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安全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也是一個多目標、多體系、多內容的複雜綜合問題,有必要構建一個綜合性的評價指數,用於直觀、簡便、科學評估我國水安全的總體狀況,支撐和推動國家水安全戰略精準實施。
文章總結和梳理了水安全、水安全指數定義和內涵,論述了編制水安全指數的重要意義,構建了水安全指數評估的指標體系,包括具體指標、權重確定、測算方法等。在確定典型年份(2010年和2015年)和典型省份的基礎上,利用已構建的水安全指數指標體系及相關權威數據,開展了全國及典型年水安全指數及4個分指數測算,分析評估了全國及典型省份的水安全狀況。結果顯示,2010年和2015年全國及典型省份的水安全處於初步安全和基本安全狀態,2015年全國的水安全指數比2010年有所提高,表明經過「十二五」水利改革發展建設,我國水安全狀況得到較好地改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水安全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全黨要大力增強水憂患意識、水危機意識,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作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新的戰略安排,擘畫了從2020年到21世紀中葉兩個階段的宏偉藍圖,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作出了戰略部署,形成了緊密相連、相互貫通的方針政策體系。解決好水安全問題,能夠為我國最終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和保障。本文旨在進一步明確水安全內涵定位的基礎上,研究構建我國水安全指數,跟蹤分析全國和分地區水安全狀況及變化趨勢,針對水安全保障方面的薄弱環節,提出改進和加強相關工作的對策建議,為深入實施國家水安全戰略、不斷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基礎支撐。
一、水安全的內涵
(一)保障水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1年中央1號文件指出,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水利是現代農業建設不可或缺的首要條件,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替代的基礎支撐,是生態環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統。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僅關係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關係到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水利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保障國家水安全發表重要論述,從治國理政、文明興衰、民族永續發展的高度,把水安全上升為國家戰略,突出強調「水安全是涉及國家長治久安的大事」,明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十六字治水方針,為做好水利工作提供了科學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做好水利工作劃定了最終目標。李克強總理強調水利是「贏民心」「穩增長」「施德政」的工程,要求加快實施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全面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為加快完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構建中國特色水安全保障體系指明了方向。
(二)水安全的概念和內涵
1.水安全的定義
國家安全是指一個國家「沒有危險,不受威脅,不出事故」的客觀狀態。水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上對水安全問題的研究始於20世紀70年代,但真正把水安全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則是進入21世紀以來的事情。近年來,我國學者圍繞水安全問題也開展了大量研究,由於研究角度不同,對水安全的定義也不盡相同。目前對國家水安全尚無普遍公認定義。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保障國家水安全戰略研究」課題組在吸收借鑑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及綜合分析基礎上,將國家水安全定義為:國家生存和發展沒有或很少受到水問題威脅的狀態。
2.水安全的內涵
絕對意義上的水安全是不存在的。只要有水文循環和人類社會存在,就會出現水安全問題,如洪澇災害、供水不足、水體汙染等,關鍵要看這種災害是否超過了當時技術經濟條件下的可承受能力。一個國家是否處於水安全狀態,取決於水安全問題是否危及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如果沒有危及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則可視之為安全,反之則視為不安全。國家水安全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現在安全並不代表以後還會安全,需要就當時的社會、經濟、技術等條件而定。也可以說水安全是一個不斷打破舊平衡、建立新平衡的過程。國家水安全具有可調控性。通過水安全系統中各因素的調控、整治,可以改變水安全程度,但也需要付出相應的成本。
3.水安全的內在關係
國家水安全主要包括兩個主體性安全,即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除此之外還事關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和國家安全。根據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相關研究成果 ,與國家水安全相關的6個安全之間,一定程度上存在層次、促進、競爭和轉化關係(見圖1)。
圖1 6個安全之間的內在關係
二、水安全指數的內涵和意義
水安全涵蓋內容廣,涉及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經濟安全等多個方面,甚至可能影響國家安全。2011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指出,水利不僅事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而且事關經濟安全、生態安全、國家安全,將水利戰略定位及水安全問題提高到事關國家安全的全局高度。目前對水安全的評價和測度,主要是從上述6個方面分別進行評價。這種評價和表述方式詳細準確,但比較複雜,也不統一,不便於社會公眾理解和關注。通過設置水安全指數,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推動水安全戰略實施。
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