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網紅博主的發言,將一個原本在網絡世界裡並不起眼的「文體」又重新推到了大眾眼前,那就是「凡爾賽文學」。
凡爾賽文學又稱「凡學」,用知名主持人何炅的話總結來說,凡爾賽文學就是「用最低調的話,炫最高調的耀」。
虛構的富有
凡爾賽文案一般遵循「先抑後揚」、「自問自答」、「第三人稱視角」這幾點。
當然,凡爾賽文學最大的特點,其實就是「虛構」,說白了就是「撒謊」。只是這種謊言對看熱鬧的網友並沒有造成實質性的傷害,所以絕大多數人對於這種「文體」還是以嘲諷和解構為主。
和前些日子的「假名媛」一樣,「凡爾賽文學」的盛行獲得的其實並不是主人公自以為的誇獎與羨慕,而是無情的嘲笑,甚至還延伸出了「反凡體」(以最低調的話暴露最高調的貧窮)對這種問題加以解構。甚至有人享受研究「凡學」給自己帶來的快樂。
「假名媛」、「凡學」的盛行背後難道僅僅是因為她們無處安放的虛榮心以及自食「被消費主義洗腦」的惡果嗎?
擦亮眼睛,看清事實,實際上,種種「炫富」的背後,暴露的是當代年輕人面臨的最大問題——貧困。
真實的貧窮
年輕人的貧困化是一個全球問題,在發達的國家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在疫情期間,一組日本人畫的「希望疫情帶走老年人」的漫畫甚至一度在中國網際網路引起熱議。
日本是一個老齡化非常嚴重的國家,而這也恰恰帶來了年輕人與老年人之間的矛盾,一個年輕人要贍養家裡的好幾位老年人,而且在日本,老年「前浪」掌握了大多數財富,並且因為日本退休年齡高,他們還「霸佔了」許多工作的「位置」。
在這樣的矛盾下,日本年輕人和老年人之間的矛盾如此激烈也不是不能理解(理解不代表認同)。
在剛剛過去的「平成年」,「平成廢物」一詞也成了平成年代沉迷二次元的年輕人對自己身份的自嘲。
平成年是一個宅文化盛行的年代。一八年度日本「宅經濟」市場持續增長,其中動漫市場在2018年收益高達2900億日元,規模同比增長了108.2%!「宅經濟」的蓬勃發展,卻是年輕一代經濟處境持續惡化而綻放的「惡之花」。
大多數年輕人並不是多麼喜歡在二次元裡醉生夢死,做春秋大夢,而是他們三次元的貧困無法支撐他們走進昂貴的現實生活。
二十多歲的日本年輕人,沒有存款的一抓一大把,許多人選擇和父母以居住,或者在外租膠囊公寓,最大限度地壓縮自己的開支。
別看網絡上營銷號成天報導什麼「天價手辦」、「氪金大佬」,這只是把金字塔最尖端的地方拿給你看,更多的人沉迷的只是二次元帶給自己的虛無的幸福,看中的只是一個逃離現實的「烏託邦」。
在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年輕人的生活也不好過,三分之二的年輕人沒有存款,一半以上的年輕人成年後還和父母住在一起。
美國「後浪」的經濟窘境幾乎是肉眼可見的,尤其是因為今年疫情的影響,回家「啃老」的人數甚至到達了一個歷史峰值。
歐洲年輕人的日子也不好過,失業率不斷攀升,只有德國以及一些北歐高福利國家能維持住在一個比較健康的水平,但這樣的高福利待遇並不是每個國家都能做到的,事實上更多的國家都在面臨著「人口老齡化嚴重」和「失業率上升」兩大令人頭疼的問題。
貧窮正在暴打世界各國的年輕人,有的國家的年輕人選擇逃進二次元、有的選擇成天玩樂醉生夢死。而在我國,其實「假名媛」和「凡爾賽文學」的盛行又何嘗不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逃避?
「前浪」與「後浪」們的衝突
當老一輩嘲諷當代年輕人「愛慕虛榮」、「不願吃苦」的時候,他們往往忘記了一件事,他們快速增長的財富並非全是靠著自我標榜的「勤奮」「吃苦」得來的(不然這無法說明為何還有那麼多「貧窮」的前浪)。
很多時候,他們只不過是乘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東風。
當時買房的門檻低、房價低(與現在相比)、房貸寬鬆,秉持著買到即是賺到的心態,錢多多買,錢少少買,更別提那時還有很多廠子還包分配房子,這才造成了「前浪」靠著艱苦奮鬥實現「人人有房」,「後浪」因為「好吃懶做」只能「持續啃老」的尷尬局面。
與之相反的,當代年輕人的貧富差距正在逐漸增大,財富要麼來得輕鬆,要麼來得艱難。
尤其是在網絡發展迅猛,消費主義盛行的今日九零後為了迎合環境變化不得不付出更多代價來維持社交和生活。
然而,當下社會,消費習慣確實進行了變革,但九零後人群的收入並沒有增加多少,許多仍然在貧窮線上不斷掙扎。
網際網路帶來的紅利,大部分由八零後主導的企業所瓜分了,這些公司把控著多大多數的財富,也許只比國外那些財閥要好上那麼一點點。九零後畢業所面臨的是一個逐漸成熟,卻沒有多少發展前景的市場。
「穩定」的房價和低微的薪水更是給了年輕人一記重擊,哪怕是那些「凡爾賽」們,也很少有人說房子首付全是自己付的,無不是父母出大頭。而普通家庭就更別說了。
這種情況下,先是誕生出了「佛系青年」,主張日本式的「低欲望」、「斷舍離」生活。
能不買的就儘量不買,儘量壓縮自己的消費支出。
要麼就上拼X多上買便宜貨,並且變得越來越會計算折扣,哪怕在學校裡數學成績倒數,被社會毒打上個幾年,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計算出哪個東西折扣比例大。
接著,「超前消費」橫空出世,螞蟻花唄、借唄、各種白條的盛行一邊是坑了學生黨(沒有還款能力卻被消費主義迷了眼),另一邊是坑了打工人(還完錢就變月光,只能不斷惡性循環)。
到如今,「凡爾賽文學」重新火爆,「拼單」、「看別人炫富」已經算得上一種比較健康的解壓方式了,至少前者你能減少支出,後者也不會騙走你的錢,你笑完以後反而還放鬆了。
須知,雖然「後浪」們日常在網絡上幻想「一夜暴富」,但並不代表他們就真的什麼都不做,天天躺在床上夢想天上掉錢。相反,他們努力工作,網絡世界也只不過是一種合理髮洩情緒的渠道。
「前浪」們也沒有必要對此種種指手畫腳,誰沒有年輕過?「後浪」只不過是「正在年輕」的人,他們有做夢的權利,只要這夢沒有傷害到任何人。
白日夢,再怎麼樣也是夢想的一種,若是當代年輕人真的
連「夢」都不做了,甘心做一個真正廢物,那才是真的完蛋了。
結尾
在我看來,當代「後浪」面臨著舉步維艱的處境,「凡爾賽文學」的盛行,「拼單名媛」的火爆正是揭開了「當代貧窮年輕人」的神秘面紗。
不過,不用擔憂,也不要迷茫,要知道物質上的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上進的心。生活在這個大環境中既是我們挑戰又是我們的生活,不畏懼將來,因為今天的每一步都走得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