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軍五大主力最先成立的是第18軍,然後是74軍,第五軍,以上這三個軍都有一個響亮的外號,第18軍號稱種子軍,第74軍擁有虎賁軍與御林軍等稱號,第五軍被稱之為鐵馬雄師,同時還擁有王牌軍的搖籃的美名。這個稱號在國軍所有部隊中,只有第五軍獲得此榮譽,那麼為什麼?鐵馬雄師第五軍,擁有王牌軍搖籃的美名!
第五軍是在1938年10月成立的,當時的番號是國民革命軍第11軍,下轄第77,第200師,新編第22師,徐庭瑤任軍長,當時的杜聿明擔任200師師長,而這支被譽為國軍第一個機械化軍,就是以杜聿明的200師為基礎擴建的。之後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五軍,而軍長也換人了讓俞濟時擔任(任期時間十四天),之後就由杜聿明代理軍長。

在杜聿明任軍長期間,第五軍還是三個師,但是三位師長皆為國軍中的百戰名將,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榮譽第一師師長鄭洞國,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邱清泉,後來廖耀湘任新編第二十二師師長。這四位哪個不是抗戰時期的響噹噹的人物?
然而,第五軍能夠獲得王牌軍搖籃的美名,就是和這個新編22師有很大的關係。這個師在抗戰時期贏得了叢林之虎的稱號,當然了,不是在邱清泉的帶領下贏得此榮譽的,而是廖耀湘。

在崑崙關戰役中,一戰成名的第五軍獲得鐵馬雄師的稱號,而廖耀湘因功升任新編第22師師長,並且在不久後又參加了中國遠徵軍。在異國戰場第200師取得了同古大捷,而廖耀湘率領的新編22師也在緬甸斯瓦阻擊戰中以虛虛實實、機動防禦、逐次抵抗的戰術,擊斃傷日軍4500多人,而自己僅損失2000多人,創造出了戰爭史上又一個奇蹟,斯瓦阻擊戰使新編第二十二師名揚天下。
之後,由於盟軍內部產生嚴重分歧,指揮一片混亂,導致盟軍大敗。英軍逃往印度,在這種情況下,杜聿明率領第五軍從野人山撤回國內,這個地方被當地人稱之為魔鬼居住的地方,進去了,就別想再出來。杜聿明能夠回到國內也是萬幸,但第五軍付出了慘重代價,進野人山時有4萬餘人,出野人山時只有兩萬餘人。

不過,廖耀興的新編二十二師,並沒有和第五軍一起撤回國內,而撤到印度去了,當時還有孫立人的38師。這樣一來,新編22師就脫離了第五軍的編制。
1942年10月,蔣介石下令將駐印度的遠徵軍新三十八師、新二十二師編為新編第一軍,國軍第四個王牌正式誕生,鄭洞國為軍長,孫立人為新三十八師師長,廖耀湘為新二十二師師長,在蘭姆伽換裝美械裝備,接受美式訓練。被稱之為國軍第四大主力的新一軍成立之初,也是由原第五軍新編22師組成的。

在後來大反攻時,新一軍麾下兩個師互相配合,二進野人山,佔領胡康河谷,克於邦、下孟關、攻佔瓦魯班……在整個緬甸反攻戰役中,新編22師給日軍的王牌18師團毀滅性打擊,殲滅敵人20000多,蔣介石的嘉獎電只有三個字:中國虎。不久後蔣介石在以新編22師為基礎下擴編了新六軍,這支部隊也號稱國軍第五大主力,廖耀湘任新六軍軍長。它與新一軍被蔣介石稱為「雙子星座」,在印緬戰場,大敗日軍,共享英名。
國軍最後成立的兩支王牌軍新一軍與新六軍,都是在新編第22師為基礎下擴建的,而新編22師最初是屬於鐵馬雄師第五軍的編制,這也是為何第五軍擁有王牌軍搖籃的美名。不過新編22師也很牛叉,歸第五軍管轄時;第五軍成為王牌。歸新一軍管轄時;新一軍又成為王牌。到了新六軍也成為王牌軍。也可以說新編二十二師專產王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