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多所學校發布讓初一學生收集鼠婦做實驗的通知,讓家長和學生措手不及,隨後家長和學生掀起了一股找蟲熱潮。有家長表示,今年昆明初一新生有9萬多名,每人至少交10隻鼠婦,約90萬隻鼠婦將被集中捉捕。
有網友就感嘆;鼠婦招誰惹誰了,這恐怕要遭遇滅頂之災了!
鼠婦是什麼?為什麼學校會發這樣的通知呢?
有家長介紹,原來這一切都和這兩天的生物課有關。這是《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第一節的《生物與環境的關係》一課的內容,老師把這項作業當成了一堂體驗課,並提示學生捕捉的時候要注意衛生。
「一開始我們都不知道是啥蟲子,非常的疑惑,有的家長在群裡就說是我們小時候叫的那種米湯蟲。」
鼠婦是我們身邊比較常見的小蟲子,身體大多呈卵形,大多居住在陰暗潮溼的地方,在昆明等地俗稱「米湯蟲」,其他地區也有被稱為「潮蟲」、「西瓜蟲」。
按道理來說,這就是一項簡單的作業,可為什麼起了非議,還是和太多的學校蜂擁而已有關。據了解,昆明多所中學居然都有這樣的要求,數量不一,其中昆明理工大學附屬中學要求每人帶10隻,雲南大學附屬中學為每人10—20隻,昆明長城中學新城校區為每人20隻,昆明華山中學每人10隻。
一下子,普普通通的小蟲子,就變得奇貨可居了。有花鳥市場的商家就發現商機,開始售賣鼠婦,差不多賣到了5毛一隻。還有的家長表示,因為這種小蟲子越來越搶手,有的已經賣到2元一隻的天價。
這,不僅僅讓鼠婦們驚慌失措,恐怕也打了學校一個措手不及。
類似的情況,其實我們也經歷過。前年學校要學生愛護我們的城市,做環保護衛小衛士,開展了清理小廣告的任務。
然而,這個任務其實並不切合實際,因為那兩年當地一直在搞創城,街頭的小廣告一件非常少見了。即使有,也架不住小學生人多啊。
因為大部分學校都響應了這一號召,可忙壞了學生和家長,有的家庭幾乎是全家出動,集體圍剿搜索小廣告,找到了不算,還要拍照上交作業。
你以為這樣就完了?當然不是,發展到後來,如果小學生發現了一個小廣告,並不會把它撕下來,而是趕緊通知其他同學前來拍照,不然,就完不成作業了。
這,就是教育工作者考慮不周的問題了,許多的作業也許是好意,但一旦脫離了實際,就變成了災難和笑話。
我們有些老師,布置的作業簡直就是拍腦袋決定的,並不考慮學生能不能完成,怎樣完成,「反正我的本意是好的。」但他們恰恰忘了,他們布置作業的時候,往往加了一項要求,那就是必須完成。這就不符合當初布置作業的初衷了。
還有更搞笑的,很多學校在重陽節會布置敬老作業,給爺爺奶奶、奶奶姥姥洗腳(捶背),或者至少要做點工作,這麼一來,爺爺奶奶在老人節也開始搶手了,有的不住在一起,甚至不在一個城市的,還得「借」一位老人來奉獻愛心,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真的希望,類似的作業能少些,讓鼠婦安寧,也讓家長學生安心一些。
類似的作業經歷,你遇到過嗎?歡迎留下您的精彩評論。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