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Adv丨首次報導可誘導胚胎休眠的天然誘導劑

2020-09-10 BioArt

責編 | 酶美


受精卵經多次卵裂到囊胚階段後,必須植入子宮才能夠進一步在母體內發育成一個新的生命體。胚胎休眠或胚胎延遲著床(embryo diapause or delayed implantation)是指在某些物種或某些情況下,進入子宮的胚胎並不立刻啟動胚胎著床,而是以一種休眠的狀態保存在母體子宮內;直到母體接收特定的激活機制激活休眠胚胎而引發胚胎著床並進一步發育。目前已知有100多種哺乳動物都存在胚胎休眠的現象。胚胎休眠對野生動物的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為其最大限度繁衍後代提供了保障。


不同物種其胚胎休眠啟動和終止的機理各不相同,目前研究得比較清楚的是關於大鼠和小鼠等齧齒動物的胚胎休眠機制,其胚胎休眠和激活是受到下丘腦-垂體-性腺軸的嚴格調控,通過人工方法,誘導其胚胎休眠的模型,已成為研究胚胎植入過程中胚胎和母體相互作用機制的一個有力工具。已有報導Myc或mTOR的缺失可以體外誘導胚胎休眠,但在休眠過程中母體和胚胎相互作用的機制研究尚不足。


9月9日,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劉為敏楊樹標等合作研究在 Science Advances 發表題為「Let-7 derived from endometria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is an important inducer of embryonic diapause in mice」的研究,首次報導了可以誘導胚胎休眠的天然誘導劑,即子宮內膜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中的let-7在誘導胚胎休眠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有助於人們進一步了解胚胎植入過程中胚胎和母體的相互作用,並為解決人類不孕不育問題提供了新方向。



首先研究人員發現,通過電轉方法在D4的小鼠胚胎中過表達let-7a可以體外誘導胚胎休眠,具體表現為在D7胚胎呈現較好的形態,其代謝水平及相關基因的表達與正常休眠胚胎相似。隨後,研究人員發現,將let-7a誘導的休眠胚胎在D7移入假孕的小鼠子宮內,有新生小鼠產生,而對照組無新生小鼠。由於電轉方法只能暫時提高let-7a的水平,研究人員採用let-7g的轉基因小鼠胚胎,通過dox誘導,持續高表達let-7g,發現dox誘導的小鼠胚胎體外存活時間更長,並且將誘導的胚胎在D9移入假孕的小鼠子宮內,仍有新生小鼠產生,以上表明let-7a或let-7g誘導的胚胎休眠是可逆的。轉錄組學分析發現,let-7誘導的休眠胚胎與正常休眠胚胎存在較大的相似性。


那麼在小鼠體內,休眠胚胎中let-7的表達情況以及來源是怎樣的呢?科研人員在小鼠的子宮腔液(uterine fluid, ULF)中提取了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檢測了其中let-7a的表達,發現在休眠小鼠的ULF-EVs中,let-7a的表達較休眠前後顯著提高,而且還發現小鼠子宮內膜上皮細胞分泌的let-7g,可以通過ULF-EVs被胚胎吸收並內化,繼而影響了胚胎的體外存活時間,細胞的增殖以及c-Myc的表達,這些結果表明子宮內膜上皮細胞可以通過分泌富含let-7的EVs影響胚胎的狀態和行為。隨後科研人員進一步探究了let-7誘導胚胎休眠的分子機制,發現let-7 可以通過調控c-Myc/Odc1以及mTOR信號通路誘導胚胎的休眠。

富含let-7的EVs對人胚胎的發育有什麼影響呢?科研人員首先採用了BAP-EB模型(與人胚胎在形態大小上相當)發現富含let-7的EVs可以顯著抑制分化基因的表達並降低 BAP-EB spheroids的體外吸附率(模擬胚胎著床率)。隨後富含let-7的EVs與人胚胎共培養,發現富含let-7的EVs可以使人胚胎在D8依然保持一個較好的形態,說明let-7在體外有利於胚胎的存活。


該研究首次揭示了誘導胚胎休眠的天然誘導劑,即子宮內膜上皮細胞來源的let-7在體內誘導胚胎休眠中起著重要作用。並對其分子機製做了探究,發現let-7可以同時作用於兩條已知的可以誘導胚胎休眠的信號通路,即Myc和mTOR信號通路。同時還發現富含let-7的EVs有利於人胚胎的體外存活,這為解決臨床不育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原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7/eaaz7070

相關焦點

  • 河北醫科大學溫進坤團隊證實丹參衍生的Sal-miR-58可誘導血管細胞...
    景傑學術 | 報導 自噬是針對炎症和氧化應激的一種細胞保護過程。在血管疾病中,自噬通過調節血管細胞起著關鍵作用。例如血管平滑肌細胞(VSMC)中,自噬的缺乏引發炎症進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
  • 「人雞胚胎」破解生命起源奧秘,首次證實「組織者」存在於人體
    圖丨德國胚胎學家 Hans Spemann在 1924 年的蠑螈胚胎實驗中,Spemann 和 Mangold 發現了一組獨特的細胞群。當將其移植到另一種蠑螈胚胎時,它會誘導附近的細胞形成腦和脊髓的雛形——這個新的胚胎長成了一對連體蠑螈雙胞胎。
  • 清華醫學院紀家葵課題組首次實現人類胚胎幹細胞體外誘導為卵泡樣...
    清華醫學院紀家葵課題組首次實現人類胚胎幹細胞體外誘導為卵泡樣細胞清華新聞網6月14日電 6月12日,清華大學醫學院紀家葵課題組在《自然·通訊》 (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線發表了題為 《人類胚胎幹細胞體外誘導為卵泡樣細胞》( 「In vitro differentiation
  • 研究發現:生長素也可誘導和維持種子休眠
    人民網北京8月30日電(記者 馬麗)據中科院網站消息,該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何祖華研究組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生長素是第二個可以誘導和維持種子休眠的激素。相關研究成果於8月28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 種子從休眠向萌發轉變是植物生命周期中的一個關鍵轉折點。
  • 華南植物園「一種植物防禦誘導劑冠酮甘素及其製備方法和用途」
    近些年來,化學生態學等多學科相關領域的研究顯示,植物潛在具有的在抵禦外界病原微生物或昆蟲等侵害的能力大多數情況下是足夠和充分有效的,因而若能有效利用和發揮植物自身潛在具有的防衛能力,則可極大地實現對植物病蟲害綠色環保地防控。然而植物病蟲災害還是會時不時在較廣泛地域發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大多數情況下植物在遭遇病原微生物或昆蟲等侵害時其自身的防衛機制系統沒有被激活啟動或沒能來得及被充分有效地激活。
  • Science:首次合成人造小鼠胚胎
    以往的研究利用幹細胞培養類胚胎結構只取得了有限的成功。哺乳動物胚胎發育需要胚胎和胚外組織之間錯綜複雜的相互作用,以協調發育過程中形態的變化。成功誘導幹細胞為小鼠胚胎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描述了他們如何結合轉基因小鼠胚胎幹細胞和滋養層幹細胞,以細胞質基質為三維支架,產生了形態非常類似於天然胚胎的類胚胎結構。
  • Sci Adv | 結核菌誘導焦亡免疫調控機制
    研究揭示了結核分枝桿菌分泌蛋白EST12誘導巨噬細胞發生焦亡進而調節機體感染免疫調節機制。;EST12識別RACK1誘導下遊的炎症信號通路的活化;同時該複合體招募去泛素化酶UCHL5,促進NLRP3蛋白修飾的泛素在K48位上發生去泛素化,導致NLRP3炎症小體的活化,進一步激活caspase-1/11-焦亡標誌蛋白gasdermin D-IL-1β焦亡信號通路。
  • Nature:成體動物體內誘導生成胚胎幹細胞
    2013年9月15日訊 /生物谷BIOON/--西班牙國立癌症研究中心(Spanish National Cancer Research Centre,CNIO)的科學家首次在成體動物的活組織中製造具有胚胎幹細胞特性的成體細胞
  • Sci Adv | 孫曉溪/張鋒/施惠娟合作發現導致早期胚胎停育的男性...
    ,然而,臨床上有部分患者夫婦,其精子和卵母細胞都看起來「正常」,卻表現為反覆早期胚胎停育。目前,未見男性遺傳因素導致早期胚胎發育失敗的報導。  圖2 患者及點突變小鼠精子的超微結構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 ACTL7A突變導致頂體缺陷,會引起精子卵母細胞激活因子 (Sperm Oocyte Activation Factor, SOAF)PLCζ表達降低,並且定位在與卵子首次融合併釋放
  • 首次從尿中提取誘導多能幹細胞 可延長壽命
    (記者黃蓉芳 通訊員韓青海、李潔蔚、朱丹萍)一滴尿液,本來是何其微不足道,可是,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的科研專家近日從中成功提取了誘導多能幹細胞,在世界上尚屬首次。該院科研專家正利用該技術,製作腎病患者的體外試藥模型。
  • Nat biotech: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分化潛力可比擬胚胎幹細胞
    胚胎是十分珍貴的幹細胞來源,但直接利用胚胎會引發嚴重的倫理學問題。從成年人體內誘導幹細胞(俗稱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 細胞)可以避免倫理的爭議,但此種細胞的有效性受到科學家們的懷疑。一項新的研究指出,有兩類幹細胞具有相同的活性,並且其有效性可以消除對IPS局限性的顧慮。
  • 新聞連結:幹細胞、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新聞連結:幹細胞、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首次直接將實驗鼠皮膚細胞轉化為神經細胞,這項成果對理解細胞分化及再生醫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受精卵分裂發育成囊胚時內層細胞團的細胞即為胚胎幹細胞,它具有「全能」的發展潛力,可以分化成所有不同種類的體細胞。由於胚胎幹細胞的「全能」性,僅從技術角度來說,用胚胎幹細胞來培養人體組織和器官以治療疾病是最理想的。但胚胎幹細胞要從胚胎中提取,有關研究在一些國家引發了倫理方面的爭議。
  • JMCB:利用胚胎幹細胞誘導功能性精子細胞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馮立新研究小組報導一個全新的體外誘導精子和卵子的方法。馮立新研究員採用的方法可從雄性胚胎幹細胞(XY 染色體)在體外同時生成遊動的精子和卵子。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研究進一步闡明了從胚胎幹細胞生成精子和卵子分子機理,是這一領域研究的重大突破。
  • 日科學家首次利用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日科學家首次利用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2008年08月23日 13: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23日電 日本政府支持的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21日宣布,研究小組成功用一名10歲女孩脫下的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這是日本國內首次使用胚胎幹細胞治療人體疾病,也是世界首例使用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的移植手術。這名患兒在出生第二天就查出天生缺少肝酵素,導致無法分解體內有毒物質——氨,患上了一種叫做 「尿氨酸血症1型」的尿素循環異常症。這種病非常危險,如果患兒血液中的氨濃度上升,會給腦部造成嚴重的後遺症,甚至會威脅生命。
  • 研究發現人工誘導地震與天然地震「不可區分」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林小春、駐舊金山記者徐勇報導:近些年來,由石油天然氣開採活動引發的人工誘導地震引起關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人工誘導地震與天然地震特徵大致相同、不可區分。這表明現有工具同樣能用來評估和降低人工誘導地震導致的危害。
  • 科學家首次培育出馬鼠嵌合胚胎
    新華社北京12月3日電(記者彭茜)以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及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為主的科研團隊,首次在多個物種中培育出一種新型幹細胞系,並在此基礎上生成世界首例馬鼠嵌合胚胎。研究論文已於2日在線發表在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這項成果在異種器官移植和瀕危動物保護方面具有應用潛力。新研究的基礎之一在於可生成嵌合胚胎的幹細胞系。
  • 美擬建低溫休眠艙
    原標題:美擬建低溫休眠艙【摘要】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宇航局對一家航空航天工程公司投資50萬美元,用於研製一種將人類太空人沉浸在深度睡眠狀態的技術,實現遠程太空旅行。藥物誘導低溫休眠狀態可一次持續14天,太空人可以輪流2-3天被喚醒,確保太空飛船工作處於正常運行狀態。
  • IPTG誘導原理
    IPTG(異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Thiogalactoside):IPTG是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誘導物質,是一種作用極強的誘導劑
  • 日本科學家首次用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中新網8月23日電 日本政府支持的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21日宣布,研究小組成功用一名10歲女孩脫下的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這是科學家首次通過智齒細胞獲得iPS幹細胞,毋須使用胚胎惹起道德爭議,為致命疾病的研究開拓一條新路。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該名女孩因牙齒矯正治療,拔除了尚未成熟的智慧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