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球上生存過的每一個生命,都會在世間留下屬於他們的痕跡,一顆牙齒,一段骸骨,甚至是一枚腳印,看似微小又平凡,但在如今的科技水平下,科學家們都能根據痕跡推算出主人生前,作為曾經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霸主,恐龍們曾經留下過什麼痕跡呢
化石中有一個專門的分類叫「痕跡化石」比如保存了生物的足跡,巢穴和排洩物等,這些化石雖然不像實體化石那樣醒目,但卻記載了骸骨不能展示出的其他信息
雖然很難保存,但在1億多年前,恐龍們還是留下了一些珍貴的化石證據,這其中就有一個著名的"史前冤案",偷蛋龍這種恐龍想必大家都不太陌生,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偷蛋龍每天就是靠偷吃其他恐龍蛋為生的恐龍
實際上,這種恐龍並不是以蛋為食,卻背負這個有點貶義的名字近百年,那麼它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一般來說,物種的命名通常和第一次發掘有密切的關係,偷蛋龍也是如此,1923年探險家安德魯斯在蒙古戈壁沙漠地區發現了一窩恐龍蛋
在窩的周邊有許多原角龍的化石,而在窩的上面有一隻獸腳類恐龍但由於這個獸腳頭骨比較破碎加之以前的研究沒有那麼精準,就錯把這窩蛋錯認為了原角龍的孩子
而上邊這隻獸腳類恐龍當做偷蛋的賊,被命名為偷蛋龍,至此之後很多年類大家都認為偷蛋每天都在幹著偷恐龍蛋的勾當,這個盜名一背就是幾十年
直到70年後,古生物學家發現新的偷蛋龍化石標本
並發現保存更為完好的偷蛋龍化石標本,才得知當初發現的偷蛋龍標本中被誤以為是屬於原角龍的蛋,其實是偷蛋龍正在孵化的自己的蛋
這才真相大白,原來偷蛋龍並不偷蛋,它們其實是充滿母愛甚至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蛋而獻出生命的偉大母親
經管古生物學家已經為偷蛋龍翻了案,但根據國際動物名命法規定,偷蛋龍的名字是不能夠改變的,除非最初的命名者(安德魯斯)肯主動勘誤,但當時的命名者早已不在人世,所以偷蛋龍這個「小偷」的名號就改不過來了
不過這個標本還幫助了古生物學家還原了恐龍的生育過程,高精度的研究還分析了蛋殼裡的胚胎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