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 供圖
殘羹剩飯、果皮菜葉這些廚餘垃圾,如果直接填埋到地下,會產生垃圾滲瀝液,汙染土壤和地下水。那該怎麼辦?其實,廚餘垃圾還有另一種更神奇的處理方法——餵蟲子。從海外引進的小蟲「黑水虻」別看長得不起眼,卻能夠24小時不間斷地吞食廚餘垃圾。10噸黑水虻,短短一天時間,就能吞食掉260噸廚餘垃圾。現在,東城區餐廚垃圾處理就用上了這種「神秘武器」。
能吃
這小蟲是個「大胃王」
東城區全區每天能產生廚餘垃圾260餘噸。而這260餘噸廚餘垃圾,只需要短短一天工夫,就能夠被一種名為「黑水虻」的外國小蟲全部吃光。
黑水虻的幼蟲看起來有點兒像超大號的米蟲,一旦長出翅膀,變為成蟲,長得又和蒼蠅有點兒像,只不過它從不「擾民」,也不會傳播疾病。最重要的是,黑水虻還是人類生活的好幫手。幼蟲時,愛吃油膩膩的廚餘垃圾和臭烘烘的畜禽糞便,排洩出來的蟲糞是上好的有機肥料。烘乾後的蟲幹,還是一種高蛋白的寵物飼料,深加工後還能應用於保健品、化妝品以及醫療用品領域。
2017年,一座培育黑水虻的工廠在河北大廠落成。蟲卵經過3到4天孵化後,幼蟲即可24小時不停地進食廚餘垃圾製成的餌料。每天,東城產生的廚餘垃圾源源不斷地作為蟲飼料運進蟲子工廠內,經過生物轉化後,又被製成高級寵物飼料出口美國等國家。日處理量最大時,每天光靠小小的蟲子,就能夠「吞食」掉東城區產生的所有廚餘垃圾。
有用
吃垃圾小蟲渾身是寶
「廚餘垃圾中的水分含量非常大,一半以上其實都是水。所以,東城每天產生的260噸廚餘垃圾在去除水分後,大約能製作100噸左右的蟲子餌料,餵養10噸黑水虻。」自2010年便開始參與東城區廚餘垃圾處理的「垃圾達人」齊躍給記者算了筆帳。
費心
埋頭試驗兩年攻克無數難關
如此神奇又能吃垃圾的蟲子是怎麼發現的呢?
原來,從2010年開始,齊躍便用東城產生的廚餘垃圾來製作飼料添加劑。每一批飼料添加劑生產出來,都要送到中國農科院飼料研究所進行檢測。一來二去,齊躍和農科院的幾個博士生漸漸熟了。
「我們在實驗室養了點兒蟲子,來看看吧。」博士們盛情邀請齊躍來實驗室參觀。原來,博士們從國外引進了一批名叫黑水虻的小蟲子。在原產地,黑水虻主要以腐屍、牛糞等為食。而將蟲子養殖在實驗室後,博士們便發現,原來黑水虻也愛吃人類的廚餘垃圾,於是,便用食堂產生的廚餘垃圾來餵養這些小傢伙。「現在還處於試驗階段,只是在實驗室小規模飼養。既然你們有大量的廚餘垃圾,我們有蟲子,要不然咱們合作搞個大項目吧。」
雙方一拍即合,很快,蟲子工廠就在河北大廠落戶了。
考慮到黑水虻產自炎熱潮溼的地區,大家便按照黑水虻喜歡的生活環境,打造了一個蟲子工廠。可廠房建好後,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踵而來。在實驗室養幾隻蟲子容易,但是想要養上萬隻甚至幾十萬、幾百萬隻蟲子遠遠複雜得多。車間內溫度不夠,直接將一批蟲子全部凍死,原來它們喜歡15攝氏度左右的恆溫。到了夏天,飼養箱中的溫度最高能到50多攝氏度,蟲子又集體「越獄逃跑」,爬得到處都是。齊躍和博士們帶著工人抄起大掃帚搶救蟲子。只得又在車間裡配上水簾,用大號電風扇對著飼養箱呼呼直吹。
好不容易,第一批蟲子終於長出翅膀,變成了和蒼蠅有點兒像的成蟲。麻煩又來了。成蟲和幼蟲的生活環境截然不同,在短短10天左右的存活期裡,不再吃任何食物,只喝水。怎麼讓成蟲喝水呢?往飼養箱裡放水盆,蟲子直接淹死在水盆裡;在飼養箱裡噴水,蟲子根本喝不到嘴裡去。經過反覆試驗,大家才發現,必須往飼養箱裡放一些帶花、帶葉的植物,將水噴灑在葉片和花朵上,黑水虻成蟲這才賞臉,飛到葉片上吸食花葉上的水珠。
第一批蟲子產卵了,讓人崩潰的事又來了。原來,黑水虻習慣將卵產在縫隙中。成千上萬條蟲子,產下比小米還小的卵,散落在飼養箱的各個角落,根本無法收集。怎麼能讓黑水虻集中產卵呢?「簡直愁白了頭,這蟲子也不聽人的話啊。」博士們研究發現,可以在飼養箱中放上一塊木板或是紙板,噴上誘劑,引誘蟲子來板子上集中產卵。但板子到底該弄成什麼味道?不僅幾個博士之間起了爭執,就連來自國內其他地區的專業教授也各抒己見。試來試去,大家發現,黑水虻對魚腥味似乎頗感興趣。但是光有魚腥味還不夠,於是又加一些糖當作誘劑,黑水虻終於將「臭氣燻天」的木板當成了中意的產床。
從2015年開始,經過足足兩年的試驗,蟲子工廠終於走上了正軌。
給力
每倆月助力一批貧困戶「摘帽」
響應對口幫扶的號召,蟲子工廠在助力貧困地區和貧困人群脫貧致富的過程中,同樣立下了汗馬功勞。
2018年,內蒙古自治區化德縣建起第一家分廠,面積達4000平方米。而就在同一時期,利用2000多平方米空置學校建起的另一家分廠,落戶張北縣。目前,位於崇禮的蟲子工廠正在建設中,面積也將達到4000平方米。
蟲子工廠一時間成了貧困戶的就業首選。「只要是有簡單的勞動能力,就能在廠子中負責飼喂,不需要自己再額外出任何費用。」齊躍說,一天下來,貧困戶平均可以賺取六七十元的收入。在當地,只要一年的收入達到3200元,貧困戶即可「摘帽」。而在蟲子工廠幫扶車間幹活的貧困戶們,基本只要幹上兩個月,就能獲得3600元左右的收入,輕鬆「摘帽」。
為了讓更多貧困戶能夠「摘帽」,每兩個月的時間,車間就將歡送一批脫貧戶,迎來另一批貧困戶。「以化德縣為例,每兩個月,我們可以讓5戶貧困戶脫貧。因為崇禮工廠的規模更大,每個月可以助15戶貧困戶脫貧。」
蟲子工廠內生產的蟲幹,還能就地供貧困戶養雞、養魚;而用蟲糞製作而成的有機肥料,則在當地用於蔬菜種植,也是幫扶貧困農戶的好方法。
「我們最近正準備和西城、魯家山循環產業園、崇禮籤訂廚餘垃圾處理的四方協議。西城區每天產生的廚餘垃圾送至魯家山循環產業園後,我們的工人會協助產業園,將廚餘垃圾製作黑水虻餌料,運往內蒙古的扶貧蟲子工廠。一方面,可以幫助西城分擔廚餘垃圾處理的壓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助力對口幫扶的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幾天前,剛剛獲得2019年度「首都慈善獎」的齊躍告訴記者。垃圾只不過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如果能夠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不僅能安全處理,還能高效利用。
算帳
10噸黑水虻
烘乾後生產3噸蟲幹,每噸出口價大約1.5萬元,可得4.5萬元。
每天產出20噸蟲糞,製成有機肥料後,售價300元一噸,可得6000元。
共計約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