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中國飛機「心臟病」! 劉大響院士談航空發動機

2021-01-08 澎湃新聞
根治中國飛機「心臟病」! 劉大響院士談航空發動機

2020-12-15 11: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編者按

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主辦,中國航空學會承辦,航空知識雜誌社協辦推出「科技民生大講堂——大師講航空」系列共12個視頻,邀請12位航空領域的總師、試飛員及行業領軍人物主講,權威視角講科普,讓社會公眾聽最關心的航空話題、最高端的科技、最前沿的進展。今日第八集,主題《大國動力 | 航空發動機》。

劉大響 | Daxiang Liu

中國工程院院士

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18世紀中葉瓦特發明了蒸汽機,推動了整個歐洲和世界工業革命,但是因為發動機太笨重,沒有辦法裝到飛機上去,所以動力成為了飛機上天的最後的一個障礙。

一直到120年以後的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在機械師泰勒的幫助之下,自己動手搞了一臺,汽油發動機活塞式發動機,為「飛行者」一號裝上了動力,這是人類第一次有動力繼續可控制的一個飛行,雖然當時試飛只有短短的59秒,也只飛了微不足道的260多米,但是這件事就開創了人類航空的新紀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飛機升空最大的障礙就是動力問題,沒有好的動力就不可能有好的飛機,動力在飛機的發明和發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發動機不僅是飛機的一個重要的部件,也是推動整個航空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個源動力。

航空發動機透視圖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從小到大,從測繪仿製到自主研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和成就。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整的航空發動機工業體系,一共擁有5個研究所,十幾個工廠和一系列的配套附件廠。這裡我想特別提到的是「太行」發動機,經歷了30多年的努力,最終實現了渦噴到渦扇,從小發到大發,從二代到三代的三大跨越,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現在我們「太行」發動機,已經裝備部隊並且在進行系列化發展,它已成為我國第三代戰鬥機的主力發動機,我國已經基本具備了自主研製第三代軍用發動機的能力。

中國航發 太行發動機

上世紀60年代,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就提問說,我們的飛機是不是得了「心臟病」問題?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問題儘管在這些年得到了緩解,但我認為整體還比較落後,這種受制於人的局面,實際上還沒有完全的扭轉,甚至還成為了制約我國裝備發展、新機換代的一個瓶頸。

落後就要受制於人,儘管我們能造出很好的飛機,但若沒有好的動力,飛機仍然上不了天。所以我們中央下決心要根治飛機的「心臟病」,這是我們當前重中之重,也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一個大事。世界軍用發動機現在發展了4代:早期的第一、二代在我們國家和世界其他發達國家都已經基本淘汰,第三代發動機是發達國家目前主力戰機的動力,第四代軍用發動機技術性能則更加優秀。民用客機使用的航空發動機已經發展了4代,目前最新的第5代是以英國和法國聯合研製的LEAP-X和美國普惠公司的GTF渦扇發動機為代表的先進發動機。我國自主研製的大飛機C919已經上天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一個重大成就,但是C919使用的發動機仍然是美國GE公司和法國斯奈克瑪公司聯合研製的LEAP-1C發動機。

LEAP發動機

為了牢牢掌握C919飛機研製的主動權,我們國家在大飛機專項認證當中,也安排到自己要國產大飛機的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名為長江-1000,它的主要性能指標與LEAP-1C相近。位於上海的中國商用發動機公司是長江-1000發動機的研發單位,中國商發成立之後,已經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值得我們高興和祝賀,但話又說回來,由於民機要求很高,發動機研製還有需要較長的周期,所以我們並不能掉以輕心。

長江-1000發動機

現代的民用航空發動機性能可以總結為「三高、四低、一強」。三高是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性能,四低是低油耗、低排放、低噪聲、低成本,一強是壽命強,如果要在一個機械上同時實現這些相互制約的苛刻要求,技術難度是非常大的,絕非一日之功。另一方面,建國以來,我們國家基本上沒怎麼研究民用發動機,所以目前來看,我們研製民用航空發動機,在技術劃代上相當於要從第一代跨到第五代,這個跨度就太大。因為如果說我們搞出的發動機水平很低,相當於二、三、四代水平,經濟性就不好那就賣不出去,所以我們必須要做到跟LEAP-X很接近,這才有競爭力。

但是這個對我們是一個巨大的難度和挑戰,所以我們一直認為C919的國產配套型長江-1000發動機今後還有很強的路子要走,對此我覺得我們應該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不能盲目的樂觀,更不能掉以輕心。但是,我也相信,只要我們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要舉全國之力,下定決心,找準重點,打好基礎,突破關鍵,持之以恆,我國自主研製的長江-1000發動機,一定能夠取得圓滿成功。

原標題:《根治中國飛機「心臟病」! 劉大響院士談航空發動機》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根治中國飛機「心臟病」!劉大響院士談航空發動機
    編者按中國科協學會服務中心主辦,中國航空學會承辦,航空知識雜誌社協辦推出「科技民生大講堂——大師講航空」系列共12個視頻,邀請12位航空領域的總師、試飛員及行業領軍人物主講,權威視角講科普,讓社會公眾聽最關心的航空話題、最高端的科技、最前沿的進展。
  •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我國飛機「心臟病」問題必須自主解決
    作為我國航空動力界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發動機專家劉大響在航空動力行業已辛勤耕耘了56年。近日,81歲高齡的劉大響在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作了題為「國之重器,跨越發展」的航空科技報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近300名學生現場聆聽。報告會後,劉大響接受了南都記者專訪。
  • 劉大響院士:發展「飛機心臟」 人才培養是關鍵
    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動力專家劉大響日前參加「暑期院士專家系列科普講壇」時表達出的他對我國航空發動機未來發展的信心。本期「暑期院士專家系列科普講壇」的主題是「探秘國產大飛機的創新『進化史』」,談到國產大飛機,發動機是公眾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劉大響表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發展民用飛機,必須重視發動機的研製。
  • 雁城大家·情懷 劉大響:奮戰中國航空事業的「爭氣臺」
    詳細內容 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國之重器,被譽為「皇冠上的珠寶」。在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時代,產品研發周期以周作為計量單位。但是航空發動機呢,15年的研發打底,20-30年才會出新一代。作為我國航空動力界第一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在航空動力行業已辛勤耕耘了58年。
  • 中國航空發動機為什麼會落後?院士劉大響提出6點看法!
    「皇冠上的明珠」,但卻也是制約中國航空發展的軟肋。我國航空發動機長期徘徊不前,差距與發達國家越拉越大,在制定「2020年航空發動機發展戰略」研討過程中,從事航空發動機研究40多年的兩院院士劉大響提出了自己的6點意見:
  •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發展無人機 規劃要先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發展無人機 規劃要先行 2020-10-16 22: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院士說丨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交通強國使通航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11月9日下午,首屆國際綠色航空科技(重慶)論壇正式開幕,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做了首場主題報告。在他看來,《交通強國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的發布,使通航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而綠色環保通航是世界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 「繼續為中國心鼓與呼」——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的養生經
    文/王明洪中國一航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如今已是 83 歲高齡,但寶刀依然不老2018 年 4 月,劉老應邀在國家工程技術圖書館作了「國之重器,跨越發展」的航空科技報告;6 月,又做客西華大學,為師生們帶來了「我心飛翔—— 為根治飛機『心臟病』鼓與呼」的發言。他寄語西華學子努力奮鬥,「今年我 81 歲了,將逐步退出科研第一線,這是人類不可抗拒的客觀規律。但我願在有生之年,繼續發揮餘熱,繼續為中國心鼓與呼,再貢獻一點微薄之力!」
  • 劉大響、王華明牽手湖南工學院共建院士專家工作站
    5月20日上午,劉大響、王華明院士專家工作站籤約儀式在湖南工學院舉行。紅網時刻衡陽5月21日訊(記者 譚倩 通訊員 伍小樂 鄧昌興)5月20日上午,劉大響、王華明院士專家工作站籤約儀式在湖南工學院舉行。
  • 中國航空發動機弱在哪兒
    目前,世界多國爭相發展第五代戰機,在第五代戰機的「4S」標準中,「超音速巡航」和「超機動性」都主要是由航空發動機的性能決定的。另外在「隱身能力」方面,發動機進氣道的雷達反射量約佔飛機雷達總反射量的1/4,飛機的紅外特性更是與航空發動機密切相關。    中國的航空工業經過60年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
  • 湖南工學院劉大響、王華明院士專家工作站籤約成立
    △劉大響院士、王華明院士與湖南工學院院長羅建華共同籤約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20日訊(記者 唐曦 通訊員 周丹)今天上午,湖南工學院湖南工學院劉大響、王華明院士專家工作站籤約成立。據悉,該工作站的建立,是衡陽高校招才引智的又一重大行動,它意味著以2位院士為首的國內頂尖專家團隊將助力湖南工學院科技創新工作的開展,並共同探索「產、學、研」合作的新形式和新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服務地方經濟建設。
  • C919發動機國產發動機已立項 研發成功尚需時日
    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透露,在C919的專項認證中,已經對發動機的國產研發問題進行了安排,其型號為長江-1000,由中國商用發動機公司進行研發,目前已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但鑑於民用飛機發動機要求更高,因此預計研發還需要較長周期。
  • 大飛機「國產心臟」再有進展 CR929發動機驗證機試車
    多方消息顯示,國產CJ-2000是CR929的發動機之一。CJ-2000又稱長江-2000,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曾透露,國產大飛機C919的國產發動機長江-1000已經取得多項技術突破。記者掌握的情況表明,裝配C919大飛機的國產發動機型號為CJ-1000A。
  • 院士專家為江西航空產業發展把脈
    10月30日晚,「智薈贛鄱——江西航空產業發展院士專家諮詢會」在南昌舉行,會議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張彥仲、劉大響、甘曉華、尤政與省市和航空工業洪都領導共聚一堂,謀劃推動江西航空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 武直10再出新款,先進裝甲和新型噴管,心臟病得到徹底根治!
    熟悉中國航空工業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從上世紀50年代建立航空工業開始,中國自主研發航空發動機一直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主要表現為超重費油推力小壽命短不安全,飛機設計師忍無可忍給了一個比較形象的名字:心臟病,雖然比較俗但是很貼切。
  • 國產大飛機發動機立項,不亞於晶片的自主可控項目,已突破多項關鍵技術
    今日重要性:✨據中國經營報消息,C919的國產發動機已經立項多時,目前正在緊張研發、試驗過程中。據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透露,在C919的專項認證中,已經對發動機的國產研發問題進行了安排,其型號為長江-1000,由中國商用發動機公司進行研發,目前已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但鑑於民用飛機發動機要求更高,因此預計研發還需要較長周期。
  • 到底是什麼原因在阻礙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過幾年或將遍地開花
    聊起我國的航空製造業,讓國人驕傲的產品非常的多,比如說我們的20家族、國產大飛機C—919、以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殲—10。可以非常自豪的說一句,我國在航空領域取得的成就舉世矚目,但是一說起航空發動機,依舊是國人心中的痛。
  •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無人機技術將成智能社會創新風向標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大響等無人機行業專家,以及無人機企業代表出席論壇,探討無人機與人工智慧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和應用。無人機將像手機一樣隨身攜帶本次論壇上,劉大響院士就無人機起飛、回收、航時、隱身等關鍵技術,以及無人機精準化、制空技術、協作協同、微型化、智能化技術發展趨勢進行了精彩的主題演講。
  • 2020中國航空產業大會閉幕 展現江西航空產業優勢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蛟、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周新民做了大會發言,景德鎮市市委書記鍾志生致辭,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羅小雲講話並宣布開幕。開幕式之後,中國航空學會林左鳴理事長,中國工程院劉大響院士、單忠德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張平祥院士(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院長),中國航空應急救援協會籌備組組長劉世江等5位專家做了精彩的大會報告。
  • 飛機搭載汽車發動機 通用航空裡程碑式探索
    飛機搭載汽車發動機:一項推動國內通用航空發展的事業  在當前國際航空界,通用航空正在成為航空業發展的大趨勢。據不完全統計,美國有20多萬架通用航空飛機,每年創造1000億美元直接經濟效益,巴西、加拿大、俄羅斯等國家也擁有萬架以上的通航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