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其中有四顆是類地行星,除了水星離太陽比較近不在宜居帶,其它三顆行星都處於宜居帶。金星,地球和火星是太陽系宜居帶的三顆類地行星,將它們放在一起對比,你能夠一眼看出哪一個更加亮麗奪目。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金星,地球和火星一進行對比,我們就看到了地球美麗奪目的藍色風採。而金星和火星則看上去有點荒涼,都是呈現一種紅色的外表,從質量和體積上來看,金星無疑跟地球是最接近的,所以科學家也將金星稱之為地球的姐妹行星。
正是由於金星跟地球太像了,所以人類在走出地球之後最先探測的就是它。可是當探測器到達金星軌道之後,我們看到了一個被厚厚大氣層包裹的煉獄世界。金星表面的環境太惡劣了,不僅溫度高達460攝氏度,而且還經常會有硫酸雨降落。
金星厚厚的大氣層和惡劣的表現環境,阻礙了探測器的進一步探測。在嘗試多次失敗之後,科學家不得不放棄對金星的探測,將重點目光放在了火星上,火星的質量只有地球的十分之一,比地球要小上不少。
相對於金星的煉獄世界,火星表面的環境要好上不少,只有稀薄的大氣層,人類的探測器也可以登上火星進行長時間的移動探測。只不過探測器想要前往火星,困難程度要高於前往金星,並且還需要等待26個月一次的火星窗口到來,才能夠發射探測器。
對於火星的探索,早在60年前就開始了,只不過最初的一些探測器基本都以失敗而告終。直到1964年發射了水手4號探測器才成功近距離飛躍了火星。這一次也是我們第一次近距離拍攝到火星照片,通過這些照片我們看到了一個荒涼的世界,並沒有一些人認為的有火星生命存在。
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火星探測器也不斷改進,越來越先進。到了2011年的火星時間窗口,科學家發射了以核動力為能源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它集合了當時人類最強大的太空科技,誰也沒有想到,好奇號在後來的探索歲月裡,為人類了解火星做出了巨大貢獻。
好奇號在到達火星之後就開始了它的移動探索之路,在不斷移動的過程中拍攝了很多火星照片。這些照片不同於過去探測器拍攝的那些照片,過去的火星表面照片是比較模糊的,可是好奇號的照片很多都非常清晰,尤其是一些自拍照,更是殿堂的清晰,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火星表面。
在一張火星自拍照中,好奇號在火星表面鑽了3個小洞,並且站在3個小洞的旁邊進行了多張自拍。可能有朋友也看到過這些分布的照片中,並沒有發現這3個小洞,那是因為這些小洞太小了,角度不同看得不是很清楚。
而在另一張特寫的照片中,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好奇號火星車左側區域有3個小孔,科學家將它們命名為Groken、Mary Anning和Mary Anning 3。為什麼好奇號要鑽這些小孔?目的就是為了研究火星古代環境的一些細節。
隨著好奇號對火星表面非常清晰的各種照片拍攝,科學家通過這些照片意識到,現在的火星雖然非常荒涼,看上去就像是地球的戈壁灘、沙漠地區,但是種種跡象表明,遠古時期的火星可能並不荒涼,反而是一個美麗的生態星球,表面有大量的液態水生存,甚至不排除遠古火星也同樣是一個生命星球。
火星表面的這些重大發現,對於人類來說非常重要,要知道人類探索火星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期望它能夠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雖然地球是我們的母星家園,但是工業的快速發展讓地球的生態環境不斷惡化,而且地球的人口數量也在不斷增長。
不管是從生態環境來考慮還是從人口數量來考慮,未來的地球有可能將不再適宜人類生存。我們需要提前尋找一個新的家園,即使未來人類經過努力將地球的生態環境改好了,可是人口數量的大幅增長是很難控制的,而地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
當全球人口數量超過100億之後,生態環境的壓力就會非常大,那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進行分流,將地球人口的一部分轉移到其它星球上。火星無疑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而火星目前的環境是不適宜人類生存的,所以它需要進行各種改造。
而要改造火星,就需要我們對火星的歷史有更多的了解。現在科學家發現古代火星有可能是一個生態星球,也有過大量的表面液態水,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這說明火星是具備優秀生態環境基礎的,尤其是水資源,目前的觀測發現,火星的兩極還是有不少的水存在,甚至在火星地表之下有可能也儲存著一部分液態水。
水不僅是生命之源,而且還是改造環境所需要的重要物質。有了水,改造火星環境就要容易許多,可以讓它在更短的時間內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對火星了解的越多,它成為人類第二家園的希望也就越大,目前科學家對於改造火星成功的希望也是越來越大。
火星不斷的好消息傳來,讓世界各國也坐不住了,紛紛啟動了火星探測計劃。在今年的火星時間窗口上,我國的天問一號、阿聯的希望號、美國的毅力號都集中發射升空,前往火星進行探測。
我們可以預見,在下一次的時間窗口上,會有更多的火星探測器發射前往火星,而在不久的將來,載人登上火星建立初步的火星基地也不會離我們太遠。有了火星基地之後,我們就能夠更好的探測火星,並且初步開始對火星進行改造。
只要火星有了大量的植被,大氣有了氧氣,那麼人類的基本生存就沒有問題了。當然,火星的大氣比較稀薄,太陽輻射和宇宙輻射比地球上要嚴重很多,而人類脆弱的身體對這些輻射的抵抗能力也是比較弱的。所以,未來移居火星的人們,還需要進行一些基因改造,具備強大的抗輻射能力才行。
不管如何,火星已經被人類預定了,它將是人類的第二家園,而在科技力量的幫助下,實現它並不困難。而在未來的太陽系,人類的腳步也不再局限於地球,那個時候會出現人類的另一個分支火星人。當然,金星也有可能成為人類的新家園,它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比火星更適宜人類的生存,只需要我們解決大氣中的高二氧化碳含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