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輪紙價飛漲的終點在何方?(王鵬淇 攝)
早上六點半,家住槐蔭區紅廟村的老戚,就騎著他用來收廢品的平板車出門了,廢紙是他眼下的主要回收物品。而在兩個月之前,七點半才是他出門的時間。「現在要早點走,去晚了就收不到東西了。」收不到的原因,則是因為廢紙不斷漲價,「今年最低的時候才3毛多一斤,現在已經漲到6毛多了,很多人都盯著呢!」
老戚們回收的廢紙被賣給了廢品回收站,廢品收購站集中賣給造紙廠、紙箱廠,最終變成了身邊各種各樣產品的包裝。從上遊到下遊,猶如貪吃蛇一般的漲價潮轟轟烈烈地襲來。
回收價漲成賣出價
不到八點,老戚就到了經一路的西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這裡是他的回收主陣地。「早上八點開門,一開門就要進去轉一圈,以前的話8點半進去還來得及,現在去晚了第一波紙箱早就被收完了。」
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廢紙箱就成了廢舊物品中的「香餑餑」。「我以前飲料瓶、易拉罐這些都要,現在那些賣不上價,只有廢紙在蹭蹭地漲。」老戚告訴記者,今年廢紙回收價格最低的時候才3毛多一斤,現在已經漲到6毛了。「現在的回收價已經比賣出的價格高了,大家都搶著回收廢紙,因為掙錢啊。」
進西市場不到半個小時的工夫,老戚已經收了厚厚一沓廢紙箱。老戚把這些廢紙箱拖到了西市場東邊的一條小路上,這裡是他停放平板車的車庫,也是他的「物資暫存庫」。在路邊麻利地壓平、摞高、捆結實後,老戚將這一捆廢紙箱先堆到了牆角,然後用一張防水布蓋了起來。「直接放車上摞得不整齊,也浪費時間,還要抓緊時間回去接著收。」
「差不多一天只能收幾百斤,也就是一車的量。」老戚告訴記者,一天一車已經是他回收的極限,主要一是收的人多,二是回收站遠在吳家堡或者黃河北,時間上也來不及,「現在回收站也喜歡廢紙,你要是拉一車瓶瓶罐罐去,都沒好臉色。現在是廢紙值錢,但誰也猜不到下一塊有雨的雲彩是啥,也不知道這個紙價能漲到啥時候?」交完錢 拿貨還要排隊等
在老戚為這個問題感到疑惑的時候,與老戚相隔幾百公裡外的煙臺招遠,盛慶法也在為這個問題感到頭疼,「這麼個漲法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盛慶法是一家食品生產企業的老闆,產品主要以紙箱作為外包裝,現在紙箱的價格漲得讓他直呼「受不了」。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每天廠裡用400個紙箱,每個紙箱用紙在1.5平方米左右,去年這時候紙箱每平方的價格在兩塊六,現在已經漲到了四塊二,算下來每天僅紙箱的成本就漲了接近1000元。「在你給我打電話之前,剛接到紙箱廠的調價通知,馬上價格要從四塊二漲到五塊二,直接就漲了一塊錢。」盛慶法告訴記者,「聽完報價我直接就把座機話筒給摔了。」
而作為盛慶法的供貨商,經營紙箱廠的趙光勝雖然漲了價格,卻也沒有覺得好受。「漲價也是沒法子的事,再不漲的話我就要關門了。」趙光勝苦笑道,「去年年底一噸紙板2600元,今年8月5日是3200元,現在是5700元,你說我能不漲價麼?」
據了解,趙光勝的主要供貨商是全國最大的箱板原紙產品生產商玖龍紙業以及煙臺大展紙業、壽光魯麗紙業等本地的箱版供應商,目前這幾家的供貨價格都在上漲,而且是每噸五百五百地上漲。「現在不只是漲價,還拿不到貨。交了錢之後只能排隊等著,一個多周能收到貨就算快的,而在之前次日就能到貨,貨款也不用一把一利索。」多種原因促成紙價飛漲
盛慶法、趙光勝們的苦惱,普通老百姓可能感受不到,但終端生活用紙的價格變化不少人卻有切身體會。在記者跟隨老戚在西市場內「掃街」的過程中,一家經營辦公用品的店鋪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辦公用紙的價格也在上漲,「像普通的A4列印紙,500張一包的漲了兩塊多,一箱就漲了二十多元,而且給廠家要貨,一個月才發給我20多箱。就連餐巾紙每包都漲了兩塊多。」
紙價為何如此高歌猛進?究其原因,紙價上漲與原材料價格一路走高分不開。此前,中國造紙協會理事長趙偉則對此公開表示,一是商品紙漿貨源偏緊;二是由於我國加強了對造紙主要原材料之一的進口廢紙的管理,導致進口量減少,價格大幅上揚。據了解,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提出,2017年年底前,禁止進口未經分揀的廢紙等固體廢物。
除了原材料價格上漲之外,因為環保不達標等原因,一批中小型造紙廠關停或者整合改產,導致了紙廠開工率較低,庫存減少、供應量下降,也是造成紙價上漲的原因。「而且據說現在上遊很多大戶在囤紙、炒貨,這也推動了價格的上漲」。採訪中趙光勝告訴記者,「照這個情況下去,估計一時半會漲勢是停不下來了。」(本報記者 王鵬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