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禮拜可真是累壞了。昨天晚上刷完了微笑pasta,烏龜妹和掃把星的故事還在我腦袋裡回想。
成曉詩有一個溫暖的家。在這個家裡是沒有壓力的。這是一個抱持的環境,任何人有想法大家可以毫無顧忌地去表達,大家可以有不同意見,但從不會評判。
所以在別人看來外表普通的成曉詩,雖然不是什麼才女,但是她的身上有一種烏龜精神,就是那種遇到困難永遠都會有希望,可以堅持到最後一秒的精神,不斷嘗試的精神。
而她的男友大明星何群在別人眼裡應該是完美的。他爸爸是議長,連弟弟都是鼎風少爺,但是他卻很少感覺幸福。
因為從小到大他的父親都要給他絕對的控制,他感覺沒有自我,而他終於叛逆去做了自己喜歡的音樂事業以後,也一直並不能得到父親的承認。他在父親那裡得到的永遠是各種評判。他們父子之間有愛,但是卻無法流通。直到他碰到了成曉詩,看到了她的家人,他馬上被那種熱情深深吸引。
一直以來喜歡看偶像劇,小時候沒人說,就像大家覺得小朋友都可以喜歡童話。可是長大了就會有一種這些劇不現實的想法,還會讓人評判那種通通屬於腦殘劇,沒有什麼技術含量。通常人們給的評價是幼稚。甚至我一個三十幾歲的人喜歡看動漫,人們都會覺得很奇怪。
現在我覺得人們的看法不再重要。其實這些劇集裡有一個重要的主題,無條件地愛。而大部分時候,我們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是有條件的愛。也正因為這樣,人們才會覺得不現實。
但是,得不到不代表不存在,更不代表不重要。從別人那裡得不到,我們可以試著從這裡學習去體驗無條件的愛到底是怎樣的,試著去自己滿足它。
我只想說,感覺美好的東西,無謂年齡,無謂題材。無謂別人的說法,給自己就好。讓自己舒服,調節到最佳狀態,才會有好的表現。
今天跟小夥伴的互動中發現自己一個很固化的行為模式—越是親密的人越不會拒絕。我發現拒絕別人對我來說,是個很難的事。
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我發現自己有討好的模式,很多時候會因為害怕別人不喜歡自己而不敢拒絕別人的需求,忽略自己的感受,所以,我特意開始察覺自己的模式,鍛鍊自己拒絕的能力。在一段時間裡,我發現對於身邊的朋友,同事,我開始慢慢跟隨自己的內心了,雖然拒絕的時候自己的內心有些抖動,但是自己一直在進步。
昨天體驗了一下對於親人的拒絕,內心的抖動更厲害些,但是自己做到了。但是在親密關係裡,我還是沒有拒絕的力量,之前一直覺得自己被傷害,現在才察覺到是自己允許的,原來自己是可以拒絕連接,自己可以表明自己的立場,堅定自己,原來那些傷害自己的事情,都是自己配合出來的,只要自己說不,不參與,就不會是這樣的結果。
越是親密的人,自己越不敢拒絕,害怕他們傷心,更害怕他們的離開,這就是最深層次的我吧,害怕不被愛,害怕被拋棄。現在開始,在親密關係的互動裡,充滿察覺,對於自己不好的行為,學會拒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