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們的同事在一個平臺上賣一個關於情商的課。然後有一個聽眾說了一句話,讓我至今都還記得。他說,這年代還拿情商來說事,是不是有點扯。大致是這個意思。當時,我們並沒有反駁他。主要是因為並不知道他想表達的是什麼,所以也就無法更好地回應。
昨天,我簡單地發了條朋友圈,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問了問大家對情商的理解,結論是說什麼都有。而提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舒服。這個和我之前對情商的理解,是差不多的。在沒有學習情商課的時候,我認為高情商指的是那些說話辦事非常得體有分寸,懂得什麼時候說什麼話,什麼時候辦什麼事的人。也就是說,這人說話辦事,方方面面都給人非常舒服的感覺。
而關於情商這個概念,是誰提出來的呢?那是很多年前,美國的心理學家就對情商提出了多個解釋。而我最喜歡的解釋是,
情商是識別和響應他人情緒的能力,以及表達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為什麼特別喜歡,是因為我覺得他解釋得非常全面。這位心理學家把情商分為兩部分,一個是他人,一個是自己。情商,並不是舒服二字那麼簡單。
情商是一種「情緒力」,一種識別、響應、表達和控制情緒的能力。
那麼什麼叫識別和響應他人的情緒呢?下面我們舉兩個例子,來說明一下。幾個月前的一次課上,老師在給我們上關於情緒課的時候,講了一個聽起來挺有趣的事。她說,有一次一個朋友找她來「訴(抱)苦(怨)」,說了這樣一件事情。老師說,找她抱怨的這位朋友,在過去的幾個月,一直處於人生的低谷——親人離世,家人生病,自己的工作也很不順利,以至於整個家庭的情況都很糟糕。突然有一天,這位朋友的妹妹通過了一個資格考試,拿到了證書。老師的朋友覺得,這個家,總算有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了。於是就發了條朋友圈,表達了一下喜悅的心情。朋友圈的大部分留言,都在表示祝賀。而就在此時,有一個人留言說,這事兒有什麼值得開心的。當時,老師的朋友就炸了。說了一句,這人怎麼這麼傻。我的老師,當時就在她朋友身邊。然後,老師問,怎麼了。接著,她朋友就把那條留言給老師看。老師看完,苦笑一番。其實,站在留言人自身的角度來說,那句話並沒有什麼。他只是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只是他沒有照顧(看見)別人的情緒。然而,如果按照情商理論來說,這個留言的人做得並不好,可以說是情商低的表現。他不僅沒有識別對方的情緒,而且還否定了別人的情緒,即響應錯誤。對方很開心,我們識別情緒以後,應該跟著開心叫好點讚;他人情緒不好時,
我們根據彼此的關係,表達不同層級的關注、理解、關心和支持。這事兒說起來,挺容易的。但是,做到卻不易。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連基本的識別他人的情緒的能力都沒有。上面這個事情,發生在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而我的朋友圈,也是多次上演了上面的情況。疫情期間,我很饞麻辣香鍋,於是讓母親給我做。那是母親第二次做,做得非常好。於是,發了條朋友圈,又是一鍋,並誇了一下母親。我想表達的是,母親非常能幹。
當時大部分留言都很積極,或者說她們識別響應情緒的能力很好。有說看著就很有食慾的,有說要來我家蹭飯的,還有好幾位求教程的,反正大家都表示很想吃。而其中有一位留言,就讓人覺得怪怪的。當然了,我理解對方的好意。但是他那時說那些話,可能就不太合適了。那位朋友留言說,這個時候應該吃點清淡的食物好,雖然解饞,但容易上火,而且還配了個讓人很容易產生誤解的表情[微笑]。事實上,我們包括我,也一直在犯著這樣類似的「錯誤」。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不自知。我們會在很多時候、有些事情上,只管表達自己,而沒有更好地照顧到他人的情緒。而所謂情商,就是一種情緒管理的能力,不僅是管理自己,還包括對方。有些東西,夠用就好。比如,金錢;比如,情商。實際上,
只要我們做好識別和響應他人的情緒,我們的人際關係就不會太差。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謝謝你的讚賞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