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阿姆斯特朗而言,昨天是非常黑暗的一天。北京時間昨天上午,7屆環法自行車賽冠軍、美國名將阿姆斯特朗被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宣布剝奪七冠王榮耀,同時還將終生禁止其參加自行車賽事。之前不久,阿姆斯特朗發表聲明,表示「厭倦」與反興奮劑機構之間的拉鋸戰,也被定義為他變相默認自己服用興奮劑。
七冠王「受夠了」
即使是在阿姆斯特朗全盛時期,關於他服用禁藥的謠言也從未平息過。在他2008年復出後,美國的聯邦調查局及食物與藥物監察局就曾嚴密調查他是否涉及使用違禁藥品。在調查過程中,「車王」的前隊友包括漢密爾頓以及當年美國郵政車隊的車手喬治·辛卡皮都願意充當「汙點證人」,指證阿姆斯特朗曾使用違禁藥物。
辛卡皮於2001年5月告訴聯邦調查局,自己與阿姆斯特朗都注射過EPO(一種通過促進血紅細胞生長來增加耐力的興奮劑),他們還曾在備戰時期一起討論過服用睪酮的問題。此前,另一位前郵政車隊成員漢密爾頓爆料,稱親眼看見阿姆斯特朗在1999年首次奪得環法冠軍時使用了EPO。
雖然有兩名人證,但由於缺乏足夠的物證,美國聯邦調查局最終於今年初宣布放棄對阿姆斯特朗的調查。但美國反興奮劑機構聲稱,他們不會停止對阿姆斯特朗的調查。
經過了多年的調查、起訴和辯解,阿姆斯特朗終於「累了」。阿姆斯特朗於8月21日向美國聯邦法庭提交了反對美國反興奮劑機構調查的訴狀,但該法院以不便幹預為由駁回了反訴,這就為美國反興奮劑機構繼續調查阿姆斯特朗鋪平了道路。於是阿姆斯特朗在北京時間昨天發表聲明,在經過多年的抗爭後,自己已經「受夠了」,是時候不受幹擾地繼續投入到為抗癌患者們的工作當中了。阿姆斯特朗是一個癌症基金會的創始人,該組織將在今年10月迎來15周年慶典和累計將近5億美元募捐的裡程碑時刻。
阿姆斯特朗在聲明中還強調,自己始終是清白的,「我覺得,唯一的證據就是上百瓶我獲勝後提供的尿樣。我使自己儘量去配合他們,在比賽時是這樣,不在比賽的時候也是這樣。血檢,尿檢,無論他們要求什麼我都提供了。但是如果最終美國反興奮劑機構根本就不考慮這些實際證據的存在,那麼我這樣做的意義就蕩然無存了。」他同時也堅稱,美國反興奮劑機構無權剝奪他的冠軍頭銜。
冠軍也沒了?
在阿姆斯特朗通過律師宣布放棄與美國反興奮劑機構的抗爭後,該機構隨後迅速宣布將剝奪阿姆斯特朗在環法大賽中獲得的七冠王榮耀。但這也讓人疑惑,畢竟最終能剝奪一個人冠軍頭銜的,理論上只能是賽事的主辦方,也就是國際自盟。而且阿姆斯特朗在個人聲明中也反覆強調,如果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宣布剝奪他的冠軍頭銜,將是違法行為。
國際自盟也給出了自己的說法,「無論是什麼原因,美國反興奮劑機構都沒有權利裁決此事。在阿姆斯特朗先生在聯邦法院提出訴訟後,國際自盟、美國自行車協會都已經明確表示只有國際自盟具有處理此事的專屬權利和司法權利,而不是反興奮劑機構。」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說:「美國反興奮劑機構是一個負責調查運動員服用禁藥的非營利性組織,並沒有權利提起刑事指控,但是它可以剝奪服用違禁藥物的運動員的冠軍頭銜,並且對他們實施禁賽懲罰。並且還表示了國際自盟可以對此事提出上訴,來明確如何處理此事。」世界反興奮劑組織隨後宣布支持這一舉措,指出「美國反興奮劑機構有權做出如此處罰。」世界反興奮劑機構主席約翰·法赫伊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說,阿姆斯特朗決定放棄抗訴,表明他承認指控「有的放矢」。
禁藥讓自行車運動蒙羞
■課外閱讀
其實,一直以來環法都是興奮劑的「重災區」。如果阿姆斯特朗最終真的被剝奪了1999至2005年七屆環法車手總冠軍,那麼在過去14年中就有高達9個車手總冠軍因禁藥被剝奪榮譽。
2006年,美國車手蘭迪斯在奪得總冠軍後不久就被查出藥檢陽性,隨後被剝奪了冠軍頭銜並被禁賽兩年。今年年初,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正式對西班牙車手康塔德處以禁賽兩年的處罰,同時剝奪其2010年環法自行車賽個人總冠軍頭銜。此外,近十年的每屆環法賽都不斷爆出興奮劑醜聞,烏爾裡希、巴索、維諾庫羅夫等車壇名將都捲入過興奮劑事件中。2004年,義大利著名車手潘塔尼猝死案至今仍被人所質疑。
車王神奇的一生
■歷史課
現年41歲的阿姆斯特朗1992年轉為職業車手,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創造過無數輝煌,堪稱公路自行車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巨星。1996年,阿姆斯特朗被診斷出睪丸癌,只有50%的機率存活。但隨後一年,他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化療和生活,竟奇蹟般戰勝了死亡的威脅,並再次出現在了環法賽場上。此後在這項世界上最富盛名、歷史最悠久的公路自行車賽中,他1999至2005年連續七次奪得車手總冠軍,一時間成為自行車運動乃至整個世界體壇最具影響力的明星之一,不僅僅是因為他在環法中的七連冠奇蹟,更是因為他戰勝病魔的精神以及場外閃耀的人性光輝。
為了拯救「瀕死」的環法,阿姆斯特朗於2008年宣布復出,這位傳奇車手的回歸讓環法重新受到關注,自行車運動終於又有了自己的國際明星,美國媒體甚至將他的復出定義為體壇最偉大的復出之一。復出之後的阿姆斯特朗未能再續寫輝煌,在2009年的環法大賽上取得了第三名。
從默默無聞到嶄露頭角,卻在最好的年華遭遇癌症打擊,並非所有人都能夠承受從希望到絕望的轉變。就像倫敦奧運的口號「激勵一代人」一樣,阿姆斯特朗確確實實激勵了無數人,如今無數人心目中的神話竟以這樣的方式告終,對整個世界體壇都是一個沉重的打擊。阿姆斯特朗本人也在聲明中稱:「今天對於熱愛體育的人士來說是悲傷的一天。」
心中有鬼,才疑神疑鬼
■言論
阿姆斯特朗的事件,對於體育界而言不亞於一顆炸彈爆炸,對於美國體育界而言,更是一場災難。和當年女飛人瓊斯公開承認服用禁藥相比,阿姆斯特朗欲拒還迎的態度,給事件增添了很多的謎團。
其實無論瓊斯還是阿姆斯特朗的事件,都給人們帶出另一個疑問,他們在體育生涯的高峰期,都曾接受過上百次的藥檢、血檢,無一有問題,這也是阿姆斯特朗在聲明中最堅持的一點。而本最應該相信科學檢測結果的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卻選擇了無視這些結果,苦苦追尋能證明阿姆斯特朗使用興奮劑的人證。到底當年的藥檢是怎麼通過的呢?為何在藥檢從未出現任何問題的人身上,反興奮劑機構卻像發現了有縫的雞蛋一樣死叮不放?他們是否早就知道了各種的奧妙呢?
在體育界早就有一個公開的秘密,就是研發新興奮劑和反興奮劑試劑的,其實是同一批實驗室,但新藥永遠都在檢測劑之前面試。所以無論瓊斯還是阿姆斯特朗,在全盛時期從未在藥檢上出過漏子,卻一直被很多反興奮劑機構死咬不放。這些實驗室一直在致力尋找人證,因為他們也知道,時間流逝了這麼多年之後,根本不可能從物證上立論。美國反興奮劑機構苦苦追殺阿姆斯特朗兩年多,即使在連以神通廣大著稱的美國聯邦調查局都放棄後,依舊沒有放棄追逐事件的真相,這種毅力,僅憑「懷疑」兩個字就能堅持嗎?還是說大家心裡都有數,只不過是拿不出證據,最後徹底把人逼得累了、瘋了,自己承認或默認算了。事件的經過幾乎和對付瓊斯的手段一模一樣。事到如今,阿姆斯特朗承認不承認服用禁藥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反興奮劑機構應找出更好的檢查方法,而不是追打。
南方日報記者 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