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無處不在。城市裡隨處可見的高樓大廈、公園街區、路邊花壇·······農村中錯落的梯田、蜿蜒的溝渠、窄窄的石板路·······都可以說是設計的產物。每個家庭居室家具的擺放都充滿著設計的思想。設計不是神秘的存在,而是如影隨形,時刻和我們每個人在一起。
但現代意義上的「設計」概念出現得並不早,大約在20世紀。1976年版的《紐曼現代英語詞典》對「design」的定義是:「設計,名詞,裝飾性圖案(a decorative pattern);動詞,發明和創造(to invent and bring into being)。」這是當時最常用的詞義。從數百萬年前的原始人用於謀生與「設計」的石器算起,設計與人類一直是相伴相生的。設計在人類改造自然的同時,也更加提高了對生產生活的滿足感。
現代設計不可脫離數百萬年來人類與設計相關的活動與智慧的積累,同時又與現代藝術、科技以及經濟發展有著更加密切的聯繫。設計的首要目的是實現設計對象的功能,也就是要「有用」。「有用」對科技有著天然的需求,科學技術是實現設計有用性的最有效推動力。在「有用」的基礎上,再上一個臺階的話,就要求設計是「美」的,要有美感。設計的美的要求與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在大眾的眼裡,藝術是創造美的,甚至是美的化身。不管東方還是西方,現代設計都脫胎於美術,西方的設計與素描淵源很深,中國現代設計的淵源就在工藝美術,可見設計與藝術本來就是一個統一體,實際上,設計就是藝術的表現形式之一。尤其是「工藝美術」,既是一種藝術形式,又有工程技藝的科技含量,實在是體現了美與技術的有機結合。
隨著工業化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到來,設計與經濟的互動更加頻密。一方面,經濟的發展使設計成為產品的要素,設計的好壞成為產品是否能受到市場歡迎的關鍵因素,難以想像一個沒有設計感的產品走向市場。另一方面,經濟的發展同時為設計提供了施展拳腳的舞臺和空間,促進了設計本身的提升和發展,使設計有了更高的平臺、更廣的視野和更深的內涵。
這就是現代設計,它不是孤立的,而是與藝術、科技、經濟密不可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設計的本質是人,而不是產品,設計是產品的靈魂。在現代社會,為「用」而設計僅是設計的初級階段,設計的作用更多地體現在「錦上添花」上,即不僅要求好用還要更美。用是基本功能,美是精緻享受,「用」與「美」的有機結合是人對設計的不同層次的需要,只有二者完美地體現在產品上時,才能激發人的消費欲望,擴大市場,為人類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本文選自《中國藝術》2020年第3期社評
《設計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