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54條道路發布法桐「飄絮預報」

2020-11-22 中共江蘇省委新聞網

  54條道路發布法桐「飄絮預報」

  「懸鈴散」治「毛毛雨」初顯成效,繼續徵集治理新招

 

  今年三月,園林部門在黃埔路上用懸鈴散噴灑法桐治理果毛飛絮。本報通訊員 胡罡攝

  本報訊 (記者  馬金)「中山東路、珠江路——重度,寧海路、草場門大街——中度……」昨天,市綠化園林局和江蘇省氣象服務中心共同開通法桐飄絮預報系統。即日起至6月底,每天分早、中、晚三個時段,發布全市54條道路的法桐飄絮程度,為市民選擇出行路線、採取防範措施提供參考。

  南京人俗稱的「法桐」夏季枝葉茂盛遮蔭效果好,冬季落葉不擋陽光,是很多城市重要的行道樹種。據統計,南京主城區約38萬株行道樹,法桐佔9萬餘株,數量僅次於香樟。

  「我們前幾年做過對比測試,夏天法桐林蔭道路面氣溫要比無遮擋、裸露路面低3到4℃。」市綠化園林局副局長賀永順說。但法桐缺點也很明顯,每年4—6月球果開裂,果毛四處飄飛,對市民生活帶來極大幹擾。今年4月氣溫回暖快,天氣乾燥,有風日較多,4月15日以來,人們已經明顯感覺到了「毛毛雨」的威力。

  其實,從上世紀80年代,園林部門就開始了治理「毛毛雨」的嘗試。2010年起,園林部門試驗南農大研製的生物製劑「懸鈴散」。通過向法桐噴灑「懸鈴散」,抑制其花芽分化,使花序球果敗育,減少結球或讓果球萎縮,進而達到減少飄絮飛毛的目的。近兩年,對珠江路、黃埔路、丹鳳街、長江路等38條主要道路的法桐進行了噴灑治理,發現果球有所減少,受到藥劑噴灑的球果存在一定數量的萎縮。

  「板倉街、東苑路等『懸鈴散』治理效果最好,飄絮飛毛減少了76%。」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強勝坦言,噴灑藥劑受樹高、風力、氣溫、建築物等多種因素制約,飄絮總體控制並沒有達到十分理想的效果。

  「法桐飄絮治理難度確實很大,特別是老樹、大樹飄絮沒有得到有效緩解。」賀永順說,為了讓市民能提前預防,今年起,每年4—6月,南京市綠化園林局官網、官微和江蘇氣象微信公眾號、江蘇氣象微博同步實時發布「飄絮預報」。發布範圍為全市栽植法桐數量較多的54條道路,發布時間為早上8點、中午12點、晚上5點,按照飄絮程度,分為無、輕度、中度和重度。「目前是按照每天氣象情況結合不同路段法桐的生長情況,建立了『經驗模型』用於計算飄絮程度。」省氣象服務中心交通科副科長鮑婧說,該系統還處於試運行階段,希望廣大市民能通過預報系統參與互動,讓今後的預報信息更加準確。

  城管部門則表示,法桐飄絮期間,將組織環衛隊伍加大清掃力度,確保在每天早晨7點前完成大面積清掃。同時,中午增加1次衝洗作業,並安排收集車輛沿街收運,及時清除毛絮。主城區試點採用手推式清掃車,避免大掃把清掃產生揚塵,棲霞、鼓樓等區嘗試用高射抑塵車吹落毛絮,小型手推清掃機配合清理路面。

  下一步,市綠化園林局將通過各種途徑向社會徵集果毛治理新途徑、新方法、新技術,繼續加大治理力度,同時加強樹種規劃引導,對核心區域尤其是市民居住區附近的行道樹,結合城市更新適時優化調整樹種。

  【新聞連結】

  這些年使過的「治毛」招數

  (1) 注射法

  1990年開始,我市採用赤黴素、脫落酸等植物激素,以打孔注射等方式治理「毛毛雨」,主要在蔣王廟街等道路進行了試驗。但是,化學藥劑注射需每年對樹幹鑽孔,造成樹木傷害,且藥劑用量和時間段難以掌握,曾經出現樹木大量落葉、枝幹生長抑制等現象。

  (2) 嫁接法

  1996年開始,每年採用經過輻射誘變等技術處理的少果樹枝嫁接現有行道樹。共對江蘇路、上海路、華僑路、學府路等60多條道路的近3萬株法桐進行了嫁接。但是,嫁接過的「法桐」易發生病害,折斷,樹勢衰弱及恢復多果情況,後停止嫁接。

  (3) 修剪法

  法桐兩年生枝條開始結果,第三年果實成熟產生果毛,只要對兩年生以上枝條全部修剪就可以控制果毛的產生。同時大樹修剪後枝條變少,也可以減少產果量。近年來,園林部門對長江路、中華路等100條道路的法桐進行了修剪。但是,修剪對林蔭道特色影響很大,且城區法桐量大、樹高、枝繁,無法做到普遍修剪。

  (4) 還曾採用高壓水槍衝洗、鼓風機鼓風、長杆高速旋轉刀片切割、中藥根埋等實驗手段,均未取得明顯成效。

相關焦點

  • 南京將對1238株法桐行道樹進行修剪
    圖為發布會現場減少春季飄絮汙染,改善樹冠生長條件……在南京市委市政府11月26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發布了2020年南京主城區法桐行道樹冬季修剪方案,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中了解到, 南京將對中山北路、月苑南路、珠江路、太平南路、長樂路等
  • 法桐毛、楊柳絮 城市小煩惱怎麼破?
    事到如今,市區道路兩側的法桐樹,相當一部分的年齡都超過了50年,成功塑造了市區很多道路的景觀。不過,雖然都被稱為法桐,但當時栽下的有不少是英桐和美桐。由於當初可供選擇的懸鈴木品種少,再加上也沒有將法桐毛絮作為考慮因素,才導致了法桐毛球和毛絮的煩惱。
  • 南京為留秋色迷人 中山陵內近百歲法桐大道落葉不掃
    南京為留秋色迷人 中山陵內近百歲法桐大道落葉不掃 2014-11-04 20:33:06時值深秋,這段被該市市民稱為「南京秋天最美的650米」大道,再次「披上」深紅泛黃的梧桐落葉,隨風起舞。4日,記者從陵園管理部門獲悉,為了留住這條「秋色大道」,陵園內部分區域非機動車道和木棧道上的落葉將儘量不做清掃,讓更多遊客和市民觀賞濃濃秋意。  當天,在中山陵園內,秋意已然漸漸染上了林梢。
  • 南京街頭幾乎沒有一棵真法桐
    南京人親切喚了七十多年的「法國梧桐」其實根本就是一個謬誤,70多年來,南京只引種過幾棵真正的法國梧桐,並且,最後的一棵「法桐」及其後代去年也終於銷聲匿跡了。哪裡還能見到真正的法國梧桐?年近70的南京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蔡劍華是最後在南京見到法國梧桐的人,他希望通過本報再次找到並親眼看一看真正的法桐。
  • 南京高淳區用上環衛綠化「大管家」,一把掃帚掃到底
    中國江蘇網11月17日訊(通訊員 陳文 記者 徐潔)道路整潔、樹木蔥鬱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但長期以來,掃馬路的屬於環衛,修剪花草的屬於綠化,各家自掃門前雪。南京高淳區在2019年前,環衛作業、綠化養護歸屬11家單位負責,推諉扯皮的事常發生。
  • 展現城區形象 七裡河路打造"法桐一條街"
    展現城區形象 七裡河路打造"法桐一條街" 2007-11-16 08:22:00    作者:常新喜  通訊員 趙 靜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 鳳凰路行道樹選法桐還是銀杏?園林部門想聽聽你的意見
    法桐抗逆性強,速生,道路成蔭較快,有「行道樹之王」美譽。缺點是春天有一定的毛絮飄飛。    實生銀杏是市樹,鄉土樹種,抗性強,樹形高大,整齊有氣勢。缺點是生長慢,冠形窄,林蔭效果差。   園林部門擬對市區鳳凰路行道樹進行改造。新的行道樹是選法桐還是實生銀杏?近日,市園林局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 倉庫路打造「法桐一條街」
    本報5月14日訊 記者14日從園林部門獲悉,為美化城市環境,茶葉市場周邊的倉庫路將建成「法桐一條街」,目前,144棵法桐已移植到該路上。  倉庫路綠化覆蓋全線618米,北起張莊路、南至鐵路線,濟南茶葉市場等單位分列道路兩側,過往行人、車輛密集,是一條路不長但很知名的老街道。
  • 倉庫路建成"法桐一條街"為路人帶來怡人的綠色
    中國園林網5月23日消息:記者今天從槐蔭區園林局獲悉,近日,槐蔭區倉庫路通過綠化建成了「法桐一條街」,這為茶葉市場周邊居民、客戶帶來了怡人的綠色。     據悉,倉庫路綠化覆蓋全線618米,北起張莊路,南至鐵路線。
  • 梧桐、泡桐和法桐
    法桐的全稱叫法國梧桐,看名字就知道是泊來品,是不是從法國引進的我卻不好說,只知道建國前其實就已經大量種植,除了做行道樹,還有的也種在園林中,因為秋後結的果子像鈴鐺,所以有的地方也叫懸鈴木。我上小學前跟老爹住在學校裡,學校裡就有幾株梧桐,還有百年的桂花樹和沿著校園牆邊恣意生長的紫藤樹,這些地方就是我們一年四季的樂園。
  • 南京有條低調的古街,絲毫不輸夫子廟,道路採用胭脂色花崗巖鋪設
    南京有條低調的古街,絲毫不輸夫子廟,道路採用胭脂色花崗巖鋪設,南京不僅是一個經濟發達的城市,同時它具有濃厚的歷史意義,而且南京也是一個非常有名的旅遊城市,,這個城市中,中山陵夫子陵墓等,很多受歡迎的景點,這些景點每年都接待無數的遊客,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景點,在南京,這些知名的大學,
  • 微博助力南京氣象預警信息發布進入E時代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馬躍琍報導 「海葵」給江蘇南京帶來了強降雨和大風天氣,給市民的生活帶來較為嚴重的影響。南京市氣象局採取多渠道多手段發布預警預報信息,除了手機簡訊、廣播電臺、電視、氣象顯示屏外,剛開通一年的「南京氣象」新浪官方微博也成了預警預報信息發布的有效途徑,開啟了南京氣象預警信息發布的「E時代」。  從8月5日起,「南京氣象」微博已持續更新了117條微博,圖文並茂地發布了「海葵」的最新動態、雨情實況和氣象科普知識,及時傳遞颱風預警信號和颱風緊急警報。
  • 「海上記憶」梧桐飄絮時,聊聊武康路「倫敦梧桐」
    無論春夏蔭濃,秋冬落葉,晴日樹影婆娑,還是掛著雨珠的油綠樹葉,高大茂盛的行道樹都為這條街道增色不少。上海市綠化和市容管理局資料顯示,武康路的行道樹種植晚於道路建設,具體年代無法考證,現有行道樹250株,樹木高度平均約13米,人行道和車行道的綠化覆蓋率分別是92%和82%。
  • 南京人叫了多年的「法國梧桐」其實不是梧桐?為南京「梧桐」正名
    然而,此梧桐非彼梧桐,南京人叫了多年並引以為豪的行道樹「法國梧桐」,其實不是梧桐,也不是產自法國。「法桐」的真名叫懸鈴木南京人所統稱的「法桐」,其實包括懸鈴木科懸鈴木屬的三種植物,其正名分別為一球懸鈴木(也叫美桐)、二球懸鈴木(也叫英桐)和三球懸鈴木(也叫法桐),其中大多數為二球懸鈴木,極少數為一球懸鈴木,而至於三球懸鈴木,據說在南京已經看不到蹤影了。
  • 高清:實拍最美法桐小徑 完美透視線交匯入海
    山海關路上的法桐,樹幹相對不高,樹冠如蓋,這裡種植的法桐,樹齡雖不算老,但道路側各栽種三排,樹幹筆直如削,通過透景線可看到壯觀的海景。
  • 大葉片、大樹冠的大喬木,除了法桐還有它!
    看這大樹冠、長枝條不難設想明年春季滿樹繁花的場景如今的城市行道樹基本都被法桐佔據大樹冠、大葉片、易栽易活……法桐的優點確實多但當一種苗木應用量太大時單一,就成了它最大的弱勢能替代法桐的苗木十分有限常見的行道樹候選者要麼是樹冠稀疏要麼是葉片碎小要麼是嬌柔脆弱
  • 南京氣象局回應"梅雨"預報失誤:極端天氣多
    氣象局承認:預報錯了端午節前後,南京一直溼熱難耐,即使沒有明顯降水,空氣溼度還是達到了80%。南京猶如一個充滿溼氣的大蒸籠,人們稍微動一下,身上就汗津津的,面對這種天氣,不少市民懷疑,氣象臺預報的黃梅天是否真的已經到來。「我帶了一個星期的雨傘,城裡不但沒下雨,反而是陽光燦爛。」市民王小姐抱怨。
  • 南京氣象局在官網論壇公開承認錯誤預報降雨
    6月15日,江蘇省氣象臺、南京市氣象局正式宣布南京17日入梅,17-21日將天天有雨,市民也紛紛做好了防雨準備。可是,預報的大雨卻並沒有如期出現。面對網友和市民的質疑,氣象部門坦誠面對。昨天,南京市氣象局網絡發言人在該局的官方網絡論壇,公開承認預報錯誤。記者了解到,這是近年來氣象部門首次公開承認預報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