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深度報導的新媒體不多,請關注全現在
作者 | 曾不錯
全文共 5279 字,閱讀大約需要 10 分鐘
2013年8月10日,日照,一名考生從考級考場走出,牆上掛滿「優秀」小朋友的照片。圖片:視覺中國
中國從來不缺神童,只缺乏對神童的想像。今年夏天一對「神童CP」 橫掃熱搜,讓中國神童又有了新模樣。
16歲「AI作詩少女」岑怡諾「一日三作」:日作詩2000首、詞牌300首、15000字小說一篇,擊敗窮其一生作詩42613首的乾隆,成全球詩歌產量第一人。
雲南小學生陳靈石做出碩博水平癌症研究,喜提 「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三等獎,在剛學會寫「癌」字的小學生中如愛因斯坦再世。
前者被奉為中國文壇未來的希望,後者被譽為中國科研未來的曙光。他們被網際網路插上翅膀成為新型神童,又很快被從來不缺人造神話的網際網路驅逐神壇。
岑怡諾被扒出光鮮簡歷通過砸錢注水而成,陳靈石因「父母過度參與項目書文本材料編撰過程」被取消獎項。天才少女不過是被「成功學」傳銷包裝的「產品」,科研神童只是被學者父母言傳身教造假的「木偶」。
實際上,批量生產的「岑某某和陳某某們」早已泛濫成災。
2014年7月9日,在亳州體操訓練基地體操館內,孩子們正在教練的指導下強化訓練。圖片:視覺中國
「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將家長縛於「把孩子速成為天才」的怪圈:別家孩子學會英語字母,自家孩子得通讀英文版《月亮與六便士》;別家孩子學會數數,自家孩子得心算快比計算器;別家孩子學會寫大字,自家孩子得把四書五經倒背如流。
困在怪圈的家長不惜掏重金將孩子塞進各種培訓機構,販賣「神童夢」的畸形培訓機構產業鏈崛起,成為製造神童的第一生產力。家長的「神童情結」和升學焦慮化為剝奪童真的武器、滋生騙局的土壤,沉默的孩子被推上「神童養殖」流水線,成為人造神童。
01////
最強大腦
擁有「最強大腦」是一名合格的神童應具備的最基本素質。於是一些家長放棄主流教育,將孩子送進一家家有著「科學先鋒實驗特色」的培訓機構,練就包括但不限於用屁股感知顏色、1分鐘看完10萬字及蒙眼透視等「大躍進式」神功,以趕超4歲識字數千、6歲可心算一萬以內加減法、8歲精通4國語言、12歲考入大學的「早慧少年」。
2008年7月26日,「三鑫凱茵」校長張學新正給學生講課,身後電視機播放著《家有兒女》。圖片:AFP
全腦教育 | 盯著太陽看,就能透視
2008年,中山市「三鑫凱茵」培訓學校校長張學新自稱發明了一種革命性的方法,可讓學生擁有超乎常人的記憶力,經系統訓練能成天才。具體方法為邊看電視邊讀書,且記住兩種媒介的每個字。張學新稱,培訓後的「神童」看電視時會將屏幕內容同步印在右腦。
電視關閉後,「神童」右腦如受控的錄像機將內容完整回放,能將劇中人物對白、面貌特徵、瞬間表情,甚至舉手投足都複述和表演出來。「神童」同時還能「看物成劇」,把所見所聞甚至空想變成一部劇。當神童看文章《武松打虎》,右腦就能同步出現畫面,還會出現虎嘯聲、武松怒吼聲、風吹山林聲,甚至與場面相得益彰的背景音樂。
張學新正進行動員,大家的終極目標是擁有超人的記憶力。圖片:AFP
早在2002年,號稱研究20多年「將氣功運用於右腦開發」理論的張學新,便在河南新鄉農村貸款創辦「中國第一所全腦教育學校」,開啟批量生產神童之路。
2007年,160名學生被家長以一年3600元學費送進這所奇校。張學新自稱其中有140名神童,7名高級神童,除「看物成劇」外還有透視能力。據《半月談》記者調查,7名高級神童複述電視劇對白正確率不過20%,且完全不具備透視能力,只有10分鐘背誦240字準確率較高。此外,神童還每天堅持寫「神童日記」記錄右腦開發的體悟,其中寫道:「通過盯太陽訓練透視能力」。
這些為接受「右腦開發」培訓從中學輟學的孩子,夢想是考哈佛。
儘管以「全腦教育」為代表的騙局屢遭媒體扒皮曝光、被監管部門依法取締,但這些騙局仍如野草般層出不窮,家長仍枉顧科學,持重金趨之如騖。
被打假數十年的張學新仍活躍於教育培訓行業,高中畢業的他如今頂著諸如「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全腦教育課題組特聘全腦教育專家」和「聖人讀書國際教育研究院院長」的「學者」頭銜大行其道。
2014年8月27日,深圳梧桐山,正在讀經的孩子,年齡最小僅3歲。圖片:南方周末
讀經村 | 少小離家熟讀經典,老大回家目不識丁
2004年,3000多所私塾、學堂如雨後春筍遍布全國。據《南方周末》報導,深圳梧桐山下曾是全國最大「讀經村」,一度吸納數千名全國各地放棄主流教育的孩子。2013年,這所「讀經村」出現危機。家長發現讀經數年的孩子雖然可將經典讀得爛熟,但五六年後,部分孩子認字都有問題。
自感被坑的家長紛紛從私塾接走孩子,由於失去每個學生5萬到10萬元不等的學費,一年內至少十所私塾倒閉,失血過多的「讀經村」昔日輝煌不復。
2019年11月8日,北京,一堵牆將母女二人隔開,孩子在室內看書,母親則在教室外等待。圖片:WANG ZHAO / AFP
少年班 | 爭議不斷的「神童搖籃」
陳靈石科研造假一事牽涉的「全國青少年創新大賽」已有逾30年歷史,可追溯至1970年代末。當時為消除「讀書無用論」,追求科學教育,接受「早慧少年」的「少年班」由此衍生。其中九成以上畢業生獲得博士或碩士學位,一度成為最振奮人心的「青春勵志大片」,但此後披露的一系列 「神童悲劇」也讓這條「神童教育」之路受到爭議。
1978年,時年13歲的寧鉑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為中國少年班第一人,被稱為「第一神童」,19歲留校成中國最年輕講師。1998年,寧鉑卻在《實話實說》向「神童教育」開炮:「不應拿這些孩子做實驗」,並強調自己不是神童,否定了過去媒體關於他的報導。不久,早已潛心研究宗教的寧鉑皈依佛門。
寧鉑之後,少年班神童「傷仲永」的悲劇仍在延續。
2歲掌握1000個漢字的魏永康,17歲被中科院錄取讀研,脫離父母后生活無法自理,不久便肄業回老家,幾度離家出走;14歲考入大學的王思涵,畢業時僅英語合格被「責令退學」;11歲考入中科大的謝彥波曾直指諾獎,卻因無法正常處理人際關係,科研路屢碰壁,最終消失於世人視野,類似遭遇的還有幹政,因受精神疾病困擾無法工作,只能回家與母親同住。
幾十年過去了,許多曾開設少年班的高校,如清華北大,在爭議聲中陸續停止招收「早慧兒童」,但少年班的濫觴——中科大,還在繼續。
家長的「神童夢」還在繼續。
2018年5月26日,北京,奧數一對一輔導班,一位家長坐在教室的後排。圖片:視覺中國
2019年1月24日,吉安,遂川縣泉江鎮的孩子們正在參加珠心算興趣培訓。圖片:視覺中國
2013年10月15日,浙江省杭州市,學齡前兒童正在翻看英文版《仲夏夜之夢》。圖片:視覺中國
2010年5月20日,南京,參加情商培訓中心課程的小學生。圖片:視覺中國
情商培訓 | 「三歲變身社交萬人迷」
類似少年班的「傷仲永」悲劇作為前車之鑑,讓家長意識到一名合格的「神童」不僅智力超群,還得有高情商。於是號稱「三歲就能讓孩子變身社交萬人迷」的兒童情商班在琳琅滿目的培訓班中聲名鵲起。儘管學費動輒數萬元,但焦慮的家長仍選擇花錢把孩子送進這些「教人變人精」的培訓機構。
2011年12月3日,南京,在一家教育培訓機構舉辦的「小巴菲特」財商訓練營中,老師正在給孩子講授金融知識,父母則在窗外觀望。圖片:視覺中國
據多家媒體報導,大部分情商培訓班教師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培訓一個月即上崗,其培訓資質由公司內部決定。內部教師直言:「在培訓中重視銷售多於教學,包裝一些概念,做誇張的噱頭來忽悠,對孩子的教育大多是紙上談兵。」教育專家則表示,市面上的情商教育機構都是為了銷售在販賣焦慮。與其重視孩子的「情商」,家長不如多重視自己的「情商」。
02////
吃苦教育
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嚴師出高徒」等思想的家長,則拾起棍棒對孩子實施「高壓教育」,「虎媽鷹爸」式父母一度滿天飛,還有的則把孩子送進楊永信、豫章學院這類「少年監獄」。這些被蓋章 「智力不夠,吃苦來湊」的孩子如懸崖巖壁的小草,或逆風生長,或隨狂風飄逝。
2014年12月21日,南京,「鷹爸」何烈勝和兒子「裸跑弟」何宜德兩人不畏嚴寒,裸跑參加5.5公裡mini馬拉松跑。圖片:視覺中國
裸跑弟 | 3歲開始的超載人生,超速駛向未來
2012年除夕,本該是一家圍聚團員的日子。而彼時在紐約-13℃暴雪中,時年3歲的何宜德正在父親的注視下哭著半裸奔跑。父親何烈勝將雪夜裸跑視頻上傳網絡後,其「鷹式教育」引發熱議。何宜德從此成為「裸跑弟」,開啟了令人咋舌的「神童生涯」——4歲駕駛帆船出海、5歲開飛機、6歲寫自傳、7歲三次穿越羅布泊、9歲讀完小學。直到去年,11歲的何宜德於南京大學專科畢業。何烈勝稱,這些履歷沒有造假。
實際上,何宜德「神童生涯」的每一步都是何烈勝的精心策劃。《南方都市報》記者梳理父子背後商業版圖發現,自2012年因雪地裸跑被關注後,何烈勝就開始圍繞兒子做一系列商業化運營。2016年何烈勝註冊成立了教育培訓機構「鷹爸公學」,該公司後因涉虛假宣傳被罰一萬元,但至今仍處在業狀態。
今年準備碩博連讀的何宜德在接受《錢江晚報》記者採訪時吐露:「我很累,但我接受了這種方式。」談及對未來的設想,何宜德則表示「自己還沒有想過未來。他(何烈勝)總是說,14歲以後就不管我了,只是我覺得不太可能。」
而在何烈勝對何宜德設計的未來版圖中,「兒子15歲沒進世界前5名校就算失敗」。
2005年12月22日,成都,在徐向陽「步行學校」的訓練營中,「問題少年」咬牙鍛鍊。圖片:LIU JIN / AFP
行走學校 | 被「一千公裡定人生」的少年
2005年,約215名8至18歲名「差生」被送進徐向陽行走學校「吃苦」。所有孩子必須穿迷彩服,在接受軍事化管理和體育訓練的同時,學習文化和技術教育。白天在帳篷裡學習、露天吃飯,晚上則睡卡車。父母試圖通過這種「禁慾式」教育矯治孩子不良習慣、培養其獨立性和學習能力。
這家喊著「一千公裡定人生」口號的特殊機構由徐向陽於1996年創建,打著「擇差教育」旗號紅極一時。該教育機構沒有常規意義上的「老師」,只有和學生同吃同住的「管帶」;文化課學習被軍事化訓練取代;沒有固定教室,只有大卡車。除必須參與「一千公裡行軍」,每個孩子還得接受懲戒教育。
部分行走學校以扇耳光、吃菸絲、電線抽打等手段對學生體罰,有的教員甚至構成故意傷害罪。據《重慶晨報》報導,曾有學生不堪殘暴的體罰手段,以自殘的方式逃離這所「監獄」,並稱「他們把我當動物,不是人」。所謂的老師不具備教學資格,甚至是社會人員。多數接受徐向陽懲罰教育的孩子改變只是一時,走出訓練營後,被壓抑已久的孩子仍然逃課、打架,還有學生被學校開除學籍。
「魔鬼教父」徐向陽之後,「電擊狂人」楊永信之流崛起,創辦新型「少年監獄」。儘管楊永信早已在口誅筆伐下聲名狼藉,但電擊還在繼續。
03////
目標:「上流社會」
2016年7月16日,在天津環亞馬球會俱樂部,少年馬球班的孩子坐在木馬上。圖片:視覺中國
「萬物皆可鄙視鏈」,伴隨家長間日益膨發攀比意識和愈發激烈的競爭形勢,培訓班產業鏈也逃不過這一鐵律。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今年9月一份「教育培訓班鄙視鏈」名單熱傳,曾受熱捧的鋼琴和書法淪為培訓班最低端,冷門又昂貴的課程則備受家長青睞。有人直言:「足球、籃球、遊泳、跆拳道都司空見慣了,現在受家長追捧的是棒球、橄欖球、擊劍、冰球、高爾夫、馬術。」
在這份「鄙視鏈」中,「西方化」和「國際化」的興趣愛好受熱捧,如西洋棋、馬術、高爾夫等。在大多數家長眼中,這些培訓班不過是「培養紳士淑女」甚至「步入上流社會」的捷徑。更多資本與優質人脈附著在相關領域之上,一些家長不惜花費重金,也要讓孩子躋身其中。
2016年7月17日,在天津環亞國際馬球俱樂部,一名男孩正在看比賽前的獎盃。在天津郊區,有一個中國最大的馬球俱樂部,天津環亞馬球會俱樂部。越來越多富裕的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這裡學習馬球和其他馬術活動,提前為他們以後進入美國和英國的頂級大學做準備。圖片:視覺中國
2018年8月5日,北京,夏天驕陽似火,室外地表溫度逾60℃,7、8名小摩託車手在教練陪同下,全副武裝練習。儘管孩子們衣服溼透,卻無人停下來,他們中年齡最小僅3歲多,最大的也不過7、8歲。談及送孩子來此培訓的目的,家長表示:「希望通過這種教學式訓練,人與車之間及時的反饋,孩子學會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並在騎行中明白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圖片:視覺中國
2019年8月1日,昆明,營員咬筷子練微笑。暑假期間,孩子被家長送去參加「小小飛行員」航空軍事夏令營的兒童們在昆明航空科普基地學習航空知識。圖片:任東(雲南分社)/中新社/視覺中國
2012年9月19日,青島,正在練習擊劍的孩子,臉上已經分不出是汗水還是淚水。圖片:視覺中國
一棟窗戶掛滿輔導班廣告的商業樓,其中出現「培養情商」、「開發腦力」的新型輔導班廣告。圖片:視覺中國
剖開虛無的「神童夢」,內裡是蒙蔽人心的功利教育和滲透已久的應試焦慮。家長將自身對成功的欲望投射於自我意識還未覺醒的孩子身上,焦慮化為尖刀將童真和個性從孩子身上拆解。他們是不同的孩子,卻有著相似的面孔,成為被操縱的「產品」,滿足父母的私慾。
神童不是家長一天就能催熟的,悲劇也不是一天釀就的。每個孩子像一棵棵樹,有的是蘋果樹,有的則是梨樹,神童也不過是其中一棵。蘋果樹照搬神童樹的生長模式來培育,也不會被塑造成神童樹,只會因「水土不服」而迅速枯萎。
被剝削童年的人造神童,你們還好嗎?
全現在原創稿件。歡迎轉載,請後臺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