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山珍「松石蕊」,形似珊瑚,類似海藻,有錢難買,山上遇見別錯過
有一種植物,它形似綠色珊瑚,卻不是珊瑚,類似海藻,卻不是海藻。雨後的荒地、巖石峭壁上、樹皮之中或松樹林下的芒萁叢中,常常能發現它的身影,這是什麼植物呢?
它就是松石蕊,也是地衣植物的一種,地衣生長緩慢,但可以忍受長期乾旱,在極度乾燥的條件下進入休眠狀態,待到條件好轉,或雨後恢復生長,壽命極長,有的壽命可達上千年。
我國地衣資源豐富,人們食用和藥用地衣的歷史悠久,可供食用的地衣品種繁多,較常見的有石耳、樹花、雷公菜、雀石蕊、老龍皮、松石蕊等,其中,營養豐富、口感又好的當屬松石蕊,可燉、炒、燒湯、涼拌,像木耳一樣爽口,不但野味十足,還有益腎充髓、填精補髓、滋陰健脾的功效。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了松石蕊的藥用價值,說它有和津潤喉、解熱化痰的功效。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地衣還是一味補藥,富含各種有機微量元素,對大腦、骨骼、皮膚和內臟發育都有幫助,還能提高免疫力。
其實,充滿智慧的中國人民很早就開始食用地衣了。在明代王磐編撰的《野菜譜》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人們拾地衣的情景:「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莊前阿婆呼阿翁,相攜兒女去匆匆,須臾採得青滿籠……」春光融融,阿公阿婆牽著孩子,在雨後的山坡上尋找著地衣。拾地衣,不僅只是為了一嘗它的鮮美,更多時候是沉浸在這種簡單的樂趣中。
這東西好吃,且全年可採收,我們這叫做「絲懵」(土話),常見於芒萁叢中,植株矮小,看著不起眼,但純原生態無汙染,人們從山上採集回來除去雜質,去根莖只留地上部分,用開水汆過後,或炒或涼伴,做法按口味喜好,多以酸辣調味,可降血脂、血糖、血壓,是保健佳品。偶爾在街上也見有賣,叫著山珍松石蕊,一斤100多元,用菜油,薑母,幹辣椒煮好放在瓦甕裡,味道極美,配稀飯絕佳!
中藥材名叫「金刷把」,在《食物考》中有記載:「清神解熱,痰火能療」;「久服延年,蓋亦能清髒熱者。」 另外《綱目拾遺》中也提到:「清隔,解熱,利腸胃,鎮靜,消炎,止痛。」 據說在中國陝西民間,人們喜歡將松石蕊曬乾泡茶喝,稱為地茶或雪茶,能起降壓作用,可見地衣其貌不揚,但藥用價值極高,絕對是實力派!
除了食用和藥用外,地衣還可以用作飼料,是飼養鹿和麝的良好飼料,特別在寒帶、亞寒帶地區的國家和民族,在漫長的冬季,馴鹿吃不到雜草、嫩枝、嫩芽,就以地衣作為主要飼料。如我國東北大興安嶺的鄂溫克族,把地衣收割起來,作為飼養動物的冬季飼料。
關於松石蕊就價紹到這了,你認識了嗎?這種植物很珍貴,若在山上遇見,別錯過,好吃營養高,有錢難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