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的年會上,從不喜歡罵人的富力地產老闆李思廉,終於忍不住對下屬發飆:
弄虛作假,欺騙老闆。
這兩年,讓包括李思廉在內的開發商憂心忡忡的,就是海南了。富力在收購完首府項目兩天後,遭遇了全域限購政策。紅樹灣項目因為環保問題被叫停,至今沒有解決。
同樣重倉了海南的融創,決定要把海南公司裁員50%,碧桂園海南區域,月薪、年薪被砍掉了將近一半。
過去的兩年,海南失去了房地產。海南近幾年的政策走向表明,當初重兵殺向這裡的開發商,都賭錯了。
前天晚上,海南的開發商再次顫抖了。海南印發了一個文件,核心內容是兩個:
本地居民禁止購買第三套住房;
新出讓土地建設的商品住房,實行現房銷售制度。
剛剛公布的這份文件,還為海南省未來的房地產市場指出了方向,提出的一個創新詞彙是——安居型商品住房。未來,這種新型住房的各個環節都會被限定條件。原文中的一句話我們要細細品味:
採取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方式建設。
這樣的用詞,讓人想到的是新加坡、雄安新區。
政策公布後,奇蹟的一幕發生了,本來是一個對海南樓市重大的利空消息,但周末兩天,很多人操著不同的口音衝向了售樓處。
這些人,不是海南土著,而是前年海南公布人才落戶政策後,從全國各地來到海南的外地人。新政策留下的一點點空間,被他們緊緊抓住了。名下沒有房子以及已經有一套房子的,剩餘的購房額度都被他們滿上了。
太長時間沒有成交,售樓處的置業顧問們激動得幾乎要落淚了。從這些新海南人口裡,開發商們聽到了久違的兩個字:
全款。
全域限購政策公布二十天後,海南又發布了「百萬人才進海南」計劃。這些人,是海南真正的購買力。開發商的朋友曾對子姨說,來到海南後,他們驚訝地發現:
本地購買力幾乎為零。
這麼多人,海南要在7年內完成,平均每年要引進14萬人。去年11月,一年半過去,海南領導說,已有7萬多海內外人才落戶海南。
仔細看看文件原文,這個政策,是從即日起就要實行的,並沒有留下窗口期。也就是說,這些新海南人用完手裡所有的房票後,在房子這件事上,海南已經有的購買力就徹底耗光了。
海南,這個中國炒房神話的誕生地,開發商的樂土,東北人的伊甸園,在房地產調控上又往後退了一步。
新海南人購房的源動力,大概是前天印發的文件中的一句話:
下一步,海南將加快發展旅遊地產、商業地產。
房地產與旅遊,一直是海南省想不明白的選擇題。
2010年1月,海南啟動了「國際旅遊島」戰略。這個建議,最早是由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提出的。在當年的一次採訪中,遲福林表示:
國際旅遊島是一篇長文章,不能做短,做短了大家就炒一些熱點,炒房地產。
果然,衝向海南島來做這篇文章的,是碧桂園、恆大、融創和富力等100多家外來開發商。
後來,遲院長領導的中改院也心動了,陸續在海口市開發了兩個樓盤項目。
兩年前的全域限購政策,加上前天晚上的文件,所起到的實際作用大概就是,整個海南省的房地產市場已經被凍結了,所有的購買力都已經清空。
去翻一下過去一年海南的土地出讓記錄會發現, 一整年新增的住宅供應用地是三塊;看一看海南省領導的新聞,他們在產業發展上提到最多的是旅遊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其中一條很重要的新聞說:
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把自貿港政策和制度體系逐步實施。
前年的最高指示對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是給出了時間表的,計劃是到2025年初步建立自由貿易港制度。海南省的表態,意味著這個計劃前置了:
5年。
有人在網上曝光了一張海南省旅遊文化廳今年的出國團組計劃安排表,3月份的一項安排是,赴香港、阿聯考察賽馬運動。備註是這樣寫的:
赴香港調研賽馬比賽運營;
赴杜拜調研在沒有發行彩票的情況下如何開展賽馬運動。
註明公司名稱、職位和姓名更易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