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幾所中學的初一年級發布讓學生收集"鼠婦"做實驗的通知。一時間,初一家長和孩子們掀起了一股找蟲的熱潮。
昆明一位初一學生家長發朋友圈 "今年昆明初一新生有9萬多名,每人至少交10隻鼠婦,約90萬隻鼠婦將被集中捕捉,小蟲子將面臨一場突如其來的浩劫。
鼠婦能做哪種實驗?
昆明理工大學附屬中學初中生物老師趙老師介紹,讓學生收集鼠婦是為了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中》第二章第一節《生物與環境的關係》的實驗內容。這一節主要探究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態因素,其中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可以通過一個實驗來進行探究,而主要實驗對象就是鼠婦。
「實驗主要探究光照對於鼠婦分布的影響,要求通過製造有光照和無光照兩種環境,把10隻或者20隻鼠婦壓中線放進去,觀察鼠婦在一定時間內的活動情況。」趙老師說,實驗最終的結果其實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的,理想狀態中,鼠婦應該是最終都跑向了黑暗一側,以此得到實驗的結論——光會影響鼠婦的分布,鼠婦喜歡生活在黑暗的環境中。(這不是常識嗎?)
鼠婦具體是什麼?
鼠婦又名鼠負、負蟠、鼠姑、鼠黏、地蝨等,是甲殼綱(Crustacea)等足目(Isopoda)潮蟲亞目(Oniscoidea)潮蟲科(Oniscidae)鼠婦屬(Porcellio)動物的俗稱,全世界有150種以上,多為廣布的世界性種。它們身體大多呈長卵形,從海邊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們的分布。中國常見種有鼠婦、光滑鼠婦等。關於鼠婦的記載最早可見於《本草綱目》虫部。
鼠婦是甲殼動物中適應陸地生活的類群之一,通常生活於潮溼、腐殖質豐富的地方,如潮溼處的石塊下、腐爛的木料下、樹洞中、潮溼的草叢和苔蘚叢中、庭院的水缸下、花盆下以至室內的陰溼處。雜食性,食枯葉、枯草、綠色植物、菌孢子等。
生活性的常識拿來做實驗,也是有點無語了,也許是現在的孩子知道得太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