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總體向善,支撐著人類向著熵值降低的方向前進

2020-12-05 行者啊

熵表示系統的無序程度,熵增加即系統趨向於混亂。

熱力學第二定律說明孤立系統存在著自發的朝向熵增加的方向運動的自然趨勢,也就是說,這個世界最終會越來越混亂。

然而,這世界並沒有越來越混亂,從人類誕生開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生活越來越複雜,人類活動範圍越來越大,節奏越來越快,但是我們感覺到,人類的行為沒有越來越混亂。

這一切歸功於科技的發展,靠著科技的力量,人類可以理順周圍的環境,建立一個更為獨立的體系。科技是人類對世界認知的實踐,是構成當前生產力的最主要元素,可以說正是人類的認知阻止了熵值的變大,保持熵值的平衡。科技發展的結果總體造成熵值下降,也就是讓世界越來越有秩序,而不是越來越混亂。

人處於一個熵值越來越大的世界,但人作為有序動物,必須維持周邊環境的熵值穩定,才能夠生存下來。

動物利用本能對抗周邊環境的熵值變大,而人除了利用本能以外,還可以利用知識去改變周邊環境。

科技總體向善,使一切變得更加有序。雖然在科技發展的一些階段,有些科技成果似乎造成了大大小小的混亂,但人類總是靠著總體的力量,用不同的手段去扭轉,將這部分偏離拉回正確的方向,回歸熵值降低的大方向。

更加簡潔就是有序,這就是大方向,大道至簡,最深刻的道理適用面最廣,科技也一樣。

其實,一些產品形成潮流就是順應了這個方向。比如蘋果手機的極簡設計,比如特斯拉電動車的極簡設計。

同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更多的設計趨於極簡,更多的架構也朝著簡化的方向發展。然而只有在構成單元更為強大的情況下,才能實現總體的簡化,這就要求各個組成部分更加複雜,整體簡化的代價是組成部分的複雜和強大。如此迭代發展,總有一天會達到內外的平衡。

人類發展呈螺旋式上升,科技總體向善的力量,支撐著人類不斷地朝著熵值降低的方向發展,以對抗更大環境的熵值增加。

相關焦點

  • 科技大爆炸的今天——AI如何向善?
    技術,科技,人類,人工智慧,騰訊,人類是否能養育出富有人文關懷的AI,以使人機攜手進化走向至善未來? 而「科技向善」所著眼的,正是探索人與 AI 的正確相處之道。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必將帶來顛覆式的進化革命,但機器可視為人類的延伸,卻並不具備天然的善意或者惡意,關鍵在於如何使用。11月9日,第四屆騰雲峰會「在數字世界安然棲」落幕北京。其中,「科技大爆炸——AI如何向善?」分論壇邀請了人工智慧科學家和哲學家一起,圍繞人工智慧和技術倫理的現實交集闡發激烈討論。
  • 科技向善,騰訊的全新思考起點
    騰訊主要創辦人之一、前CTO張志東用20年前做QQ的思維,來面對「科技向善」的新徵程。 這有點像很久之前我們就在談「科技是把雙刃劍」的問題,到如今,大公司把對新技術的覺察稱為「不作惡」、「科技向善」,本質上是一致的。
  • 「帕克號」太陽探測器,向著太陽,勇敢前進
    人類對它的讚美和敬畏就流傳於世,也始終對它充滿了好奇和想像。今天,我們知道太陽分成2大部分。這就為人類近距離觀測太陽提供了契機。升空!向太陽前進2018年8月12日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帕克」太陽無人探測器發射成功。
  • 從個人隱私洩露到基因編輯嬰兒,飛速發展中如何做到科技向善?
    人是科技的尺度,價值觀決定著科技的方向。未來新技術還會層出不窮,社會治理面臨的挑戰勢必越來越多。只有完善規則、管好人心,我們才能充分享受科技紅利。比如,網際網路大佬馬化騰提出的「科技向善」。簡而言之,意在倡導人類善用科技、避免濫用、杜絕惡用,引導技術和產品放大人性之善。而放眼全球,很多國家以及科技領軍企業都在談論科技倫理,提倡科技應該努力去解決自身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雖然有識之士早就對科技的二重性發出警告,但令人遺憾的是,目前,科技倫理的建構與科技法規的配套遠遠滯後於科技發展。
  • 騰訊研究院發布《科技向善白皮書2021》提出人工智慧倫理三大共識
    DoNews1月11日消息(記者 翟繼茹)近日,騰訊研究院與騰訊學院聯合發布了《科技向善白皮書2021》,後疫情時代科技如何發展、人工智慧與倫理關係、算法是否會「控制」我們的生活等一系列問題,在白皮書中被詳細探討。
  • 人工智慧如何向善——一場科技與哲學的「跨界」對話
    新華社北京11月12日電題:人工智慧如何向善——一場科技與哲學的「跨界」對話新華社記者董瑞豐人類能否把控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又是否將與人工智慧一起攜手進化向善?未來的人工智慧技術甚至可能創造一個虛擬世界,供人類「試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飛躍說,人工智慧有望讓人類實現「在虛擬世界吃一塹、吃多塹,在現實世界長一智」,通過實與虛兩個世界的平行秩序去創造未來。
  • APP日運 2020.11.25周三 向著希望之光的方向前進
    向著希望之光的方向前進,總是能給人力量的。-- 2020年11月25日天蠍座運勢現在我們都在用快速的方式 "溝通"。你可以像口述一樣快速地把自己的想法發簡訊給別人,而點擊 "發送 "只需要一秒鐘。但這真的是一種好的溝通方式嗎,天蠍座?
  • 量子氣體打破熵值最低紀錄
    量子氣體打破熵值最低紀錄 有望使科學家「聽到」量子系統中微弱信號 2015-08-08 科技日報 聶翠蓉   熵值表示系統的無序性或噪音,溫度最低的量子氣體,熵值不一定最低。論文作者、該校物理學教授丹·斯丹普-庫恩表示,量子氣體達到最低熵值後,人們就能區分出多體量子機械中的微弱聲音。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斯丹普-庫恩團隊將百萬個銣原子捕獲並隔離進真空裝置內,而後冷卻到最低能態。
  • 管理雜談:企業的熵值
    比如,人在青春期,思想激烈而混亂,非常「中二」,這就是熵值增加;等到「五十知天命」,情商穩定、思維定型、人設清晰,就是熵值減弱。 比如,中國歷史有名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論。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晚清時期,隨著社會日漸混亂,社會熵值增加;而秦漢、隋唐、元明時期,隨著國家統一和專制強化,社會熵值減弱。
  • 時間為什麼只會前進,不會後退?古人這句話,領先世界近400年
    時間為什麼只會前進,不會後退?這個問題,很多人都考慮過,但是可能都沒有答案。時間一天一天都過去了,我們永遠也無法回到昨天,迎接我們的都是嶄新的明天。時間穿梭機的想像也在各種作品中出現,可見,人們對時間的探索是非常有興趣的。
  • 愛的熵值
    熵讓我理解了一件事,如果不施加外力影響,事物永遠向著更混亂的狀態發展。比如,房間如果沒人打掃,只會越來越亂,不可能越來越乾淨。為什麼「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就是因為事物維持美好的狀態是需要能量的,如果沒有能量輸入,美好的狀態就會結束。我從此認識到,人類社會並非一定會變得更進步、更文明。
  • 國防科技大學科技創新團隊:衝鋒,向著自主創新高地
    為戰而研,自主創新,國防科大人向著統帥指引的方向,發起集團衝鋒。向著世界科學之巔衝鋒!儘管是假期,但走進計算機學院「天河」大樓,呈現在記者眼前的卻是一番緊張攻關場景。剛剛出差歸來的肖立權研究員,帶著最新得出的實驗數據,拎著行李箱就進了實驗室。「只有不斷創新超越,才能讓『中國速度』越來越快。」
  • 人類科技是要前進,還是要停滯不前?科技最終會消滅人類嗎?
    縱觀人類社會,自從人類發明真正的文字開始,不過六七千年,在人類發展的進程當中,科技水平的進步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的中堅力量。科技的進步給人類生活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所以說,人類社會的進步就是科技的進步,反之亦然。如果科技得不到進步,那麼何談人類社會的進步呢?
  • 未來人類的文明方向-人類與科技
    現代人類非常依賴科技,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呢?這得看是什麼人在用科技了,得一分為二地看待。意志力強大的人只是把科技作為提升自己的一種手段,而那些意志消沉的人則把科技作為生活的支撐柱,如果柱子倒了,這些人也就完了。
  • 「時間方向」之謎是怎樣被破解的?跟宇宙大爆炸有關?跟熵有關?
    三維空間並不具有嚴格的方向性,例如站在宇宙中任何地方向四周望去,都會觀察到相同的景象。而一維時間則與空間不同,它具有嚴格的方向性,因此世界上每一個人才會有一種感覺,認為自己在時間維度中是同其它所有人一起,朝一個方向前進的。那麼所謂的時間方向到底具有怎樣的物理意義?是不是事物所有的演化「方向」都會被我們認為是時間的唯一「方向」?
  • 多重因素支撐 科技股強勢回歸!見底跡象顯現?科技主題基金「上車...
    不過,4月28日以來,在創業板註冊制的重磅改革影響下,科技股再次成為扛起領漲大旗的領頭者。市場人士看來,科技股行情此時爆發,背後有明顯的利好因素支撐。基金經理指出,科技股近期也開始出現見底跡象。上周,新基建範圍明確,包括5G基建、網絡基建等領域,都是未來大量投資的方向。投資者可以深入挖掘新基建領域的細分行業機會,抓住業績優良的科技龍頭股。
  • 體現向善價值,給人工智慧安一顆「良芯」
    在昨天舉行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人工智慧治理論壇上,針對人工智慧應該如何「負起社會責任」這一話題,國內外30多位專家從技術、倫理、法律等不同角度進行探討,倡議社會各方引導AI體現向善價值,「給AI安一顆『良芯』」。深度融入社會,AI必須「負起責任」人工智慧需要對社會「負責」嗎?
  • 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向著更為深入多元化方向發展
    打開APP 5G通信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向著更為深入多元化方向發展 工程師郭婷 發表於 2018-07-25 00:36:00
  • 騰訊科技向善暨數字未來大會在京舉辦 數實共生開啟疫後經濟新模式
    2021年1月9日,由騰訊研究院主辦的「騰訊科技向善暨數字未來大會2021」在北京舉辦。本次大會以「共生」為主題,探索網際網路科技行業如何助力未來經濟與社會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