾吐,補習班外的等候,雪夜大地的行走,奔跑的單車,翠綠的原野,爛漫的茱萸,一切都顯得那麼美,那麼純。環境交代方面,寬闊的大海,翩翩起舞的海鷗,一望無涯的鄉村,充分展現了日本北海道道東的鄉村氣息。藍天白雲下,整個鮮亮的背景世界裡,恬靜美麗的紗枝,單純善良的康平,騎著自行車穿行於幽靜的鄉間小路上,青春時代的嫻靜緩慢溢出,使整個畫面顯得自然舒暢。
然而劇情卻在這樣美好的時刻,發生了劇變。因為紗枝去東京讀大學的夢想,康平爸爸的逝世,康九丸的被回收(象徵著康平夢想的破碎),二人的愛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導演將愛情與夢想的矛盾與衝突在片中表現,以此向人們傳達深刻的含義及思想內涵。當戀愛遭遇夢想的阻隔,該如何取捨?當理想遭遇現實的打擊,該如何抉擇?康平是追夢的,然而他的夢想隨著父親的死,康九丸漁船的回收,被粉碎;紗枝也是追夢的,並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夢想,去早稻田讀了大學,去紐約做了記者,去加拿大看了燈塔,然而卻沒有收穫幸福——康平迫於生存,娶了自己並不喜歡的律子,而一直深愛紗枝的北見學長也在伊拉克遇了難。
導演善於選擇一些看似平淡無奇的畫面,來暗示人物的心境,表達人物的情感,側面烘託影片主題,將這種愛情與夢想的衝突緩緩道出。當紗枝執意要考早稻田大學的時候,康平其實是很矛盾的,康平躺在海邊的木板上對朋友阿洋說出自己的困惑「說不定,我只是個偽君子,嘴上口口聲聲鼓勵她,支持她, 心裡,有時卻又暗自期盼她考試落榜 。你想嘛 ,她落榜了就能留下,和我在一起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二人感情之間的矛盾一直都是存在的,並不像表面那樣的風平浪靜。
紗枝來到東京後,北海道與東京的距離,顯然造成了兩人之間的隔閡。康平爸爸逝世後,在夜幕下,導演用兩個近景加特寫,拍攝了一幕兩人分手前的通話,沒有爭吵,只有哽咽的聲音和淚水:「紗枝,我果然還是不能去東京的,我還得照顧我妹妹媽媽。」 「康平,你不能離開大海。」「 說的也對,打一開始,你的未來中就沒有我,紗枝 ,你一定要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了對方的幸福,雙方選擇了放棄。這樣的對話,悲傷裡透露著溫暖,充滿著濃濃的愛意,很清純,卻也很感人。康平對紗枝說,「真想有一天,能親眼看看紗枝出生的地方」,最後他在離婚後去了加拿大,將一艘漁船的模型放在了小店的櫥窗裡,因為他明白,雖然自己並不知道紗枝具體在哪裡,但能肯定的是,她一定會經過這裡。是的,最後紗枝的確經過了這裡,然而兩人卻再次錯過了。劇情在此處達到高潮,引起觀眾的無數嘆息和感慨。
導演從一開始就非常注重意象的應用。不僅用花水木作為片名,製造隱喻,而且第一個鏡頭,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株開得異常爛漫的花水木,並通過明示的方式——附字幕說明它的屬性和意義(花水木,山茱萸科,落葉小喬木,暮春時節,櫻花盡落後開花,花苞或白或粉,簇簇綻放枝頭,花語為還禮。)以此來強調它的象徵意味。此後劇中更是出現多幕紗枝仰望花水木的場景:失去保送資格的那個夜晚;和康平確定戀愛的那個夜晚;小南結婚紗枝從紐約趕回來,康平送她回家的那個夜晚;紗枝放棄紐約回到故鄉擔任家鄉幼兒教師的那個上午,盛開的花水木都一再出現,這種意象的復現,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按照故事文本結構和主題需要,製造出的一種幻想和暗示,它是紗枝心中遙遠的夢,也是紗枝對父母的還禮,還是二人感情的寄託。
當然也少不了那片遼闊的大海,那裡承載著康平的夢想,就如紗枝所說的一樣,「康平,你不能離開大海」,儘管做一名優秀漁夫的夢想被擱淺了,但康平一直堅守在大海邊,因為海就是他的未來。此外,那張只有母女二人和燈塔的昏暗圖片,也是片子中一個重要的意象,它不僅是紗枝年輕時代最珍貴的東西,更是催促紗枝不斷追求夢想的動力。而也正是因了這個夢,她才一直堅持了下來,並逐漸成長成一名成功的事業女性。這種種純美的意象,在適當的時機,適當的氛圍中靜靜出現,使得《花水木》整部片子充滿了藝術色彩和生活情趣,就像一篇具有日本風韻的散文,平靜地道出了純愛的主題。
匈牙利著名的電影理論家貝拉曾說「在藝術裡,只有當它發現並展示了我們的眼睛或耳朵迄未看到或未聽到過的某些東西時,這才算是一樁創舉……獨具風格的真正有聲片不會僅僅滿足於讓觀眾聽到人物的對白,它也不會僅止於利用聲音來表現事件。聲音將不僅是畫面的產物,它將成為主題,成為動作的源泉和成因,換句話說,它將成為影片中一個劇作元素」。好的電影音樂,不僅能夠深化電影的主題,還能體現人物心理,營造環境氣氛,使整部影片得到升華。因為《花水木》是依據一青竊的名曲《ハナミズキ》改編而來,影片中自然時常貫穿著這首歌曲。此外還有一青竊的另外一首歌曲《影踏み》和一首鋼琴曲作為背景音樂。
不管是歌曲,還是鋼琴曲都非常幽靜,淡雅,平實,真摯,靜靜地訴說著對所愛之人的美好祝願,不斷勾起觀眾的不同思緒和回憶以及塑造出溫柔的心境。作為主題曲和片尾曲的《ハナミズキ》不僅對電影內容進行了高度的概括,還以其音樂本身的特定風格奠定了整部影片的情感基調,情緒、氣氛、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都通過它得到了有力的呈現。在「淡紅色的可愛的你」、「願你那無盡的夢圓滿落幕」旋律中,紗枝無數地凝望那株庭院中的花水木,它象徵著父親對女兒的牽掛,父親在庭院裡種下的這棵花水木,顯然已經成為了親人之間愛的印記 。「願有朝一日我的忍耐結出果實、願有朝一日無邊的波浪完全平息」音樂中呈現的是在故鄉繼承父業打漁的青年放手讓心愛的女孩去大都市追逐夢想的愛情故事。
《影踏み》這首歌曲,旋律優美,也經常在動人的場景想起,紗枝上大學前最後一次與康平隔海相望,音樂響起,不僅推動了情節的發展,還給人一種內心的感動。此外,鋼琴曲也以其幽靜、淡雅的曲調,烘託了影片的氛圍,貼切地表達除了處於此時此景中人物的真實感受。當紗枝爭分奪秒地在火車上學習,忽視康平,康平生氣地下了火車,而後紗枝也跟著下車,兩人重歸於好的那一瞬間,鋼琴曲響起,就給影片增加了一份純淨和淡遠。在音樂的輕緩疏離中,兩個純潔的年輕人為我們上演了純美的愛情,即便是小彆扭,也顯得那樣真摯感人。
縱觀整部影片,風格恬靜,乾淨、明朗,詩意,緩慢的節奏中,初戀的純淨明麗,動人心弦。生機勃勃的少年,甜美羞澀的微笑,整齊乾淨的校服都給觀眾一種清新亮麗的感覺。導演選取了非常符合日本鄉村風景的色彩,綠地、藍天,白雲,都給人一種無限純潔美好的印象,粉紅的花水木,配合著綠色的草地,烘託出人物恬靜的心情,在有限的空間和特定的時間內,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了人物的內心感受,也烘託出影片的整體氣氛,平靜的敘說中透露出奇妙的浪漫感。
鏡頭的選擇也體現了影片的構思和哲理,傳達出導演為構建一個純美世界的用意。為了增加主題的戲劇性,導演大量運用了全景景別構圖,將純愛的味道淋漓盡致地展露。一系列的特寫:紗枝和康平的臉,有燈塔的圖片,載有「紗枝加油」的模型漁船,以及花水木、大海、夕陽都舒緩的像詩一樣純美。在表達純愛主題時,導演還特別成功地運用了剪輯的不同形式,並採用空鏡頭的拍攝來過渡轉景,從而增加了影片情節的段落層次,不僅給觀眾一個短暫的緩衝,而且也達到了調節情緒,引起觀眾思考人生和回味過往的作用。當紗枝離開北海道去東京讀書時,有一個車子行走在盤山公路上的空鏡頭,透過鏡頭,我們就能了解主人公之間矛盾與不舍的心境。同時秋冬之間的季節轉換也是由空鏡頭來實現的,冬季的來臨也暗示了二人之間感情的變化,是對愛與夢主題的進一步升華。
鏡頭的轉換也蘊含深意,如在結尾之處,花水木下二人相互凝視,述盡了生命的意義,鏡頭停滯給兩人一個特寫,然後是拉長的遠景,使觀眾沉浸在美的感覺中,久久不能平靜。從美學角度來講,它不失為一朵美麗的奇葩,鏡頭中的景物香醇馥鬱,處處體現著寧靜的意蘊。在意境塑造與情感抒發兩個方面賦予了鏡頭以靈動的色彩。意境含蓄,清新,不是氣勢磅礴的壯美,而是怡人的優美,甚至帶點悲劇的意味,給人以悲傷的觸動,同時又讓人感覺到陽光。這也就是為什麼影片沒有動人心魄的故事情節,還依然如此吸引人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