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時空構型並不穩定:一小塊物質都可形成黑洞

2021-01-20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愛因斯坦的方程描述了時空的三種典型構型。現在,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其中一個在量子引力研究中很重要的構型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

從2017年到今天,數學家已經在一系列工作中表明,一種名為「反德西特空間」(anti-de Sitter,簡稱AdS)的愛因斯坦時空構型是不穩定的。如果把一小塊物質扔進AdS空間,最終會出現一個黑洞。這種機制也可以適用於與AdS無關的其他情況,即物質或能量被封閉在一個沒有逃離出口的物理系統中。

儘管我們並不是生活在一個反德西特宇宙中(如果是的話,我們就不會存在),但這項研究對我們理解引力理論與量子力學之間的神秘聯繫有著重要意義。

引力的膨脹

不穩定性猜想——以及由此產生的整個思想流派——可以追溯到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方程,後者精確地闡明了質量和能量如何影響時空的曲率。真空中沒有任何物質,但由於真空本身的能量密度(用「宇宙常數」來描述),時空仍然是彎曲的,引力也依然存在。事實證明,真空其實根本就不是空的。

愛因斯坦真空方程的三個最簡單的解是最對稱的解,即時空曲率處處相同的解。在閔可夫斯基時空中,宇宙常數為零,宇宙是完全平坦的。而在德西特時空中,宇宙常數具有一個正值,宇宙的形狀像一個球體。當宇宙常數為負時,你就獲得了AdS時空,呈馬鞍形。在宇宙學發展初期,科學家們想知道這三個時空中到底哪一個描述了我們的宇宙。

另一方面,數學家們則傾向於懷疑這些時空是否真的穩定。換言之,假如你以任何方式(比如向系統中注入一些物質或發送一些引力波)擾亂了真空時空,那它最終是會回到接近原始的狀態?還是會進化成完全不同的東西?這就好比將一塊石頭扔進宇宙「池塘」,海浪是會逐漸減小,還是會逐漸形成海嘯?

1986年,一位數學家證明德西特時空是穩定的。1993年,兩位數學家在對閔可夫斯基時空的研究中得出了同樣的結論。AdS問題的研究花了更長的時間。一般的共識是,與其他兩種構型不同,AdS是不穩定的,意味著數學家將不得不採用一種全新的方法。研究者已經開發了許多數學工具來解決穩定性問題,但不穩定性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尤其是這種類型的不穩定性。在本質上,這種不穩定性是非線性的,從而導致了固有的複雜情況,相應的計算也更加複雜。

研究人員懷疑AdS時空的不穩定性可能是因為其邊界會反射,導致它「像一面鏡子,任何擊中它的波都會反射回來」。從物理的角度來看,邊界上的反射是有意義的,這部分可能是由於AdS空間的曲率,但還有一個更簡單的解釋:能量守恆原理。

如果邊界實質上是反射性的,那麼就沒有任何東西能從AdS時空中逃逸出來。因此,進入系統的任何物質或能量都有可能聚集起來,甚至聚集到形成黑洞的程度。問題是,這種情況真的會發生嗎?如果會,是什麼機制導致物質和能量聚集到這樣的程度,而不是分散開來?

你可以想像自己站在AdS時空的中央,就像站在一個巨大的球體內,球的邊緣或邊界在無窮遠處。如果從那裡發出一個光信號,那它會在有限的時間內到達邊界。這種傳播之所以成為可能,是因為一個眾所周知的相對論效應:儘管到邊界的空間距離確實是無限的,但對於以光速或接近光速運動的波或物體而言,時間變慢了。因此,站在AdS時空中央的觀察者會看到一束光線在有限的時間內到達邊界(這需要一些耐心)。

如果我們不使用光線,而是將一種通常在廣義相對論模型中使用的物質——愛因斯坦-弗拉索夫粒子(Einstein-Vlasov particles)——放入AdS空間。這些粒子在時空中產生同心的物質波,類似於池塘裡出現的水波。

當物質突然進入這個時空時,會產生許多同心波,其中前兩個將是最大的。這兩個波包含了最多的物質和能量,因此我們將重點關注它們。第一個波可以稱為「波1」,會向外膨脹,直到到達邊界,然後反彈回來,並在退回中心時收縮波形。第二個波,波2,會緊隨波1之後。

當波1從邊界反彈並開始向中心收縮時,它將擊中仍在膨脹的波2。莫奇迪斯確信,愛因斯坦方程的一個結果是,在這樣的相互作用中,膨脹波(這裡的波2)總是將能量傳遞給收縮波(波1)。

波1到達中心後,它將再次開始膨脹,與波2相遇,而後者此時正在收縮。這一次,波1將把能量傳遞給波2。這個循環可以重複很多次。

越靠近中心的地方,波佔據的空間越少,攜帶的能量越集中。正因為如此,波在靠近中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比在靠近邊界的相互作用過程中交換了更多的能量。最終的結果是,波1在中心給波2的能量要比波2在邊界給波1的能量更多。

經過無數次的重複,波2變得越來越大,不斷從波1吸收能量。因此,波2的能量密度持續累積。在某一時刻,當波2向中心收縮時,其能量會變得非常集中,從而形成一個黑洞。

這就是不穩定性的證據。當在AdS時空中加入極少量的物質時,一個黑洞(或更多黑洞)將不可避免地形成。然而,根據定義,AdS時空到處都有統一的曲率,這意味著它不能容納像黑洞這樣扭曲空間的物體。如果你擾亂了AdS時空,並等待足夠長的時間,你最終會得到一個不同的幾何體,其中將包含黑洞,而它也不再是AdS時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不穩定。

不久前,數學家已經通過另一種物質擾動——所謂的「無質量標量場」(massless scalar field )——證明了AdS不穩定性。由於標量場產生的波可以視為引力波的替代品,因此使證明真正真空中的AdS不穩定性又近了一步。在真正的真空中,時空在沒有引入任何物質的情況下只嚴格受到引力擾動。

AdS空間與湍流

AdS時空的不穩定性對我們如何理解所處的宇宙有著重大的影響。首先,由於AdS時空是不穩定的,因此「你在自然界看不到這樣的東西」。

但是,即使AdS不是真實的,它仍然可以引導我們發現並研究真實的現象。例如,當能量從大尺度集中到小尺度時,就會產生「湍流」(turbulence),當AdS時空受到擾動時,就會發生湍流。但是,湍流是一種廣泛存在於各種流體系統中的現象,而且人們對它的了解很少。AdS時空是一個「乾淨」且相對簡單的系統,這也是為什麼AdS是研究湍流的「一個很好的理論試驗臺」。在AdS時空的設定中,湍流是由引力引起的,但正在開發的數學工具也能夠幫助分析流體力學中出現的湍流。

AdS在所謂的「AdS/CFT對偶」(AdS/CFT correspondence,全稱為反德西特/共形場論對偶)中也有顯著作用,這是將量子力學與引力統一在一個無所不包的量子引力理論中的關鍵線索。此對偶表明,AdS空間中的引力系統可以等價於少一個維度的非引力量子系統。我們可以用一個不包含引力的量子力學系統來描述它,而不是用引力理論——AdS宇宙中的引力理論而非我們宇宙中的引力理論。

新的研究結論結合AdS/CFT對偶,也可以幫助闡明人們更熟悉的粒子相互作用領域。例如,利用AdS時空的微小擾動來創造黑洞,而這個過程通過對偶關係,與促使量子系統達到平衡態——幾乎是普遍存在的真實世界現象——的熱化過程相關聯。

證明AdS的不穩定,並不意味著它變得無趣。(任天)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的方程三種典型構型 科學家研究表明構型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
    北京時間5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愛因斯坦的方程描述了時空的三種典型構型。現在,科學家的研究表明,其中一個在量子引力研究中很重要的構型具有內在的不穩定性。從2017年到今天,數學家已經在一系列工作中表明,一種名為「反德西特空間」(anti-de Sitter,簡稱AdS)的愛因斯坦時空構型是不穩定的。
  • 最強「蝴蝶效應」:在這個特殊時空中,一個粒子擾動,就可以讓黑洞誕生
    愛因斯坦方程描述了三種典型的時空構型。現在,數學家證明,其中之一——反德西特時空是內在不穩定的。撰文 | Steve Nadis翻譯 | 賀白4年前,喬治斯·莫斯基迪斯(Georgios Moschidis)還在普林斯頓大學讀研究生,他遇到了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他的導師讓他從數學上證明,某個時空結構是不穩定的。
  • 黑洞中心是什麼?事實上奇點並不存在
    事實上奇點並不存在(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黑洞中心的奇點是終極的「無主之地」:在這裡,物質被壓縮到一個無限小的點,所有關於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都被完全打破。事實上,奇點並不存在;必須有什麼東西取代奇點,但我們還不確定是什麼。接下來,讓我們來探索一些奇怪的可能性。
  • 數學已證明一種特殊的時空具有不穩定性:微小的擾動就會產生黑洞
    從2017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的一系列進展中,莫斯基迪斯已經證明了一個被稱為反德西特空間的愛因斯坦時空的規範構型是不穩定的。向太空中扔一點點物質,最終就會形成一個黑洞。也就是說,如果你以任何方式擾動一個真空時空(比如,向系統中注入一些物質或發送一些引力波),它最終會穩定下來,進入接近原始狀態的狀態嗎?還是會演變成完全不同的東西?這就好比在宇宙中把一塊石頭扔進一個池塘,海浪會逐漸變小,還是會形成海嘯?
  • 數學已證明一種特殊的時空具有不穩定性:微小的擾動就會產生黑洞
    從2017年開始一直持續到今天的一系列進展中,莫斯基迪斯已經證明了一個被稱為反德西特空間的愛因斯坦時空的規範構型是不穩定的。向太空中扔一點點物質,最終就會形成一個黑洞。——時空的曲率在任何地方都是一樣的。
  • 黑洞真的是無底洞?新理論認為掉進黑洞的物質可能會穿越時空
    來源:Shutterstock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在黑洞,空間和時間的結構被嚴重扭曲,甚至連光都無法從那裡逃脫。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黑洞的中心是一個奇點,在這個奇點上,許多恆星的質量被擠壓成一個完全為零的體積。然而,12月10日分別在《物理評論快報》和《物理評論D》雜誌上發表的兩篇物理學論文,可能會讓科學家們重新思考我們對黑洞的認識。
  • 扭曲的時空,狂舞的物質:這一切都是黑洞在「作怪」
    圖源:wikipedia正因如此,NASA發布了一張新的黑洞形象。這張令人著迷的動圖,是在星期三為紀念「黑洞周」而發布的,它捕獲了宇宙物質在黑洞周圍運動的磁航向。被黑洞引力捕獲的這些物質,均表現出在速度以及光線偏折上的差異性。
  • 愛因斯坦指出牛頓錯誤,直言引力並不存在,只是「時空的彎曲」
    以牛頓的理論為基礎,當時的科學家建立起了經典力學的宇宙觀,但是在進入二十世紀後,以普朗克和愛因斯坦為首的一眾科學家,提出了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打破了牛頓經典力學的宇宙觀。首先,「引力」在愛因斯坦看來,其實並不存在,所謂的引力是質量對時空的影響,並不是一種單純的力i,其實仔細思考一下就會發現,引力的很多特徵並不符合我們熟知的力。引力絲毫並不需要介質,並且引力似乎不會因為吸引某個物體後發生衰減,只是會根據距離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力。因此愛因斯坦在不斷研究後指出,引力並不是力,而是「時空塌陷」。
  • 宇宙蟲洞可讓人類實現時空穿梭,但其結構易塌,愛因斯坦早已預見
    前言:蟲洞是連接平行時空和嬰兒時空狹窄的空間隧道,它是由於引力和星體旋轉作用形成的,它的存在讓時空旅行有可能會變成現實。但是還沒有相關的科學家找到蟲洞的具體存在位置,這是被假設存在宇宙空間的物理捷徑,人類可以利用蟲洞進行時空穿梭。被稱為愛因斯坦-羅森橋的時空洞也被叫為「蟲洞」。
  • 什麼是愛因斯坦的蟲洞,蟲洞與黑洞如何區別?
    而白洞正好是黑洞的時間反演,裡面的任何物質都會向外運動,穿過它的邊界(也稱為事件視界)之後就再也無法回到內部。除了黑洞和白洞這兩個時空區域,還得有另外兩個彼此完全隔離的時空區域,稱為兩個不同的「宇宙」。
  • 如果黑洞和白洞相遇,是物質的湮滅,還是時空隧道的形成?
    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使光也無法逃脫。
  • 愛因斯坦的「黑洞方程」的證明
    愛因斯坦解釋說,我們並不是居住在一個絕對的幾何空間和時間中,實際上,我們棲息在一個被命名為「時空」的四維現實裡,它隨著物質能量的變化而發生著波動。 愛因斯坦將他的神奇創見展示在幾個構成他廣義相對論理論核心的方程中,即愛因斯坦場方程。自二十世紀以來,這個理論已被多個實驗所證實。
  • 黑洞是什麼?愛因斯坦對黑洞也有強烈的懷疑
    一個多世紀以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通過他的廣義相對論解釋了宇宙,震驚了全世界。該理論不僅描述了空間、時間、引力和物質之間的關係,還為一種最終被稱為黑洞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現象的理論可能性打開了大門。事實上,解釋黑洞的概念是如此激進,以至於愛因斯坦本人也有強烈的疑慮。
  • 黑洞中心會發生什麼:所有的可能性都很奇怪
    北京時間 12 月 4 日消息,黑洞中心的奇點是終極的 「無主之地」:在這裡,物質被壓縮到一個無限小的點,所有關於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都被完全打破。事實上,奇點並不存在;必須有什麼東西取代奇點,但我們還不確定是什麼。接下來,讓我們來探索一些奇怪的可能性。
  • 愛因斯坦時空扭曲理論證實,黑洞理論將被顛覆!
    愛因斯坦時空扭曲理論證實,黑洞理論將被顛覆!宇宙真的經歷過大爆炸?宇宙的盡頭又是什麼樣子?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很多年,即使是現在的科學技術,仍無法測量出宇宙的真實大小。人類作為宇宙中的一員,對宇宙的研究中發明了很多的設備,比如射電望遠鏡的出現就讓我們對所處的銀河系有了較為詳細的了解。
  • 黑洞中心會發生什麼?所有的可能性都很奇怪
    事實上,奇點並不存在;必須有什麼東西取代奇點,但我們還不確定是什麼。接下來,讓我們來探索一些奇怪的可能性。普朗克恆星在黑洞的深處,物質可能不會被壓縮成一個無限小的點。相反,物質可能具有一個最小的可能構型,也就是最小的可能體積。
  • 黑洞、奇點、重力塌縮、時空扭曲、廣義相對論,你了解多少
    轉回正題,跟大獅子一起看宇宙黑洞的最新定論。照片公開方「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計劃研究員強調,黑洞照片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儘管天才物理學家的理論正確描述了空間、時間、物質及重力的關係,殊不知愛因斯坦當年也曾懷疑自己所提出的黑洞設想是否正確。「黑洞理論」源於廣義相對論的見解,但「黑洞」一詞並非由愛因斯坦所造。
  • 被黑洞吞噬的物質去哪裡了?它們會穿越時空嗎,霍金的黑洞人生!
    黑洞堪稱宇宙中最可怕的天體,能吞噬其周圍包括光線在內的一切物質,在黑洞內,物理學上的時間和空間都沒有了意義。那麼,如此強大的黑洞會是穿越時空的通道嗎?其實說到這裡大家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刻板印象,黑洞並不是一個洞。現代物理學認為,黑洞是宇宙中客觀存在的一種質量驚人的天體,一般由質量超大的恆星經過演化後,引力坍縮而成。
  • 黑洞內部時空不復存在?這個理論終被無情推翻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方程預言了黑洞的存在,但在處理旋轉黑洞時,卻遭遇了難以解決的問題——在柯西視界內,愛因斯坦方程不能預測時空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近40年前,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著名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提出了強宇宙監督假設。去年秋天,兩位分別來自普林斯頓大學和史丹福大學的數學家在論文中駁斥了這一猜想。
  • 愛因斯坦的方程式是錯誤的?量子物理學從新定義黑洞的存在
    愛因斯坦的方程式是錯誤的? 量子物理學從新定義黑洞的存在。幾十年來,黑洞被認為是由一個巨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形成的。黑洞的體積十分微小,只是太空中的一個點——就像地球被壓縮成像花生米大小的一個球體——被稱為奇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