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斧子引發的物理爭論!這類中學生出錯率奇高!解釋完整的更少

2020-12-05 物理畢業班

今天說一道全國物理競賽題,這道初中應用物理題在所有人看來都會覺得非常容易,但是有一部分中學生出錯率卻奇高。

我們都知道,中學物理知識可以解答很多生活中的各種物理現象和物理問題。可是目前不少中學生在生活中都缺乏生活經驗、沒有過豐富的勞動經驗和經常動手製作小實驗的經歷。

這就導致了這部分中學生做應用物理題時,出錯率很高。

請看下面這道全國應用物理題:

本題對於多數有過類似生活經驗的人來說太容易了,看一眼就能選出正確答案A選項。因為這是人們使用斧頭、鐵鍁等類似工具時經常遇到的問題。人們都是用A選項這種方法操作的。

A選項所用的方法,其實是四個選項中利用斧頭慣性最好的一個選項!

慣性定義是: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慣性大小隻取決於物體質量大小,質量越大慣性越大。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

具體解答是:斧頭和斧頭柄原來一起向下運動,當斧頭柄因撞擊而突然停止時,斧頭由於慣性繼續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向下運動,斧頭就緊緊的套在了斧柄上。

此選項利用的不是斧頭的慣性,而是利用了斧頭柄的慣性。而且不便於操作。

此選項利用的也不是斧頭的慣性,而是利用了斧頭柄的慣性。而且不便於操作。

此選項利用的更不是斧頭的慣性,而是利用了斧頭柄的慣性。另外由於斧頭的重力太大,這種做法更容易導致斧頭脫落。

以上解釋是當年這道應用物理競賽題的解答。這些問題如果利用初中物理知識只能定性解答。

可是,這道題出來後引發了中學生朋友們的一系列爭論,爭論的焦點如何用物理知識嚴格解答以上四個選項中的斧頭誰套的更緊的問題。

如果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涉及到高中物理的加速度、速度、動能定理、衝量以及受力分析等知識。網友們可以試著解答一下。

中學生朋友們,養成見物思理的習慣吧,為了美好的未來,加油!

相關焦點

  • 一類出錯率奇高的中考物理圖像題!記住這些得滿分!
    中考物理題中,有一類相對基礎的題型,每隔一兩年就會考一次,這類題相對比較簡單,但是出錯率卻很高。這類題型就是「圖像題」!比如「s-t」圖像、「v-t」圖像、「m-v」圖像、"u-i"圖像等等。這類圖像題為什麼出錯率高呢?
  • 初中物理這兩物理量,秒現後再也不見!
    初中物理電學第一節課中有很多有意思的物理現象,由於摩擦起電屬於靜電的最經典案例,也是以後了解電學的基礎,所以放在了電學第一節。初中生們在學習這一節時,會碰到一個最奇葩的物理概念,和一個最特殊的物理量。我們來看看這倆奇葩到底是什麼。最奇葩的物理量:「電荷量」!「電荷量」,其定義是「電荷的多少」!這倒沒什麼,很正常的一個概念。可是,你猜猜「電荷量」的簡稱是什麼?「電荷」!「電荷量」簡稱為「電荷」!看出來了麼?那麼完整的概念就可以這樣敘述了「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奇不奇葩?意不意外?雖然奇葩也請同學們記住。
  • 17cm高的中學生,只有1斤重,1秒走10米!這樣做物理題不覺荒謬?
    在中考物理題中就有這樣一類習題,一般作為選擇題的第一道題,通常形式是估測情況,專門考查生活中的一些物理量是否符合實際情況。而這類題中的錯誤選項大都不符合常識,非常荒謬。相信初三的學生們都遇到過不少這類題!為什麼會出現這種錯誤呢?其實,真正的答案「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 一個物理實驗視頻引發的激烈爭論!答案到底是什麼?
    前兩天我製作了一個物理實驗視頻,沒想到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此視頻按照中學物理知識,幾乎一多半網友的答案都與物理答案相左了。這個物理實驗視頻其實來源於物理課本,其內容說的是「用細線把很乾淨的玻璃板吊在彈簧測力計的下面,記住測力計的讀數。使玻璃板水平接觸水面,然後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彈簧測力計的讀數會增大到一定程度才能脫離水面,產生此物理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 初中生做物理題時一頑疾!用此法可一次性、永久消滅在萌芽中!
    在初中生朋友們做物理題時,有一個在所有中學生朋友們看來都不是什麼問題的問題,這個問題的出錯率之高,出錯面之廣泛,以及出錯的頑固性,幾乎超出了任何其他物理問題!此問題不分哪一屆學生,也不分學習水平不同,可以說無論是誰,只要稍不留神就會導致失誤或者錯誤!
  • 開天闢地,誰給的盤古斧子
    中國神話是一個繁雜無比的系統,有無數我們所無法認知的神祇和流派,我曾經無比的痴迷洪荒類的小說,企圖在其中了解我們中國從開始以來的最正統的神話體系,很遺憾,小說很多都是YY的,不過流傳在民間的開天闢地的版本,還是以盤古開天為最,不知道大家在想起這個傳說的時候,有沒有想到過,我們盤古大神的斧子是誰給他的
  • 一道初二物理簡單送分題,為何出錯率卻如此高?
    初二的同學們應該已經慢慢地感覺到了力學的別致程度和非同一般的物理規律了,有別於初二上冊物理的聲現象、光現象、透鏡知識、運動學、質量和密度等知識,初二下冊的力學知識是一節比一節難,每一章都比上一章更綜合更深入。
  • 三個「南極」三個「北極」,讓一些中學生徹底暈了!
    比如今天要說的這道物理題,就是初學磁學的中學生們,會遇到的第一個最易出錯的知識點。這一個知識點,作為物理老師,非常清楚的知道學生們已經把定義全都背誦熟練了,而且似乎當時也理解了。但是只要一做此知識點的應用題,就會有將近一半的中學生出現錯誤,很讓人不解!這個知識點就是:磁體的「南極」與「北極」的定義!
  • 這類中考物理題誰懶誰出錯!學霸也不例外!第一個圖就開始錯!【槓桿...
    中考物理每年必考一類題,即槓桿中的「省力槓桿」與"費力槓桿",我在前面曾經發布過一篇關於槓桿的「動態平衡」問題,那篇文章裡我就已經強調過,必須要動筆,畫動力阻力以及動力臂和阻力臂!然後寫出公式,不能只動腦子憑空想,誰懶誰出錯,事實也正是如此,凡是畫圖並且列公式的同學最後都是正確的。
  • 凡是做過此物理實驗的中學生,瞬間選對答案!勝過做百遍習題!
    中學生朋友們都知道,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中學物理中的幾乎所有物理規律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加上科學推理而得出的。因此,物理實驗的作用和重要性是做再多遍物理習題都無法替代的!題海或許能產生高分,但是很難培養出創新能力!
  • 天地未開之時什麼都沒有,盤古到底從哪掏出的斧子?
    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我們都很熟悉,大概是說,最初世界是一片混沌,其中孕育了一個巨人就是盤古,盤古醒來之後,發現世界一片黑暗,什麼都沒有,於是掏出一把大斧,劈開了混沌,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形成天地。不過我一直有個疑問,既然天地未開之時,什麼都沒有,那盤古劈開混沌的斧子又是從哪掏出來的?這絕對是個漏洞,有人可能會說,當然是混沌中孕育的先天靈寶啊,開天斧嘛之類的。
  • 初中物理力學第三個最易出錯知識點!中下遊學生夢魘開始的地方!
    這點,不用我多說了。既然中考如此重要,那麼初中生朋友們就一定要在初中這幾年多學知識,增長能力,從而為以後的人生打下第一塊基石。一定要在各個學科全面發展,當然也包括有用且有趣的學科——物理!初二的學生們現在應該已經學到了力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了,多數地方的初三的學生們也都正在進行力學內容的複習,對於力學知識來說,第一個最易出錯的知識點是摩擦力以及受力分析;第二個最易出錯的知識點是牛頓第一定律的理解以及慣性;今天我們來說一下力學第三個最易出錯的知識點——壓強!
  • 「溺水」頻發的一個光學解釋,學好物理知識能救人!
    物理知識,特別是初中物理知識是與生活聯繫最緊密的。有時候初中物理知識學好了,在關鍵時刻也能救人。今天我們就從物理知識方面來解釋一下這些誤判形成的光學原因!我們先來看一個物理小實驗:第一幅圖,碗中的五角硬幣不加水,此時,從邊緣斜著看,只能看到一半硬幣。
  • 沒有一個初中生真正明白這道初中物理題!高中生卻輕而易舉!
    而初中更側重於「形象思維」,這一點是由於人的生理發展與智力發育的不同階段造成的。第四點明顯不同是:高中物理題的解答過程更側重於多過程、多狀態、多元件、多情景,導致計算書寫過程更多,有的題甚至要寫滿一兩張紙才能解答出來。而初中物理說的不太好聽一些,多數都是直接套用公式,即使有分步過程,每一步也都相對簡單,一般書寫過程在半張紙以內!
  • 中學生探秘大學物理實驗室
    原標題:中學生探秘大學物理實驗室本報訊(記者 王曉芸)小心翼翼地觸摸「萬伏高壓」,體驗高壓靜電下汗毛直立的感覺;站在法拉第籠內,直面紫色的閃電在眼前「刺啦」一聲綻開,光彩奪目;利用液氮降低導體溫度,就可以讓一輛列車模型在軌道上「懸浮」飛馳而過;玩轉角動量守恆轉臺和茹科夫斯基凳,與角動量來一場「抗衡」……這不是在寫科幻小說,而是教育圓桌(訂閱號:jiaoyuyuanzhuo)小編跟隨北方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的同學們,在北京交通大學學生們的帶領下,一起走進北交大國家級物理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物理演示與探索實驗室,現場進行高能物理實驗,揭開科技的神秘面紗。
  • 這把斧子,比米錘更實用!
    武器戰沒有一把好武器,只能是任白裝法師虐菜的鹹魚,唯有拿上一把畢業級的PVP雙手,才是人見人怕的戰神。戰士從小號戰場到NAXX,不同的階段都有不同的PVP畢業武器。在戰場開放後,等待小號們的將是一場場被專業戰場號支配的噩夢。
  • 最讓中學生糊塗的物理知識點!很多成人也誤解!兩種「氣」不同?
    中學物理「熱學」內容是中考物理內容中相對簡單的知識點,對於中考生來說,這種白送的分務必要全部拿到手。請先看下面這道中考物理題:中考熱學題對於初學熱學的中學生來說,本題中的這兩種很多中學生包括絕大部分成人都認為這兩種「氣」不同!很多人誤以為本題中的「冷氣」和「熱氣」都是氣體,由於二者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一個溫度高,一個溫度低。所以他們都想當然的認為這兩種「氣」怎麼可能相同呢?
  •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昌邑這所學校7人獲獎
    9月19-21日,第37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複賽在濟南舉行。文山中學姜亦卓等7名同學在教練員和老師們的精心指導下,平日刻苦訓練,賽時沉著應考,最終從眾多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取得了一個一等獎,四個二等獎,兩個三等獎的優異成績。
  • 人最大的成熟,不爭論、不抱怨、不解釋,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題主這一句話,不爭論、不抱怨、不解釋,讓我想起了《天道》金領人物丁元英。這位神鬼論者高端人士就是如此的心淨高度。讓一般人夠不著,但是他卻能叱吒風雲運籌帷幄指點江山夲師。讓你琢磨不透就已經出招把你捏扁。這就是一個人心胸寬廣道義境高博學護盾的本領。
  • 高溫超導起源基本假設引發巨大爭論—新聞—科學網
    物理學巨人決戰「超導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