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發展情況探討

2020-11-24 電子發燒友

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發展情況探討

佚名 發表於 2020-04-20 10:32:24

1951年4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務院作出《關於航空工業建設的決定》,這是新中國航空工業的原點,也是航空發動機事業發展的起點。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這是2020年中國人民奪取新冠肺炎疫情勝利的生動寫照,我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製亦是如此。

建國之初,黨中央、毛主席高度重視航空工業,新中國航空工業在抗美援朝的烽火中誕生。在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航空工業在國防建設上總是佔據領先地位。

1958年2月12日,毛澤東來到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廠(現中國航發黎明)視察。

雖然建國之初的航空工業基礎非常薄弱,但作為國家重點工程,航空發動機行業很快從修理、製造備件發展到仿製蘇聯發動機,而且仿製成效十分明顯——

1.我國第一臺航空發動機M-11ФР活塞式發動機按照全套蘇聯製造技術資料試製,於1954年順利通過國家鑑定試車。

2.按照蘇聯技術資料仿製的渦噴-5發動機於1956年首飛,成為我國第一臺噴氣發動機。

3.以渦噴-5發動機為基礎進行縮放設計的噴發1A發動機於1958年首飛。

1958年,研製人員生產渦噴-5發動機。

眾所周知,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複雜、最精密的工業產品之一。正是因為其高度複雜性,再加上發達國家技術裝備迭代較快以及特定的歷史因素、國際環境,我國航空發動機的仿製是成功的,但自主研製卻走了一段充滿艱辛曲折的道路。

我國航空工業是從仿製蘇聯機種起家的,但蘇聯只教會我們如何「仿」,並沒有教會我們如何「研」。同樣,我們引進其他國家的機種,他們不僅不教我們「仿」,而且防著我們「研」,出口給我們的大多是當時二三流甚至即將淘汰的產品。加之我們工業基礎薄弱、技術儲備不夠以及種種因素,雖然也曾想衝破這個「仿」字,走出「研」的路子,但始終沒有實質性的突破。

更令人痛心的是,由於養成了仿製的習慣,許多人對仿製的技術和管理是熟悉的,但對自主研製的規律性認識不夠、探索也不夠。上世紀90年代前的航空發動機發展史,幾乎是一部仿製生產史,自行研製雖曾有過幾個型號,但因缺乏長期規劃、投入強度不夠和研製周期長、失去使用對象等原因,最終都未能定型列裝,僅有少數改型的發動機投入使用。

陽光總在風雨後。在長期實踐中,我們也得出寶貴的重要共識:「單純仿製只能救急,不能救窮,仿製像花瓶裡的花,沒有根,不能產生第二代」「先進技術是買不來的、討不來的」「沒有核心技術,必然受制於人」……從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開始,黨中央啟動了一批高新裝備研製,航空發動機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時期,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型號研製取得豐碩成果——

崑崙、太行、玉龍等重點型號經過艱苦努力終於研製成功。

軍用航空發動機實現了從第二代向第三代、從渦噴向渦扇、從中等推力向大推力的跨越,為航空發動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配裝國產C919大型客機的長江1000立項研製,民用航空發動機發展也邁出了關鍵步伐。

航改燃氣輪機成功實現了工業運轉,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航空發動機裝配工人正在現場忙碌。

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富國強軍戰略高度出發,作出了實施「航空發動機及燃氣輪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成立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的重大戰略決策。中國航發成立以來,始終把研製出獨立自主、技術先進、質量可靠的航空發動機作為主責主業,全力以赴突破航空發動機瓶頸,一批重點型號取得階段性成果,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明媚春天。
責任編輯;zl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陷入困境,現狀如何?
    在我國的航空領域一直存在一個說法,那就是航空的發動機會存在很大的問題,也就導致了我國的航空發展一直停滯不前,所以想要我國航空迅速發展起來,就必須要解決航空發動機的問題。而在前段時間,有人說我國航空發動機主要是因為材料不好,但這種說法其實有些片面,因為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不能僅靠發展材料來解決問題。
  • 好消息,我國航空發動機技術突破,渦扇15發動機反超了
    我國當然也不例外,雖然在有些地方的發展比不上西方國家,但是,我國一直堅持著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不管是在經濟或是科技上,我國從未停止過發展的腳步。尤其是在我國航空軍事這兩方面,因為起步較晚,所以很多關鍵零件還是得靠進口才行,就拿我國生產的殲-20來說,雖然早已投入軍隊使用,但是,由於核心技術還未被我國攻破,所以,到現在為止還沒能批量生產。
  • 從航空發動機看航空動力的當下發展熱點及發展歷程
    、產品和專業這三個要素相結合,去勾勒航空動力的發展簡史。18世紀後期,熱力學以及作為熱力學分支的工程熱力學誕生,奠定了航空動力事業的科學基石。1937年,留裡卡提交航空噴氣發動機設計方案和論文。1947年,留裡卡和他的團隊研製出蘇聯首臺噴氣發動機,並在蘇-11戰鬥機上首飛成功。同時,結合仿研英、德產品,蘇聯實現了航空發動機的自主發展。
  • ...發瀋陽發動機研究所與西北工業大學共建「航空發動機衝擊動力學...
    學校黨委副書記張駿代表學校致辭,感謝中國航發瀋陽發動機研究所長期以來對學校建設發展給予的支持。他表示,我國航空發動機事業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此次聯合實驗室的成立,將有助於雙方共同把握先機,面向航空發動機事業發展的未來,瞄準學科前沿,選擇特色課題,集中資源優勢,開展關鍵技術領域內的探索性和應用基礎性研究。
  • 到底是什麼原因在阻礙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過幾年或將遍地開花
    航空發動機主要分為了兩大類;軍用和民用。我國的軍用發動機可以說是發展比較全面,性能也與國際一流發動機相差不大,可是民用發動機,和國際一流水平就拉開差距了。我國航空發動機之所以和國際一流水平的發動機存在差距,主要是一些小的細節方面沒有做好。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就是這個道理。話說回來了,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速度整體偏慢,不能完全說是哪個環節的問題,在上個世紀我們的航空發動機的認知和重視程度都有比較大的偏差,所以才造就了今天的局面。
  • 清華大學航空發動機研究院揭牌成立
    清華大學航空發動機研究院將以「夯實基礎,引領未來」為宗旨,實施 「軍民深度融合」和「開放合作」發展戰略,探尋我國航空發動機自主研發技術路線,為實現下一代「高、遠、快、智」航空發動機提供基礎理論和核心技術,力爭成為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航空發動機理論技術創新基地和高端人才培養基地。
  • 我國航空發動機到底怎麼樣,問題在哪裡?
    相信關心航空工業發展的小夥伴們都聽過一個有意思的結論;我國航空發動機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導致的。這樣的說法有些道理,但是有點片面了。我國航空發動機有時候確實會有一些材料上的問題,但是材料上的原因根本不是主要問題,想解決航空發動機這個問題,不能單純的靠發展材料來解決。
  • 從航空發動機看航空動力的當下發展熱點及發展歷程 | 深度好文
    18世紀後期,熱力學以及作為熱力學分支的工程熱力學誕生,奠定了航空動力事業的科學基石。05以蒸汽機為航空動力裝置的探索 作為「萬能的原始動力」,以蒸汽機為動力裝置的飛機設計先後出現。德國人漢斯·馮∙奧海恩因於1935年獲得軸流-離心組合式壓氣機渦噴發動機的專利,1938年獨立研製成功軸流-離心組合式壓氣機渦噴發動機,次年,配裝此發動機的亨克爾飛機公司的He178飛機首飛,航空噴氣時代開啟。13 蘇聯的渦噴發動機發展1929年,斯捷契金提出噴氣發動機的設想。1937年,留裡卡提交航空噴氣發動機設計方案和論文。
  • 中國航空發動機公司成立 瞄準航空發動機自主創新
    作為實施航空發動機專項的責任主體,中國航發對走出一條自主發展的道路充滿信心:「實現航空發動機從測繪仿製到自主創新的戰略轉變,實現我國由航空大國向航空強國的戰略轉變,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實現這一目標。」
  • 飛機搭載汽車發動機 通用航空裡程碑式探索
    飛機搭載汽車發動機:一項推動國內通用航空發展的事業  在當前國際航空界,通用航空正在成為航空業發展的大趨勢。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有20多萬架通用航空飛機,每年創造1000億美元直接經濟效益,巴西、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也擁有萬架以上的通航飛機。
  • 2020-2026年中國航空發動機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二、世界航空發動機產業市場規模    三、航空發動機競爭格局分析    四、航空發動機國際主要國家發展情況分析    五、航空發動機國際市場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第二節 航空發動機行業國內市場分析    一、航空發動機國內市場發展歷程    二、航空發動機產品及技術動態    三
  • 為發展我國兩彈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郭永懷
    為發展我國兩彈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郭永懷 (1909—1968 ) 李家春 李成智     郭永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他和力學家們運籌帷幄,認真研究了近代力學的發展方向,制定了學科的近期發展規劃和遠期奮鬥目標,使我國力學學科的面貌大為改觀,特別是近代力學科學一起步就有很高的基準,只短短的幾年功夫,在某些方面就已接近於世界先進水平。   辛勤培養科技人才   早在回國以前,郭永懷就同談鎬生探討過回國後如何培養力學人才的問題。
  • 張兵會見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航空發動機研究院院長甘曉華
    昨天上午,市委書記張兵會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航空發動機研究院院長甘曉華一行,並就深化項目合作等進行座談交流。  張兵對甘曉華一行來嘉興考察訪問表示歡迎,並簡要介紹了嘉興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張兵說,嘉興是革命紅船起航地,位於長三角的中心腹地,是江南文化發祥地、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舉辦地,正奮力打造踐行新發展理念的示範地。
  • 國之重器:航空發動機發展歷程及產業特點解讀
    航空發動機具有研製周期長,技術難度大,耗費資金多等特點,當今世界能夠獨立研製航空發動機並形成產業規模的也僅僅只有中、美、俄、英、法等五國,其中軍用航空發動機被美、俄、英主導。本文詳細解讀航空發動機的發展歷程及產業特點。
  • 雁城大家·情懷 劉大響:奮戰中國航空事業的「爭氣臺」
    詳細內容 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國之重器,被譽為「皇冠上的珠寶」。在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時代,產品研發周期以周作為計量單位。但是航空發動機呢,15年的研發打底,20-30年才會出新一代。作為我國航空動力界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在航空動力行業已辛勤耕耘了58年。
  • 航空發動機介紹及其發展史
    ,作為飛機的心臟,不僅是飛機飛行的動力,也是促進航空事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人類航空史上的每一次重要變革都與航空發動機的技術進步密不可分。 P2 20世紀30年代後期:渦噴/渦扇發動機 20世紀30年代後期到20世紀40年代初,噴氣發動機在英國和德國的誕生,開創了噴氣推進新時代和航空事業的新紀元。
  • ...全球軍用航空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中國航空發動機...
    2019年全球軍用航空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中國航空發動機市場或有表現  2020-01-23 11:12:38
  • 劉大響院士談航空發動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飛機升空最大的障礙就是動力問題,沒有好的動力就不可能有好的飛機,動力在飛機的發明和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發動機不僅是飛機的一個重要的部件,也是推動整個航空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個源動力。
  • 劉大響院士談航空發動機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飛機升空最大的障礙就是動力問題,沒有好的動力就不可能有好的飛機,動力在飛機的發明和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發動機不僅是飛機的一個重要的部件,也是推動整個航空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個源動力。
  • 2019年度航空發動機公開專利分析
    在中國的18件專利申請人,就有SNECMA公司在中國設立的公司「北京南方斯奈克瑪渦輪技術有限公司」,MTU在中國設立的「珠海保稅區摩天宇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 對於我國航空發動機而言,如果需要進入國際市場進行國際布局,美國、歐洲等是專利布局的重要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