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AlphaGo還沒有誕生,人工智慧的概念剛剛被人提出,科學界幾乎沒有人知道它將來能做什麼。
但是卻有一位導演用他天才般的想像力,將50年後——甚至更長遠的時代裡會發生的事情,拍成了一部電影,這個人就是斯坦利·庫布裡克。
這個才華橫溢的導演預見了人工智慧的出現,可以實現與人類的對話交流,對問題作出分析與處理。甚至是現在科技還未能達到,但是隨著腦神經的深入研究與非圖靈機式計算機的發明,有可能會誕生的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工智慧。以他非凡的創造力以及極具感染力的表現手法,呈現出這部經典的《2001太空漫遊》。
只因為他的洞察與表達過於超前,以至於影片在最初上映的時候,許多觀眾紛紛表示無法理解,甚至是在觀看的過程中產生不適的感覺。大家都認為36歲的庫布裡克已經江郎才盡了。
然而,能經受起時間考驗的才是經典,這部啟迪了無數現代導演,引領了未來50年科幻片的電影,終究會在影史中留下不可磨滅的一筆。
鴻蒙初闢
1
幾乎沒有人敢在一部電影開始的三分鐘不播放任何畫面,只有一首背景音樂。我估計第一次觀看電影的人都會認為畫面出現了問題。然而庫布裡克就是這樣的特立獨行,他想表達從天地混沌一片到宇宙中演化出生物的過程,於是就出現了影片開頭那不可思議的三分鐘。
鴻蒙初闢本無性,打破冥頑需悟空。
從此便有了宇宙,有了星系,有了天地,也有了生物。
生物的本能是生存,因為生存的需要,便有了捕食、競爭、協作等等一系列物種間的關係,更有了大自然幾十億年的演變。
直到有一天,一隻猩猩發明了工具。
物種進化
2
從會使用簡單工具的猩猩,到有社會協作分工的古代人,再到精通科學技術的現代人。人類的發展也如同生物進化的歷史一樣,不斷產生飛躍式的進步。
通過上萬年的演化歷史,人類早已擺脫簡單的生存需求。智慧給人們帶來科技生活,人也逐漸走出了地球,向著外太空進行不斷探索。
科技不斷革新,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最終某一天可能會實現機器完全取代人類進而輔助人類的人工智慧。
然而智能時代的到來,並不意味著沒有壞結果發生。過分依賴科技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甚至是超級人工智慧的誕生,帶給人們未知的恐懼。
同樣帶來的,還有「我是誰」的存在主義的思考,當一切社會分工被計算機所代替,那人類的存在價值安在,人類的自我價值又如何實現。
《創世紀》中上帝點醒了亞當,如今機器人點醒了人類。
黑色石板
3
當對科學的探索越發精深的時候,就越能感受到人類自身的渺小。看似上天入地無所不能,實際上在以的全宇宙維度上人類幾乎一無所知。
影片中多次出現的黑色石板,就像一把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在人類進化的歷程中,不斷啟迪著人們獲得智慧。黑色石板仿佛就是抽象意義的上帝,像點醒亞當一樣點醒著人類。如此的冷峻。
在那個開放式的結尾中,在那個房間裡,庫布裡克展現了從青年到暮年,再從暮年回歸嬰兒這樣生命的輪迴。
回到最初的形態,回到一切的起點。生生不息。
結尾
4
今年是《2001太空漫遊》上映50周年,70mm膠片4K重映版本已經在上海電影節上放映過,當熒幕上每次出現斯坦利庫布裡克的名字時,都會全場爆發熱烈的掌聲。希望今年有機會在大熒幕上能看到,畢竟影片本身要比我所講述的精彩一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