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得新涉嫌虛增利潤119億元,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日前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此事引發了資本市場「連環雷」。最新數據顯示,已有40多家企業的IPO、再融資因此中止,此事也越來越像當年的安然、安達信事件。
(來源:瑞華官網)
連續兩個大案
瑞華會計事務所「出名」,來自於其審計的兩家公司爆雷,先是千億白馬康得新年報虛增利潤119億元,而後不久輔仁藥業又爆出坐擁貨幣資金18億卻拿不出6千萬分紅。
今年7月5日,康得新造假被實錘,中國證監會發布消息稱,康得新 「涉嫌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虛增利潤總額達119億元。」中國證監會還特別指出,康得新所涉及的信息披露違法行為持續時間長、涉案金額巨大、手段極其惡劣、違法情節特別嚴重。
此後,權威媒體報導稱,瑞華事務所已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
沒想到的是,康得新的事還沒了結,這邊又爆出大雷。7月 16日,同樣由瑞華審計的輔仁藥業發布2018年年度權益分派實施公告,擬派發現金紅利6271.58萬元。然而,7月19日,輔仁藥業向上交所提交公告稱,因公司資金安排原因,無法按照原定計劃發放紅利。
公司2019年一季報顯示,輔仁藥業貨幣資金期末餘額多達18.16億元,為何只過了一個季度連6000餘萬的分紅款都拿不出來?對此,上交所向輔仁藥業發布問詢函,要求其說明原因。
7月24日晚間,輔仁藥業公布「真相」,卻引出更多質疑:根據輔仁藥業財務提供資料顯示,截止7月19日,公司及子公司擁有現金總額1.27億元,其中受限金額1.23億元,未受限金額377.87萬元。據報導,在上交所對輔仁藥業問詢函中,質疑瑞華年審會計的表述頗多,目前瑞華尚未回復這些質疑。
10多家公司中止再融資項目
號稱中國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瑞華被調查,在資本市場引發連鎖反應。7月28日,百利科技公告稱,因原審計機構瑞華會計師事務所因其他項目涉嫌信息披露違法被證監會調查,公司中止非公開發行項目。嘉澳環保則表示,因瑞華被調查,證監會中止審查公司公開增發申請材料的申請文件。
7月26日晚,凱撒文化、深南電路、泰禾集團、新北洋、莊園牧場、天汽模、藍英裝備等多家公司公告其項目中止審查,原因都是同一個,即聘請的審計機構瑞華被立案調查。涉及的融資品種有定增和可轉債。
更早時間,繼峰股份、ST新梅分別於7月4日、7月16日發布過類似公告,均為瑞華所被立案調查,觸發相關規則,上市公司主動申請中止。
30多家IPO中止
除了再融資,30多家企業的IPO也受到連累。7月26日,證監會官網發布了最新IPO排隊情況,瑞華會計事務所手下正在排隊29家IPO項目均被暫停。其中包括上交所主板排隊企業10家,深交所排隊企業19家。
不過,文件顯示瑞華所擔任審計機構的一家創業板企業安福縣海能實業已經通過發審會,目前正在等待證監會的發行批文。
此外,瑞華會計事務所手上的科創板在審項目也全部中止或終止。7月28日,上交所網站顯示,北京龍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國科環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洛陽建龍微納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傑普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創板審核狀態已變更為「中止」。此前,瑞華所審計的北京海天瑞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創板申請已「終止」。
至此,目前瑞華在審的科創板項目「全軍覆沒」,瑞華審計的瀾起科技、天準科技已在科創板上市。
瑞華是一家怎樣的公司?
由於審計的企業頻頻陷入業績醜聞,瑞華的上市公司客戶紛紛排隊與其解約。7月24日晚間,天鐵股份公告稱經綜考慮公司發展及合作需要,將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擬聘請中興財光華會計師事務所為2019年度外部審計機構。另外,目前,太陽紙業、通裕重工、尚緯股份等多家公司已陸續與瑞華解約。
深陷輿論漩渦的瑞華究竟是一家怎樣的機構?瑞華號稱中國五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數據顯示,瑞華審計的A股上市公司323家,排名第三。
中注協公示的2018年度業務收入前100家會計師事務所信息顯示,瑞華2018年營業收入28.79億元,會所註冊會計師人數2266名,冠絕全國。同時,公司分所數量40家,也位列榜單之首。
這樣一家規模的會計師事務所出事,和當年為安然提供審計的安達信十分相似。安然造假,創出當年歷史,而康得新虛增業績119億元,同樣是A股之最;而為他們提供審計服務的安達信、瑞華同樣擁有「五大頭銜」。
證監會:要大幅提高處罰力度
面對調查,瑞華7月28日卻發布情況說明稱,在康得新審計項目中,其對康得新審計項目全面履行了應盡的職責義務。
這再次引發了市場不滿。事實上,康得新和瑞華目前受到的處罰之輕市場已多有不滿。
前不久,康得新發布公告,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擬決定對康得新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頂格罰款。對鍾玉、王瑜、張麗雄、徐曙、肖鵬等給予警告並處罰款。擬決定對鍾玉、王瑜、張麗雄採取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公司股票7月8日起停牌。
對此,市場有質疑聲音認為60萬元罰款是否過輕。不過,60萬罰單目前是在證券法規定範圍內的頂格處罰。
根據證監會的最新表態,市場和投資者反映的法律規定處罰太輕,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追究不到位等問題客觀存在,證監會正在會同有關方面,推動儘快修改完善《證券法》《刑法》有關規定,擬對發行人、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信息披露虛假,和會計師事務所、保薦人等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等證券違法行為,大幅提高刑期上限和罰款、罰金數額標準,強化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實施失信聯合懲戒,切實提高資本市場違法違規成本。
僅供投資者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文章來源:東方財富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