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號火星車發回自拍照
(央視財經 《國際財經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日前在其網站上發布了「好奇」號火星車最近發回的「自拍照」。
「好奇」號的「自拍照」是8月份拍攝的,拍攝地點是一個叫「薇拉-魯賓」山脊的地方。當時「好奇」號剛剛鑽取了一份新的巖石樣本,「幹活兒」的間隙順便「自拍」。
從今年5月底開始,火星上颳起強烈塵暴,覆蓋了火星表面的四分之一。持續數月的塵暴目前正在消退,但從照片上看,當時的火星天空仍然呈現黃灰色,「好奇」號車身上也落了一層灰塵。
此前,「好奇」號已兩次嘗試鑽取採樣,但因碰到硬度較大的巖石均以失敗告終。火星車項目專家分析說,「好奇」號後來換了一種新方法繼續採樣,從目前鑽取的巖石樣本看,「薇拉-魯賓」山脊可能包含兩個顏色和構造截然不同的部分。本月,「好奇」號還將開展兩次巖石鑽取採樣。
「好奇」號火星車由核電池驅動,因此在火星塵暴期間沒有陽光照射也能照常工作。相比之下,「機遇」號火星車依靠太陽能電池工作,自從6月初塵暴開始就與地球「失聯」了。地面控制人員表示,希望隨著火星塵暴消退,天空放晴,「機遇」號能重新吸收陽光充電,並啟動修復程序。
火星上的偵探——「好奇」號火星車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製的一臺探測火星任務的火星車,於2011年11月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2012年8月成功登陸火星表面。它是美國第七個火星著陸探測器,第四臺火星車,也是世界上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生命元素。
由兒童和青少年命名火星車是NASA的慣例。2009年5月27日,經過多輪抉擇和投票NASA宣布,當時12歲讀六年級的華裔女生馬天琪的「好奇」最終成為這臺火星車的名字。
「好奇」號的「眼睛」——桅杆相機是「好奇」號的主要成像工具,負責拍攝火星地貌的高解析度彩色照片和視頻,供科學家進行分析。桅杆相機由兩個照相系統構成,安裝在「好奇」號主車身上方的一個桅杆上。桅杆相機拍攝的照片將幫助任務組驅動和操控「好奇」號。此外「好奇」號在四個角落的較低位置各裝有一對避開障礙用的黑白3D相機,每個約有120度的視野。它們主要用來防止好奇號意外撞上障礙物,並在軟體的幫助下,讓「好奇」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自主決定行走路線。
此外,在「好奇」號桅杆中部還有一座火星天氣監測站,負責測量大氣壓、溼度、風速和風向、空氣溫度、地面溫度以及紫外輻射所有這些數據匯聚成每日和每季報告,幫助科學家詳細了解火星環境。
「好奇」號的「心臟」——火星樣本分析儀,重83磅,約合38公斤,佔到「好奇」號所攜科學儀器總重量的一半左右,由3個獨立的儀器構成,分別是質譜儀、氣相色譜儀和雷射分光計。這些儀器負責搜尋構成生命的要素——碳化合物。此外,它們還將搜尋與地球上的生命有關的其他元素,例如氫、氧和氮。
「好奇」號的機械手臂備有鑽頭,可鑽入巖石內部採集樣本,並在機身內進行化驗,將分析結果及時回傳地球上的NASA。安裝在「好奇」號主車身背部附近中子反照率動態探測器,可以幫助火星車尋找火星地下的冰和含水礦物質。
2013年9月,「好奇」號火星車發現火星表面土壤中有水。美國研究人員稱,他們利用「好奇」號攜帶的樣本分析儀,將其登陸火星後獲得的第一鏟細粒土壤加熱到835攝氏度的高溫,結果分解出水、二氧化碳以及含硫化合物等物質,其中水的質量約佔2%。
(實習編輯:王山龍、劉婭姝)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