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黃河遠上智雲間 數據「直轄」慧萬千
千百年來的中衛印象,或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悲愴蒼涼,或是「戈壁灘上硒砂瓜,中寧枸杞甲天下」的農產豐饒。這個位於我國西部內陸腹地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沙漠小城,向來被描繪為一幅「傳統農耕文明」圖景。
沙漠小城如何衝破地域藩籬,實現高質量發展?自2013年起,中衛市將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確立為「一號工程」,化先天「短板」為獨到「優勢」,不斷搶抓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新基建」等重大機遇,交出了一份「無中生有」「彎道超車」的創新答卷。中衛市委書記何健說:「中衛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從無到有、從有到聚、從聚到興,走出了一條西部欠發達地區發展高精尖產業的嬗變之路,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新路。」
「東數西移」:沙漠小城雲起時
黃河和戈壁在天際匯成一線,遠山送來的寒風呼嘯而至。蒼涼過後,坦途兩側赫然出現一座座現代化工業園區,園區旁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在強烈冬日下格外「絢爛」。
內陸腹地、荒山戈壁、強烈日照、刺骨寒風……這些看似制約經濟發展的短板,卻成了中衛市因地制宜發展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的獨有優勢。「內陸腹地等區位特性確保機房安全,荒山戈壁開發後可提供充沛土地資源,年平均氣溫8.8攝氏度是機房冷卻的天然稟賦……」中衛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局長馮旭說,中衛綜合優勢突出,落戶的數據企業PUE值低至1.1,處於行業領先水平。
作為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標,PUE值越小,說明電能使用率越高。中衛市能夠實現的PUE值,對高耗能的數據中心有著巨大吸引力。從亞馬遜到美利雲,從三大運營商到美團、阿里,一大批國內外知名企業紛至沓來。
走進美利雲中衛數據中心儲存機房,只見一排排伺服器機櫃裡,密密麻麻的硬碟不斷閃爍著綠色微光。「風冷系統最高可降溫達到十多攝氏度。」數據中心運維工程師張亞挺說,採取多段過濾方式的中心風冷系統還能起到加溼、吸附粉塵等作用。
「『東數西移』,即在中衛修建數據中心作為東部數據的備份節點,或在這裡存儲一些不經常使用的『冷數據』。」馮旭舉例說,中國移動(寧夏)數據中心已成為國家信息中心設立的國家電子政務「一主三備」西部雲備份節點。
「東數西儲」:數據躍動雲天暖
寒風凜冽,難掩中國移動(寧夏)數據中心園區內的工地熱火朝天。「在建工地計劃為美團超算中心。」中國移動寧夏中衛分公司總經理薛凱說,該中心項目規劃分五期,總投資130.45億元,建成後可提供2萬個機架、40萬臺伺服器的承載能力。
「相比『東數西移』,『東數西儲』這一『進階』會儲存一些要經常調用的『熱』數據,比如外賣軟體上的地區餐飲門店信息,視頻網站上的資源等。屆時我們用手機電腦查找瀏覽的信息,可能會從全國各地匯總到中衛調取,再返回到你那裡。」中衛市雲計算和大數據發展局副局長李彬說。
數據躍動雲天暖。當前中衛市已建成亞馬遜合作數據中心、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美利雲等一批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西部雲基地伺服器裝機能力達到50萬臺。數據不再「沉睡」,也為雲計算和大數據產業造福中衛市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在中衛市科技館內,「稱克論淨」等城市環衛治理格外吸睛。「每平方米灰塵不超過5克,垃圾落地不超過5分鐘。」展館講解員馬子涵說,中衛市環衛管理已實現了「人在幹、天在看、雲在算」,「環衛雲」App可以對環衛部門15個責任區數百個責任點和責任人進行有效管理,提升工作和管理效率40%以上。
「東數西算」:新基建「直轄」正崛起
在2020年12月16日舉辦的雲天大會上,國家(中衛)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正式揭牌,這是繼杭州、深圳後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的又一國家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試點。
「如果說過去中衛是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的數據郊區,那獲批國家(中衛)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後,中衛就一躍成為網際網路交換『直轄市』。」中衛市市長李曉波說,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將實現「一點接入,全網連通」,是重要的網間互聯基礎設施,也就是人們耳熟能詳的「新基建」。
「在兩年試點期內,工信部鼓勵中衛重點在運營模式、管理機制、監管制度等方面先行先試。」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隋靜說,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將有利於提升寧夏網絡層級,促進數據跨網、跨區域流動,提升西部地區雲計算產業實力。
「新基建『直轄』優勢將成為開展『東數西算』的良好機遇。」李彬說,新型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可以理解為大型交通樞紐,所有接入的運營商和網際網路企業,都會在中衛進行交換互聯。
「東數西算」正崛起。當前,寧夏正在奮力打造電子信息等九大產業,以正在加速建設的中國移動(寧夏)數據中心二期一階段項目為例,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西北首個GPU集群超算數據中心,直接帶動區域「超級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邊緣計算」融合、應用與發展。王磊李鈞德楊穩璽
(文章來源:西北信息報)
(責任編輯:DF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