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藤卓「什麼是設計?」

2021-01-14 陸俊毅_設計現場


佐藤卓的身份雖然是平面設計師,但從事著從商品開發到產品設計、電視節目的藝術指導等多方面活動,是什麼支撐著他如此精力充沛地從事這些設計活動呢?首都大學東京工業藝術系拜訪了佐藤卓設計事務所。


靈感不是發明,而是發現

佐藤先生設計了首都大學東京的校徽,它的理念是什麼?

設計校徽就是設計一張「臉」。一眼看上去就能知道是哪所大學,所以設計大學的校徽,就是設計出那所大學獨有的面貌。沒有面貌是無法產生交流的。負責首都大學東京的校徽設計,我請教了大學創立的經過,向當時的石原都知事提交了好幾個方案。因為我想讓別人看的不只一種方案,而是有好幾個。在幾個方案中最後被敲定的方案是「剪切」。乍一看是將長方形剪切成四份的簡單形狀,但實際上交叉的縱橫線拼成一個長方形。也就是說意味著四所大學合併成一所大學;而且東京是日本的首都,同時也是信息的交集處,從人來人往的意義上來說也是交叉路口。交叉點剛好就在中央,所以就採用了「剪切」的方案。


還有我一開始就想把校徽設計得很簡單。東京匯集了世界的信息,一旦複雜就會被埋沒在信息中。正因為是帶有「東京」二字的大學,所以要使用簡單的校徽,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一眼就能看到大學的樣子。



靈感出現,一般會經過哪些流程?

靈感並不是隨意想到的東西。首先,你要詢問調查好相關的所有事情,儘量地為我所用。這樣子,當你的腦袋裡「啪」地靈光一閃的時候你才會「啊」,恍然大悟。這才是靈感產生的瞬間。靈感不是來自於發明,而是近同於發現。所以這個「啊」才是「Design-Ah」裡的「Ah」。靈感不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而是要發現的。儘可能地抹去自己,把信息裝滿腦袋,使得能在頭腦中自由地遊來遊去。然後在腦中「呯」地發生碰撞,「啊!這個想法怎麼樣?」,這樣就是找到靈感了。所以,在腦海裡描繪想像,逐一排除不可行的想法,在那之中如果想到了讓你「啊!」的想法,覺得這樣似乎可行,那這時你才是發現了靈感。


說到設計師、創意工作者,我就覺得是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的人。

你說得沒錯。經常有從事其他工作的人對我說,「真好,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怕是有什麼誤解!設計師就是做應該做的事情,不斷尋找有益於社會的事,所以設計師並不是可以什麼都由著自己的性子的。可能也有這樣的人,但我不是。如果想要由著自己性子的話,做精品藝術家就好了。所有都可以以自我為中心。但設計師絕不是這樣的。也正因為這樣,設計師的工作才是有趣的。把找到為了社會應該做的事情變為自己想做的事情就好了。那簡直就有趣得不得了了。


搖滾的學生時代

大學時光是怎麼度過的?

還是樂隊吧。穿著喇叭牛仔褲、靴子,留著長頭髮,一個勁地聽搖滾,很吵鬧。然後大概從大三開始加入搖滾樂隊,參加現場演出。前輩的樂隊是跟事務所籤約了的,會出唱片,我看到我也很想出唱片,於是就一直抱著這樣的想法做樂隊。樂隊活動一直持續到我去讀研究生。我還很認真地去尋找成為專業音樂人的門路。樂隊成員有的加入有的退出,大家也都是各有各的想法,我就覺得這樣是無法繼續做音樂的。在那之後我就加入了電通。我並不是因為憧憬廣告公司加入的,而是想著先浪一年,反正研究生也已經畢業了,進入大公司的話也能學習,所以我就抱著這樣膚淺的想法進去了,才發現不愧是職場,真的很艱辛。


哪方面比較艱辛?

雖然我原本對設計這些是比較有自信的,但很快我就感覺到挫敗了。「你幹的都是些什麼?你什麼都不知道的嗎?」因為我進去的時候什麼都不懂,所以做什麼什麼不會。我既沒有學過海報的商用美術,也沒有做過文字設計。入職一段時間後就被別人說,「卓,你不適合做設計師。」我當時很震驚,痛切感受到我到底有多糟糕。但是也正因為這樣我開始醒悟了,我必須要從頭開始訓練。對於當時這麼說我的前輩,我至今都很感謝他。


無論是否有趣,這都是自己的問題

在電通做了什麼工作?或者說一下你還有印象的工作?

大概從第二年起,我開始負責 Nikka Whisky 的廣告。我當時很年輕氣盛,就跟前輩說「沒有一種威士忌是我想喝的」。然後那個前輩是個很好的前輩,他對我說:「如果你能認真地想一下你想喝的威士忌的話,那我就創造機會讓你負責 Nikka 的提案。」給了對廣告僅有那麼一丁點了解的新人一個機會。


首先,為了了解 Nikka Whisky,我去 Nikka 訪問。多次走訪工廠,調查 Nikka 的歷史,採訪調酒師,總之進行了徹底的調查。調查了當時的年輕人在喝什麼樣的威士忌、年輕人的生活和價值觀,作了現在我們應該推出什麼樣的威士忌的提案。


幾次提案下來,「要不我們就把它商品化吧」,得到了客戶的賞識,在1984年推出了商品。廣告公司就是以向電視 CM 和海報等賣出商品提供幫助為本職工作的。涉足商品開發,當時是從未有過的。但是以那次成功為契機,廣告公司進入了商品開發的時代。那次威士忌的商品開發,成為了先驅。


人生就是一個偶然接著一個偶然。我從來都沒想過要做包裝設計,也從未想像過我會成為現在這樣的設計師。只是偶然拿到了公司的內定,進了公司以後遇到很好的前輩,偶然與廠家接觸,因此有了問題意識,便試著去做提案,然後又很偶然地,提案成為了現實,成功了,為我帶來了下一個我意想不到的工作。就是這樣的一種連續。這是很有趣的,至今為止的工作全部都很有趣。無論有趣與否,都是自己的問題。不能怪別人。一張傳單很有趣。但如果你覺得是別人讓你做的,那就不是有趣的工作了。因此我會想「我能做些什麼呢」「應該加點什麼才對」。「有沒有對有益於社會的,或者新的方法呢?」這樣思考的話就會變得有趣。對於以後我還會遇到什麼樣的東西,我期待得不得了。人們只能在現在自己所知道的範圍內進行想像。但是會不會有想像之外的遇見呢?我很期待。


有句話叫做「一期一會」。即使都是做包裝設計,做飲料的和做化妝品的完全不一樣。消費者的心理也不一樣。雖然看起來是同一件事情,但你不會有相同的兩次經歷。也有人說「人要有很多個抽屜」,而我則會說,「不要有抽屜」。相反的。我的意思是說「過去用過的抽屜就不要再拿出來了」。經歷過的事情即使是不愉快的也要留在自己的心中。因為我經常接觸新的事物,經常需要思考。因為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經常要以從頭開始的姿態來做設計。這樣很有趣。


建立聯繫,那就是設計。

從化妝品到和菓子,佐藤先生做的設計真是各種各樣都有啊。

我設計的時候是完全不確定風格的。因此,我的做法並不是那種咋一看上去就能知道出自哪個人之手的設計。也就是說,沒有風格完全沒問題。自己建立風格,反而會被那種風格束縛。所謂設計,就是建立聯繫的工作。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醫療、教育,各行各業都需要設計。因為即使你看到的一個文字都是設計。小說家,如果沒有文字設計、書籍設計,是沒法把書傳遞到人們手中的。藝術,美術館、展示空間也需要設計。我去的所有地方,只要能幫得上忙,我都會建立聯繫。這不是自我主張,而是我覺得在所有事物之間建立聯繫是有用的,本來設計就是這樣的。


前些日子剛建好的衝繩空之森醫療診所,從它的整體策劃到製作都交給了我,制服、平面設計等全部都是我負責。我覺得診所也需要藝術,想在藝術家之間也建立聯繫,所以我還做了繪本。也曾做過手機設計。設計手機,有人可能會覺得是產品設計師了,但以前設計手機,不僅設計形狀,連手機裡面的字體、動畫等的電子內容也要製作。和技術人員一起琢磨從界面設計到交互,還有亮度、聲音。全部都要做。聲音是我進錄音室裡敲打擊樂器錄的,所以手機裡有很多鈴聲是我錄的音。


為什麼明明做了很多工作,可身份還是平面設計師?

我作為平面設計師掌握了基本的設計技巧。這些技巧無論放在哪裡都可以自由運用。然後現在的平面設計也已經不是在平面上設計的時代了,我想要改變平面設計師的這個職能概念,所以我就一直都沒有改變我這個身份。身份這種東西無論是什麼都沒關係。以前,我被岡本太郎問道「你的職業是什麼」,那時候我就很想回答「岡本太郎」。你不覺得這棒極了嗎?我真希望能如此。


對學習設計的學生,他們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去學習設計?

做學生的時候,想做的事情儘管去做就好了。將想要做的事情做得能夠將它用於你需要做的事情。所以認真玩就好了。不是適當地玩,而是你喜歡的話就徹底地玩。這會對將來有幫助的。


其次,年輕的時候應該養成「留心」的習慣。所謂「留心」就是「看到遙遠的未來」。領先現在的社會,想像,然後做為了今後需要做的事情。想像為了今後的社會現在應該做什麼,去做現在就應該做的事情。不敏銳的人是做不了好的設計師的。話雖這麼說,學生時代自己被人超越,努力奮鬥就行了。因為有各種煩惱也是學生的權利。


但是,自己設立風格、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在這樣的世界裡是無法體會設計的樂趣的。設計其實要有趣得多。如果你是那樣想(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的話就不要做設計師了。設計真的有趣得不得了了。能不能體會到我的這種心情?


佐藤卓

1981年東京藝術大學設計專業研究生畢業。曾就職於電通公司,1984年成立佐藤卓設計事務所。曾為眾多日本家喻戶曉的品牌進行包裝設計,包括「NIKKA·純麥芽威士忌」、「樂天·木糖醇口香糖系列」和 「明治美味牛奶」。擔當 NHK for school 頻道「用日語玩耍」節目的美術指導,以及兒童教育項目「Design Ah!」的主管,同時也是21_21設計美術館的總監之一。著作包括《設計的解剖》系列、《設計的原形》、《設計師與道具》、《鯨魚在噴水》等,並在國內外舉辦多次作品展。東京ADC、東京TDC、JAGDA、日本設計協會、AGI會員。


🔗 http://www.tsdo.jp




-END-



內文自首都大學東京工業藝術系

本文採訪於2015年,

翻譯 by:ricsiki(微信),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謝謝合作。





ljy100@126.com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者合作意向,可給我們寫郵件。


訂閱號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設計?設計的本質是什麼?
    「設計是什麼?」這是個問題十分寬泛,就像是「不同人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般,把這個問題拿去問不同的人,甚至是不同的設計師都會得到完全不同的答案!百科上對設計的解答為:設計是把一種設想通過合理的規劃、周密的計劃、通過各種感覺形式傳達出來的過程。曾有人問過著名的平面設計師Natasha Jen(任黛珊):什麼是設計?
  • 設計的目的是什麼?
    今天和大家掰扯掰扯設計的目的什麼?企業需要進行設計是為了高檔、有感覺、還是滿足個人喜好? NO.NO終極目的是為了生意,為了讓企業的生意變得更好銷量更高,顧客更樂於購買產品。當了解這些以後請把個人喜好先放一放,畢竟比起那點小存在感企業的發展才是正道。
  • 電路設計與電路板設計的區別是什麼呢?
    打開APP 電路設計與電路板設計的區別是什麼呢?同時可以檢閱自己在設計中所存在的知識的遺漏。 至於專家級別的,可以跳過鄙人的文章。因為每天的時間有限,望大家見諒。 那麼閒話少說,開正題。 話說,咱是咋進入這個行業的。(跑題了吧?) 是因為學校的知識沒學好,沒有分清啥子是電路設計,啥子是電路板設計。 正是因為如此,一下子跑偏了自己的命運。老闆說,來我公司做電路板設計吧。
  • 平面設計原則是什麼?怎麼樣把握設計的度!
    本文由:「學設計上兔課網」原創,圖片素材來自網絡,僅供學習分享 平面設計原則是什麼?怎麼樣把握設計的度!過度的設計已經背離了當初設計的初衷,給人們生活的成本,視覺形象的識別等,帶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在享受設計的同時也承載了許多的困擾。設計的源泉是創新,但是為新而新,忘記了設計的出發點和意義了。設計要適度,只有把握了「度」,設計才能更好的為我們服務。
  • 一個嬰兒保溫箱告訴你:什麼是「設計」?什麼是「設計思維」?|雲訪學
    所以他們將為尼泊爾用戶設計的嬰兒睡袋做成了當地人可以接受的藍色。學生在畢業後建立了初創公司,通過不到20美元的保溫睡袋,就拯救了22個國家約30萬早產兒的生命。這就是設計思維起到的積極作用。什麼是「設計」?什麼是「設計思維」?「如何製造一個更便宜的保溫箱?」這就是設計。「如何在沒有電的條件下讓嬰兒保溫?」
  • 什麼是「全設計」?
    公共設施的門把手為何採用長條形橫槓而非旋鈕式設計?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許多司空見慣的事物其實都蘊含著設計師的巧思。今天,時尚芭莎藝術為你介紹什麼是「全設計」。「全設計」(Universal Design)這一概念由誕生至今不過短短40年,但其應用已遍布各個領域,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 UI設計的工作範疇有哪些?UI設計是做什麼的?
    UI設計的工作範疇有哪些?UI設計是做什麼的?原創 平面設計獅 2018-02-07 10:34:17當我還是一枚單純的p圖師的時候,誰要是叫我美工,我是拒絕的!我跟他們講,我是設計師,是能duang的一下就加特效的設計師。
  • 平面設計到底是做什麼的?
    最怕一堆親戚圍著我們問「你是學什麼專業的呀?」在我向二大爺一家認認真真的闡述了「平面設計是幹什麼的」之後,他們恍然大明白的說了一句:「噢~就是幹包裝的呀!」1.平面設計才不是就畫個Logo對所有行業來說,Logo是非常重要的,它代表了一個企業的形象、可以提高品牌的辨識度,讓用戶和消費者產生品牌認同感,從而購買他們的產品。
  • 石雕大象是通過什麼設計的呢?設計石雕大象需要考慮什麼因素?
    石雕大象作為門前屋中的擺件是很常見的,我們知道,在製作石雕象之前,需要先對石雕象進行設計,只有設計出了圖稿,雕刻師們才能夠根據圖紙在進行製作,才能做出合格完美並且勻稱的大象來。那麼石雕大象是通過什麼設計的呢?設計石雕大象需要考慮什麼因素?
  • 什麼是微內核架構設計?
    阿里妹導讀:作為一名Java程式設計師,相信同學們都聽說過微內核架構設計,也有自己的理解。那麼微內核是如何被提出來的?微內核在作業系統內核的設計中又有什麼作用?本文從插件化(Plug-in)架構的角度來詮釋微內核架構設計,通過微內核架構和微服務架構的對比,分享其對微服務設計的參考意義。
  • 什麼是裝修設計軟體?裝修設計軟體有哪些?
    什麼是裝修設計軟體?裝修設計軟體是一種電腦設計軟體的統稱。這種軟體需要在電腦上運行使用,進行網站頁面和畫面的設計工作。用通俗的說法就是能做成裝修圖紙的軟體,包括平面圖結構圖效果圖等。裝修設計軟體是當前功能最強、效果最好、最受用戶歡迎的裝修設計軟體。
  • 除了設計,景觀設計公司還能做什麼?
    當傳說中的2020年即將成為歷史,景觀設計公司除了景觀和設計,還能做些什麼?(「行走的風景·中國城鄉理想生活方式」論壇現場圖)怡境20周歲完成怡境怡景怡人怡心四進階20年前,彭濤辭去公職,憑著滿腔熱愛,與兩名夥伴成立景觀設計公司。20年過去,三人行變成千人團隊,怡境壯大到不再專職景觀設計,而是有了更宏大的目標——構建理想生活生態圈。
  • si設計是什麼意思?si設計需要了解哪些原則?
    一、si設計是什麼意思?通俗來講,si設計也叫連鎖店面空間設計。SI設計的實質是通過系統化,模塊化,標準化的整體設計思維,來進行連鎖店面品牌形象設計和管理。讓店面設計擺脫每開一家店都需要重新設計一次店面,形成類似工業化流水線一樣生產門店,提升開店的效率和統一店面形象。
  • 複式小戶型設計方式及特點是什麼
    複式小戶型設計方式及特點是什麼?我想越來越多的人想知道答案,主要是大家都喜歡複式小戶型這種房型,很適合年輕人的生活理念,符合年輕人的新潮,所以在購房的時候,這種購房群體在逐漸的增多,但是這種戶型的設計也是不一樣的,那複式小戶型設計方式有什麼你知道嗎?
  • 什麼是設計思維,我們該如何運用?
    最近學習了設計思維,現在從三個方面來分享我所學到的。 一什麼是設計思維:設計思維是通過提出有意義的想法來解決特定人群的實際問題,這裡的特定人群其實指的就是我們的客戶。二為什麼會有設計思維這個概念呢?因為大部分的創業者都只是源於衝動和模仿,其實並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客戶需求什麼,就像當初我剛大學畢業沒有找工作,就一頭扎進創業的隊伍一樣。三怎麼樣應用設計思維來創業呢?內容很多,我就分享我以為最重要一點。
  • VI設計失敗的表現和原因是什麼?
    儘管目前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都意識到VI設計對於品牌建設的重要性,但是有很多公司的VI設計其實是不成功的,並沒有真正達到預期的效果。那麼VI設計不成功的表現有哪些?具體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下面品牌vi設計公司為大家介紹。
  • 設計分享,Sustainable Design環境可持續設計是什麼?
    (也稱為環境意識設計,生態設計等)是設計物理對象,建築環境和服務以符合生態可持續性原則的理念。設計項目,包括新材料,綠色技術,回收和循環經濟項目。在設計界,可持續性已不再是制約因素,相反,它已成為起點。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目標是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減少浪費並創造健康,生產性的環境。本文將分享15例最新的可持續設計。
  • 設計的本質是什麼
    設計無處不在。城市裡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公園街區、路邊花壇·······農村中錯落的梯田、蜿蜒的溝渠、窄窄的石板路·······都可以說是設計的產物。每個家庭居室家具的擺放都充滿著設計的思想。設計不是神秘的存在,而是如影隨形,時刻和我們每個人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