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是人類的家園,是值得我們愛護且珍惜的家園,可是這依舊不能阻礙人類探索其他星球。因為人類深知地球在某一天對走向滅亡,資源也會出現枯竭,所以我們需要找到另一顆適合居住的星球。於是,科學家們便開始了探索之旅。
人類最先研究的是月球,但是發現月球是一顆很簡單的衛星,沒有任何生命。於是,科學家便將目光放在了太陽系的其他行星。在宜居帶中,有金星、地球和火星。但因為金星的地表環境太過惡劣,所以就被放棄,於是人們開始研究火星,火星是一顆火紅色的星球,很荒涼,如同沙漠一般。人們一直相信在火星上是存在生命的。但到底有沒有呢?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眾所周知,生命之源是水,如果能夠找到火星上的水,那麼火星大概率是有生命的。
於是,科學家便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以便更加近距離的研究火星。火星的大氣層很稀薄,而且地表溫度很高,所以在火星的地表上是不會有水分存在的。想要在火星是哪個找水就得改變思路,往地表之下開始尋找。因此,火星探測器「好奇號」就肩負著這樣的使命,開始它的「火星之旅」。
「好奇號」在服役的這段時間裡,為人類帶來了很多珍貴的圖片,現在火星上發現很多痕跡,比如說古老的河床、甲烷成分等等。很多證據表明火星曾經是存在過生命了。只是不知道因為什麼,導致火星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在小編眼中:」火星就好像是地球未來的縮影,地球遲早也會走向死亡,也會變得和火星一樣,毫無生機,只不過這個時間會很漫長,長到人類文明可能會先一步滅亡。」
為了找到火星地表之下水分,「好奇號」曾經在火星上鑽洞,因為土壤如果含有水分的話,挖出來的土就會很溼潤,如果沒有水分,挖出來的只能是沙。於是乎,「好奇號」便在火星上鑽了兩個洞進行觀察,最終有了新發現。
「好奇號」鑽的第一個洞有一定的溼度,但最後發現是一個大烏龍。科學家經過研究後發現這只是周圍吹過來的沙礫罷了。而後,「好奇號」鑽了第二個洞,這下可把科學家高興壞了。因為從洞中發現了黏土。黏土意味著什麼呢?
想要變成黏土就需要滿足土中含有水分的前提,這也就意味著火星地表之下可能含有大量的液態水,如果我們能夠像在地球上打井一樣,鑽足夠深的深度,或許真的能夠在火星上打出一口活井。但可惜的是,「好奇號」的能力有限,並不能鑽的太深,所以這個地方究竟有沒有水,還得等人類登上火星之後,利用設備才能知道。
小編覺得:「火星地表之下存在水的可能性很大,既然火星曾經是有水的,那麼在火星內部肯定會存在地下水,因為地表溫度過高,導致水分蒸發掉了,但是火星內部的水分卻保存了下來。前段時間,科學家表示在火星上發現了含鹽水體,這也是一個證據。」
含鹽水體和普通的水不一樣,含鹽水體的鹽度很高,所以比較難以結冰,並且揮發的速度較慢,因此在火星上存在含鹽水體是可能的。而且可能是大面積的含鹽水體才能夠維持這麼久。想要找到水分,就還是得鑽洞,而且要鑽得足夠深才行。在地球上鑽洞很簡單,可是在遙遠的火星上還是很難的。
我們需要將大型的鑽洞設備運輸到火星這也是一個大工程,但是這又是我們探索火星中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即使很艱難,我們也需要成功。
黏土的發現對探索火星而言,是一個巨大的幫助。而且只要真的找到了水,那麼離改造火星又進了一步。對此,小編認為:「我們應該對改造火星充滿希望,如果真的發現了水分,那麼在水中想必會存在某些生物,說不定能夠找到人們好奇的火星生物。所以,現在我們應該好好發展科技,然後一起期待。「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