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也可以向善【蔣冀騁】

2020-12-06 湖南日報

  權力也可以向善

  ——談《權力向善——我讀<孫子兵法>》

  

  □蔣冀騁

  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宣稱自己的理論、價值觀和行為都是向善的。

  為什麼?因為善能為人們帶來利益,帶來福祿。

  然則什麼是善呢?從文字學的角度來看,《說文》云:善,吉也。字作譱,從羊,從誩。學者們解釋說,「羊」是供奉上帝、神靈之物,「言」是術士們祈求吉祥的話。術士們用羊和求福的話來向上帝祈求吉祥,故為善。

  從倫理學的角度來看,善是人性,善是道德,善是良心,善是正義,善是品格,善是智慧。

  有了善,人類才有美好;有了善,人類才得以存在。因此,知善、向善、從善、行善,是所有倫理、所有教育的最重要目標,也許是唯一目標。

  知善重要,行善更重要。然則如何行善呢?首先要具備行善的條件。

  第一,要有善心。第二,要有善思。第三,要有善能。第四,要有善行。善心、善思、善能的最終落腳點在善行。沒有善行,一切都是空的。

  然後要有行善的行為。

  首先,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日行一善,集腋成裘。其次,從當下做起。行善不要等待,當下是行善的最佳時機。第三,從不說假話說起。善以真為前提,真不一定都善,但善必真。第四,從維護正義開始。羅爾斯說,善與正義是一致的。維護正義就是維護善。第五,養成善行的習慣。一旦成為習慣,舉手投足皆是善行,惡就無法立足了。

  行善有沒有時地行業的局限?我們認為,時時可行善,處處可行善,應無疑問。而行行業業可否行善?值得一問。政治、法律、經濟、文化可行善,自不待言,軍事以殺伐為目的,可不可以行善?答案也是肯定的。軍事是最高形式的政治,政治可為善,軍事當然也可為善。所不同者,為善的方式而已。為善為惡,在於權力者的心念運用在何處而已,用於善則為善,用於惡則為惡。

  《孫子兵法》一書,歷來的研究者大多將它看做權術、欺詭之書,但其宅心如何,或避而不言,或言而未盡。避而不言者,認為是權術、欺詐之作,故顧左右而言他,不涉及這個問題,大多數研究者是也;言而未盡者,雖涉及宅心,論及仁義,但點到即止,未能引而伸之,觸類長之,司馬遷、杜牧、孫星衍諸先賢是也。

  張君國驥教授,近十年來潛心研究,著《權力向善——我讀<孫子兵法>》,或注其文,或釋其義,或繹其思,或求其理,或探其心,多有建樹,頗能發前人所未能發。尤其能在「兵者詭道」的背後發掘孫子的民本、人道思想,並提出「權力向善」的觀點,振聾發聵,超越前人。孫子的仁義思想,雖則漢唐及清的學者已有所論列,但語焉不詳,未能盡其義。張君繼承中有創新,其廣度、深度、高度超越前人。如果說孫子的民本、人道思想尚有所本,而「權力向善」的觀點,則是張君研究的獨創,他就什麼是權力,權力為什麼要向善,怎樣向善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雖是研究孫子兵法,實則是張君自己數十年從政經驗的概括和總結。他提出的「領導是一種權力,是一種責任,是一種思維,是一種理想,是一種情懷,是一種境界,是一門藝術」諸觀點,既是對「權力怎樣才能向善」的解答,也是「夫子自道」。

  張君學出南開,功力深厚,所譯《元史諸王表箋證》,方便史乘,嘉惠學林,故為學人所重。古人說,學而優則仕,張君仕則能仁心為政,善心決策,執行有力,控制有法,多有口碑。

  張君於執政之餘,鑽研學問,筆耕不輟,既有《清嘉慶道光時期政治危機研究》之制,又有即將付梓的《權力向善——我讀〈孫子兵法〉》之作,皆能於熟知中見真知,於陳說中出新意,為學者所稱道。此仕而優則學者也。

相關焦點

  • 湖南師範大學蔣冀騁率團訪問美國、加拿大高校
    (供稿 湖南師範大學國際交流合作處)4月9日至16日,湖南師範大學校黨委副書記蔣冀騁應邀率團訪問了美國南猶他大學、特洛伊大學,加拿大湯普森河流大學,分別與南猶他大學校長斯科特·懷亞特、教務長布拉德·庫克 、副教務長史蒂芬·亞倫,特洛伊大學校長傑克·哈金斯、副校長厄爾·英格拉姆,湯普森河流大學副校長馬特·米洛維克進行了會見
  • 科技向善,騰訊的全新思考起點
    騰訊主要創辦人之一、前CTO張志東用20年前做QQ的思維,來面對「科技向善」的新徵程。 言外之意是,絕大部分商業世界中的公司都會覺得思考「科技向善」的話題與本身的利潤考量是相悖的,是負擔,因此不太涉及,但實際上,兩者可以結合,甚至藉機放大產品的價值,實現雙贏。 張志東從騰訊的做法舉了例子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 人民日報學術隨筆:史學的「求真」與「向善」
    關於史學的功用,眾說紛紜,但有兩個方面應該是最基本的,這就是「求真」與「向善」。   史學作為研究歷史的一門學問,其存在當然以歷史的存在為前提。歷史是客觀存在的,如何認識已經消逝又具有客觀性的歷史,是史學的首要任務。因此,「求真」是史學的基本功用。正如李大釗所說,「凡學都所以求真,而歷史為尤然。」
  • 科技大爆炸的今天——AI如何向善?
    而「科技向善」所著眼的,正是探索人與 AI 的正確相處之道。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必將帶來顛覆式的進化革命,但機器可視為人類的延伸,卻並不具備天然的善意或者惡意,關鍵在於如何使用。11月9日,第四屆騰雲峰會「在數字世界安然棲」落幕北京。其中,「科技大爆炸——AI如何向善?」
  • 金陵回族世家伍探花: 君子慎獨 立德向善
    &nbsp&nbsp&nbsp&nbsp「家風雋永德潤金陵」南京歷史上的傳統家規之八&nbsp&nbsp&nbsp&nbsp「君子慎獨,立德向善」,這是金陵回族世家伍氏一門代代恪守的祖訓。
  • 科茂廢塑料化學循環入圍2020向光獎丨年度商業向善
    2020年9月11日,由財新國際和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聯合主辦的「2020向光獎丨年度商業向善」評選結束,通過兩周的網絡評審,浙江科茂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憑藉廢塑料化學循環技術方案入圍「年度商業向善TOP10」。
  • 智能時代需要「向善」的技術倫理觀
    人工智慧能夠成為一股「向善」的力量,持續造福於人類和人類社會,但也帶來了隱私保護、虛假信息、算法歧視、網絡安全等倫理與社會影響,引發了對新技術如何帶來個人和社會福祉最大化的廣泛討論。人工智慧倫理開始從幕後走到前臺,成為糾偏和矯正科技行業狹隘的技術向度和利益局限的重要保障。正如有學者所言,要讓倫理成為人工智慧研究與發展的根本組成部分。
  • 賈明軍:擇善而從,向善而行
    (原標題:賈明軍:擇善而從,向善而行) 人人談論起他,都會說到他那可謂傳奇的律途故事
  • 騰訊研究院發布《科技向善白皮書2021》提出人工智慧倫理三大共識
    DoNews1月11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近日,騰訊研究院與騰訊學院聯合發布了《科技向善白皮書2021》,後疫情時代科技如何發展、人工智慧與倫理關係、算法是否會「控制」我們的生活等一系列問題,在白皮書中被詳細探討。
  • 「商業向善,共享質量未來」2020第二屆中國益公司責任力年度論壇在...
    據介紹,本次論壇以「商業向善,共享質量未來」為主題,力圖激發公眾對企業社會責任的關注,推動企業在商業經營的同時,進一步注重實現企業社會價值。「2020第二屆中國益公司責任力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辦  「商業向善」的N個表現形式
  • 人工智慧如何向善——一場科技與哲學的「跨界」對話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題:人工智慧如何向善——一場科技與哲學的「跨界」對話新華社記者董瑞豐人類能否把控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又是否將與人工智慧一起攜手進化向善?(小標題)談技術:人工智慧的「普適性」增強用傳感器收集溼度、溫度、光照度等數據,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提升黃瓜的單位產量,可以媲美有豐富經驗的農業專家;用人臉識別技術打拐尋人,可對人臉成長變化進行模擬建模,幫助多年前走失的兒童認親……由騰訊社會研究中心主辦的騰雲峰會上,科學家與來自哲學、
  • 科技總體向善,支撐著人類向著熵值降低的方向前進
    這一切歸功於科技的發展,靠著科技的力量,人類可以理順周圍的環境,建立一個更為獨立的體系。科技是人類對世界認知的實踐,是構成當前生產力的最主要元素,可以說正是人類的認知阻止了熵值的變大,保持熵值的平衡。科技發展的結果總體造成熵值下降,也就是讓世界越來越有秩序,而不是越來越混亂。
  • 神奇的瀕死經驗,揭開人類向善的秘密
    自從第一次事件發生後,他就發現「人類向善的簡單秘密,就是在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愛與良善,和你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所付出的將一樣多。」此話怎說?重點就是在於那個「回顧一生」的人生重現經過。1975年的一次雷擊,讓雷蒙經歷了第一次的瀕死經驗,並以「對方」的立場回顧了他一生所做出的所有善事與惡事。
  • 神奇的瀕死經驗 揭開人類向善的秘密
    自從第一次事件發生後,他就發現「人類向善的簡單秘密,就是在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愛與良善,和你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所付出的將一樣多。」此話怎說?重點就是在於那個「回顧一生」的人生重現經過。1975年的一次雷擊,讓雷蒙經歷了第一次的瀕死經驗,並以「對方」的立場回顧了他一生所做出的所有善事與惡事。
  • 杞柳,古人借喻人性的植物,孟子的觀點是人性向善還是人性本善?
    而且更有一個經濟上的意義,就是7—8月月份可以收割枝條,剝皮、曬乾、分級、成捆,貯藏起來,用以編制的筐啊籃啊簸箕等等款式新穎種類繁多的容器。但是,在我們的南方地域並不多見,尤其城裡,還是文廟前的小廣場綠植帶,所以既感意外也覺新奇。
  • 從個人隱私洩露到基因編輯嬰兒,飛速發展中如何做到科技向善?
    比如,網際網路大佬馬化騰提出的「科技向善」。簡而言之,意在倡導人類善用科技、避免濫用、杜絕惡用,引導技術和產品放大人性之善。而放眼全球,很多國家以及科技領軍企業都在談論科技倫理,提倡科技應該努力去解決自身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雖然有識之士早就對科技的二重性發出警告,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科技倫理的建構與科技法規的配套遠遠滯後於科技發展。
  • 體現向善價值,給人工智慧安一顆「良芯」
    在昨天舉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人工智慧治理論壇上,針對人工智慧應該如何「負起社會責任」這一話題,國內外30多位專家從技術、倫理、法律等不同角度進行探討,倡議社會各方引導AI體現向善價值,「給AI安一顆『良芯』」。深度融入社會,AI必須「負起責任」人工智慧需要對社會「負責」嗎?
  • 明朝內官權力的擴張進程,越過皇帝,到達權力的頂峰
    宦官的出現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主要負責君王及其家族人員奴役的人,而且宦官最初出現之時,並非我們現代所了解的全是閹人。而是從東漢開始,宦官則被要求全部由閹人來當。這樣看來,這些宦官其實非常的可憐,而且能放棄自己重要的東西,去成為宦官很多都是因為家境貧寒,所以大部分宦官其實命運非常的悲慘。
  • 「後疫情時代」企業如何履行社會責任:向善而為 逐光而行
    數夢工場獲評2020向光獎「抗疫特別貢獻獎商業向善企業TOP10」。圖為疫情期間,數夢工場工作人員在衢州市大聯動中心抗疫現場。因此,我們校友總會從創辦伊始,就根植了商業向善和承擔社會責任的基因。」  年初國內疫情暴發後,中歐校友總會第一時間發起了「中歐人,為愛一起戰」的抗疫項目,在短短的29天裡籌集善款2684萬元,向238家抗疫一線醫院、援鄂醫療隊捐贈了大量全球採購的抗疫物資。
  • 《冒牌上尉》:對於人性和權力的深度挖掘
    《冒牌上尉》劇照關於這部電影的劇情方面小麥就不在此過多敘述了,和上文提到的真實事件基本一致,只是在某些細節方面有所不同,那麼接下來小麥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部電影帶來的一些問題吧~首先是權力對於人性黑暗面的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