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陳勝勇介紹「兩化融合」基金項目
浙江在線·浙江科技新聞網10月18日訊(記者 張吉 通訊員 陳登 俞振偉) 城市安防受到空前的重視,安防體系正在不斷建立,現在街頭的每個角落都得到了「天眼」的保護,隨著越來越多的視頻監控被部署,一座城市每天產生的視頻數據量也愈發可觀。這些每日以「T」增長的數據蘊藏著怎樣的價值?如何挖掘出這些大數據的價值,成了浙江工業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陳勝勇教授的研究課題之一。
作為首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浙江「兩化融合」重點項目之一,浙江工業大學、天津理工大學和浙江捷尚視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共同提出了《非結構化複雜環境中的主動視覺感知分析及城市智慧安監應用》課題。作為項目主要負責人,陳勝勇認為,讓視覺系統擁有「自我感知」的能力,挖掘好視頻大數據中蘊藏的價值,能夠讓城市安防監控更為智能,對公共安全、民眾生產生活帶來重大意義。
據介紹,該項目中所提到的智能感知策略,利用監控視頻、無人機、機器人、安防車等構件全方位的視覺安防系統,並在複雜條件下的任務要求機器能夠想人一樣根據主客觀條件調節自己的觀察方式和策略。「其實就像是給現在的監控系統裝上了許多『慧眼』和一個『最強大腦』,讓它不僅擁有預警的能力,更能夠實現事中管控。」陳勝勇舉例說,未來的城市安監系統能夠對人群密集時的擁擠踩踏發出預警;能夠在發生火災等災害時及時利用無人機、機器人等設備對人員進行疏導;甚至能夠參與到劫持事件的聯合營救過程中。
「如果說普通視頻監控實現了事後取證功能;智能視頻的作用是『事前預警、事後取證』的話,那麼主動視覺調度能夠達到『事前防範、事中管控和事後調查』全方位功能,讓人們能夠綜合利用監控視頻、無人機、機器人、安防車等設備對城市安全事件進行防範、預警、疏導等處置。」
而作為安防領域的「新星」,課題組非常重視運用無人機技術。當無人機搭載上主動視覺系統後,又能夠實現怎樣的功能呢?採訪現場,課題組播放了一系列實驗視頻,視頻中的實驗用無人機實現了智能追蹤、距離保持、自動選擇著陸等功能。「依託主動視覺感知分析,無人機能夠在人員密集的場所實現對單體目標的持續追蹤,同時在遇到障礙物時能夠做出自動規避等動作。」陳勝勇表示,無人機獲得區域的視覺信息,具有大尺度、廣視角、高現勢性等有點,可應用於事件偵查、環境調查、監測評估、自然災害監測等。
得益於該項目擁有的基於生物感知機理的視覺行為決策和時空線索分析、基於生物自組織模型的個體和群體活動行為特徵分析、基於客觀約束分析的主動適應性調整和安監任務驅動的特定視覺信息獲取和增量式場景重建四大創新點,該項目已經有了一定的產業化基礎,部分成果也已經開始運用於實際產業。
據介紹,目前一些重點防範的周界防範系統、省內部分交通要所已經開始搭載運用這項主動視覺調度系統。而理論研究的價值遠不止這些,例如視頻中讓無人機實現了自主選擇著陸點的技術,可以用於登月器自主在月面選擇降落地點起到重要作用。
【相關閱讀】孵化中的新技術——「浙江基礎研究進行時」系列報導
中國水稻研究所提耐冷新方法 秈粳雜交稻有望穩產栽培
台州學院教授搭金屬有機"骨架" 藥物、氣體分離都難不倒它
這個土木工程的新技術 讓建房子變得像搭積木一樣簡便
專注研究磷光發光 浙江這位博士要做光電領域的"魔術師"
河蝦養殖專家丁志麗:給杭幫菜提供中國好食材
這個與石墨烯有關的發現 可讓手機實現真正的摺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