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沒有氧氣助燃氣體,為什麼隕石還能夠燃燒?原來是另一種現象

2020-12-05 探索浩瀚星空

當我們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月球的時候,會發現月面坑坑窪窪非常難看,原來那些都是數不盡的隕石坑。小行星撞擊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每年我們都能夠看過有不少的隕石撞擊地球,有時還會出現非常美麗的流星雨。

我們看到的隕石在進入大氣層之後,都是呈現燃燒狀態,有時還會在半空發生劇烈的爆炸聲響,那麼隕石在沒有進入地球之前是什麼樣子呢?科學家將沒有進入大氣層之前的隕石稱之為流星體,可能很多人會認為,流星體在太空中快速前進的時候,是穩定平靜的狀態,可事實上,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我們就會發現,流星體在太空中已經開始燃燒了,並不是只有進入大氣層之後才燃燒。

於是有人就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物質的燃燒需要氧氣等助燃氣體,太空是真空狀態,沒有氧氣等助燃氣體,流星體它是如何燃燒的?宇宙中不需要氧氣等助燃氣體就可以燃燒的只有恆星,因為恆星的燃燒是核聚變模式,是更高級的燃燒模式。

流星體自然不可能是恆星,所以它的燃燒是需要氧氣等助燃氣體的,那太空中流星體的燃燒是怎麼回事?事實上,太空中流星體快速前進發生的燃燒跟進入大氣層之後的燃燒完全是兩回事,太空中的流星體燃燒並不是真正的燃燒,只是冰晶的一種揮發,這是怎麼回事?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流星體等小型天體基本都是來自於遠離太陽的地方,大部分來源於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由於太陽系邊緣環境溫度低,這裡有大量的游離水分子,所以很多的小天體都攜帶著大量的冰晶。當小天體脫離軌道向內星系飛來的過程中,由於距離太陽越來越近,溫度會越來越高,這個時候流星體攜帶的冰晶就會不斷蒸發脫離,在流星體的周圍和尾部形成環繞狀態。

這種情況從遠處看上去跟燃燒類似,不明真相的人們會誤以為流星體在太空中也可以燃燒。如果你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流星體,你就會發現這個所謂的燃料顏色可不是紅紅的,而是呈現冰冷的那種情況,其實那都是冰晶蒸發脫離形成的一種霧狀,如果靠近觀測的話,就能夠看得非常清楚。

當流星體進入大氣層之後,通過空氣的摩擦產生熱量,然後再加上大氣層中氧氣的助燃,它就會迅速燃燒起來,而且非常猛烈。燃燒會消耗大部分的質量,所以當隕石真正撞擊地面之前,它的質量已經消耗大部分或者消耗完,不會對地面產生巨大的撞擊破壞力。

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出,厚厚的大氣層對地球的保護作用有多麼強大,如果沒有大氣層的保護,這些隕石進入大氣層之後就無法燃燒消耗質量,最後都會直接撞擊地面產生劇烈的震動破壞力,這種威力非常可怕,雖然不會將地球撞碎,但是卻可以讓地球的生態發生劇烈,從而帶來生物大滅絕。科學家猜測,地球生命史上發生的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可能都直接或間接跟小行星撞擊有關。

由於有厚厚大氣層的保護,雖然每年也會遭受不少隕石的撞擊,可是都無法在地球表面留下明顯的隕石坑痕跡。相反,地球的衛星月球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月球沒有大氣層的保護,隕石進入月球後不會燃燒而是直接撞擊月面,留下了一個個明顯的隕石坑。

事實上,地球在數十億的的歲月裡,遭受隕石的撞擊數量遠遠超過月球,只是地球是一顆生態星球,有厚厚大氣層的保護,沒有留下什麼隕石坑。不過,一般質量較小的小行星對地球無法造成威脅,可如果是大型的小行星,那情景就完全不同了。

6600萬年,一顆直徑10公裡以上的小行星撞擊了地球,引發了第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統治地球1.6億年的霸主恐龍從此滅絕。質量較大的小行星即使進入大氣層之後能夠燃燒消耗質量,可是由於它質量較大,無法在撞擊地面之前消耗完,所以還會有不小的質量最後撞擊到地面上,產生巨大的破壞力。

巨大小行星撞擊地面並不會直接就毀滅地球的生命,更多的還是依靠巨大的撞擊力震蕩影響地殼運動,引發大型火山噴發,一旦全球性的火山噴發出現,產生的危害和破壞力就非常大了,它可以快速破壞掉地球的生態,讓地球上空被火山灰塵埃覆蓋,遮擋陽光的照射。

要知道,地球生命的生存離不開太陽,一旦長時間沒有太陽光的照射,植物會死亡,動物也會大量死亡,同時地球也會進入冰河世紀。恐龍的滅絕就是這麼來的,它並不是被小行星撞擊直接毀滅的,而是滅絕於後來引發的生態巨變,也可以說是被餓死的。

可能有人會說了,地球的前方有巨大的木星保護,不用太擔心大型的小行星撞擊,那種概率太低了。可是這種幸運不可能永遠伴隨我們,說不定什麼時候,又會有巨型的小行星繞過木星向地球撞來,如果那個時候人類還沒有有效的攔截手段,等待地球和人類的命運將是終結。

所以,近年來,科學家一直都在積極研究探索小行星攔截技術,只有小行星攔截技術成熟了,我們才能夠將小行星撞擊的隱患真正消除,再也不用擔心有一天被小行星給終結了。除了小行星撞擊技術之外,人類更重要的還是要快速發展太空科技,早日實現星系移民。

只有真正實現了星系移民,地球才不會束縛住我們,即使遭遇了超級小行星向地球撞來,而又沒有攔截成功的可能,也可以乘坐宇宙飛船離開地球。人類的未來在太空,宇宙才是人類真正的後花園,只有早日成為星際文明,才能夠應對各種威脅人類的災難。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太空沒有氧氣, 隕石還能燃燒?
    大氣層的厚度大概有幾十公裡,隕石在太空的時候是不會燃燒的,因為太空是真空,沒有摩擦,隕石就是安靜的飛行,一旦進入地球的大氣層,隕石開始接觸到氣體,這個時候因為氣體與隕石的摩擦,會產生大量的熱量,這些熱量可以把隕石周圍的大氣加熱到等離子體的狀態,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火焰。
  • 太空中沒有氧氣,為什麼隕石還能燃燒?燃燒必須要有氧氣嗎?
    宇宙中只有微薄的空氣,近似看成是真空狀態,氧氣更是稀少。太空中氧氣濃度低,溫度也低,為什麼我們就能觀測到隕石燃燒呢?我們都知道,如果炒菜時油鍋起火,我們會迅速將鍋蓋蓋上滅火。這是由於隔絕了氧氣進入鍋內,燃燒無法繼續,火勢自然就減小,逐漸消失了。
  • 為什麼太空中沒有氧氣,我們還是看見隕石在燃燒?看完知道了答案
    為什麼太空中沒有氧氣,我們還是看見隕石在燃燒?看完知道了答案很多人都覺得燃燒必須是要有氧氣的,沒有氧氣,火就著不起來。著火了,隔絕氧氣,火也會馬上熄滅。而且滅火的時候就是利用這個原理,用水、二氧化碳甚至土什麼的蓋住燃燒物,隔絕了氧氣與燃燒物的接觸,火就熄滅了。
  • 太空沒有氧氣,太陽為何燃燒50億年?科學家:一切都是假象
    太空沒有氧氣,太陽為何燃燒50億年?科學家:一切都是假象相信大家都知道太空中是沒有氧氣的,而火焰的燃燒卻需要大量的氧氣那麼就有小夥伴疑惑了,太陽為什麼能夠在太空中持續的燃燒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 太空中氧氣稀薄,火箭是如何完成燃燒,繼續向前推送的?
    我們都知道滿足一個物質燃燒的條件有三個,那就是需要有可燃物,助燃物質和一定的溫度,而這裡的助燃物質指的就是氧氣等一些氣體。看到這裡很多人就提出疑問了,我們在地球上發射的一些設備向探測器和火箭等等。
  • 燃燒需要氧氣,地底沒有氧氣巖漿靠什麼燃燒?真相顛覆你的認知
    燃燒,大家一定不陌生,家裡的煤氣灶、蠟燭以及打火機都是離不開燃燒的,而當我們要滅火時通常就是用隔絕氧氣與降低溫度兩種方法。那為什麼要隔絕氧氣呢?很簡單,因為燃燒需要助燃劑,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氧氣,一旦沒有氧氣,上面這些燃燒就不能進行。
  • 既然燃燒需要氧氣,那麼火箭在外太空是如何飛行的?
    問:飛行高度在大氣層中的商用飛機和噴氣式戰鬥機可以用氧氣作為助燃劑,要進入太空的火箭呢?那裡根本沒有空氣,火箭在太空中要怎樣點燃引擎和燃燒燃料呢?答:燃燒反應只需要兩個要素:燃料和氧化劑。大多數航空火箭自行攜帶燃料和氧化劑,所以它們不用靠從外太空獲取氧氣。
  • 沒有氧氣這一助燃劑的宇宙中,為什麼星球碰撞後在燃燒?
    我們的認知中,沒有氧氣的真空,火焰是無法燃燒的,就連飛入太空中的探測器,在必要時也必須用儲備在氧氣倉中的液氧來助燃。但是在宇宙的真空環境下,真的無法燃燒嗎?那麼諸多恆星是如何在宇宙中發光發熱的?小行星撞擊至沒有大氣層的行星時,為什麼也會發生星球碰撞後的燃燒呢?
  • 太空沒有氧氣,為什麼太陽還燃燒50億年?科學家:一切都是假象
    就像燃燒,我們一直在地球上生存,所以,以地球上的環境,燃燒必須符合兩個條件,氧氣和可燃物,兩者缺一不可。可是在太空裡是沒有氧氣的,然而太陽卻在太空當中燃燒了幾十億年。關於太陽如何能燃燒的問題,最初也是困擾人類的一個大難題。後來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懈努力,這個問題也得到了解答。原來太陽的燃燒與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燃燒是不同的,地球上的物體燃燒所需的條件在太空中是不存在的,而且太陽的燃燒也與我們所理解的燃燒是不同的。
  • 儘管宇宙中沒有氧氣,太陽依然可以產生類似火焰燃燒的現象!
    太陽的火焰,其實是由太陽上的氫」燃燒」而產生的,其本質當然是核聚變反應,而不是化學反應,因此不需要氧氣的參與。不過我們人類沒有登陸到太陽,是怎麼知道太陽的火焰是來自「核聚變反應」的呢?這個核聚變反應的細節是怎麼樣的呢?
  • 普利斯特裡不認識氧氣
    他原以為放出的是空氣,於是利用集氣法收集產生的氣體,並進行研究,發現該氣體使蠟燭燃燒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輕鬆舒暢。他製得了氧氣,還用實驗證明了氧氣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質。,所以他還把這種氣體叫作「脫燃素空氣」,其性質與前面發現的「被燃素飽和的空氣」( 氮氣)差別只在於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
  • 【燃燒三要素】
    其中,可燃氣體如:煤氣、天然氣、石油液化氣、沼氣、氫氣、甲烷、乙炔等;可燃液體如:汽油、煤油、柴油、乙醇、甲醇、植物油等;可燃固體如:木材、棉花、紙張、煤炭、橡膠、塑料、鉀、鈉、鎂、鋁、鈣、磷、硫磺、松香等,均屬可燃物質。 (二)助燃物質 凡是能幫助和支持燃燒的物質,都叫做助燃物質。
  • 初三化學教學教案:氧氣的性質和用途
    教學過程   【問題引入】空氣的成分按體積算,最多的是( ),其次是( ),還有( ),( )和(),我們是怎樣用實驗來確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的呢?   【回答】(氮氣),(氧氣),(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   紅磷的燃燒實驗   【問題引入】為什麼一定要通過實驗才能知道空氣中存在著氧氣?
  • 宇宙中又沒有氧氣,太陽為什麼卻可以持續燃燒?這裡告訴你原因
    「燃燒」是我們最常見的一種現象,人類使用「火」的歷史已經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最早取火的方式就是採用「鑽木取火」,通過利用石頭、木棍與木頭摩擦生熱的原理產生燃燒,到了現在人類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方式產生燃燒現象,比如打火機、火柴等,地球上的燃燒現象是一種化學反應,要想產生燃燒這種化學反應,
  • 太空沒有氧氣,太陽為何燃燒50億年?科學家:一切都是假象
    大家都知道,太空裡面沒有氧氣,為何太陽還能足足燃燒50億年?難道在太陽的邊緣是有一個保護罩在控制的氧氣嗎?人們從太空望遠鏡當中看到的太陽樣子,難道真是一個假象嗎?這裡的「假象」指的是太陽的燃燒,不同於地球上的物質。地球上的物質燃燒,頂多只能是氧化反應。
  • 蠟燭燃燒為什麼會有火焰?
    最後在吹滅蠟燭的一瞬間,可以看到一縷白煙,用燃燒的火柴去點這縷白煙,可以使蠟燭復燃。將短玻璃管的一端放在火焰的焰心處,用燃著的火柴放在玻璃管的另一端,你可以看到玻璃管的另一端產生了火焰。     上述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
  • 化學可以給我們解釋火燃燒的成分,但光亮其實卻是一種物理現象?
    可燃物覺得是比較好理解的,不過助燃物這個東西其實我在以前上學的時候就搞不太明白,凡是能夠幫助和支持燃燒的物質我們都叫助燃物質。比如說空氣,主要指的是其中的氧氣還有氯氣以及氯酸鉀、高錳酸鉀等等的氧化劑。可燃物質被加熱之後放出的可燃氣體與氧混合之後才能夠產生,可燃物質完全燃燒必須要有足夠的氧氣,那麼根據測定氧氣在空氣當中的體積一般是大約佔21%所謂的可燃物質在空氣中的含氧量低於14%、18%的時候則不容易發生燃燒。大家可能也應該記得,就是氧氣它本身是不可燃燒劑的,另外部分物質燃燒它其實也並非一定需要氧氣。比如說非常活潑的金屬鎂,它就可以在二氧化碳和氮氣當中燃燒。
  • 為什麼火箭能飛入太空,飛機卻不可以呢?來看看解釋吧
    飛機為什麼不能飛向太空?自1687年牛頓發現萬有引力至今,人類早已實現了衝出地球飛向太空的夢想。但是,為什麼同為飛行器,火箭就能夠脫離地心引力在宇宙航行,而飛機卻只能飛行在萬米高空呢?至於我們平時乘坐的民航飛機最高速度只有0.8馬赫左右,想讓它飛向太空,可謂是天方夜譚。但是如果拋開安全性,舒適性,經濟性等一系列要考慮的問題執意提高速度。飛機有希望衝破大氣層嗎?
  • 蠟燭燃燒時為什麼會有火焰出現? 蠟燭燃燒產生火焰的原因是什麼?
    最後在吹滅蠟燭的一瞬間,可以看到一縷白煙,用燃燒的火柴去點這縷白煙,可以使蠟燭復燃。將短玻璃管的一端放在火焰的焰心處,用燃著的火柴放在玻璃管的另一端,你可以看到玻璃管的另一端產生了火焰。   上述現象是如何產生的呢?
  • 【技術】陶瓷行業富氧及純氧燃燒技術應用探討
    北極星環保網訊:摘要:本文簡要闡述了富氧燃燒技術原理,參考早期理論研究,以及現有各行業執行經驗表明,富氧條件下氧氣濃度在30%左右有比較好的節能效果和經濟效益。在純氧條件下,節能效果更佳,能達到40%~60%。同時,還能大量減少尾氣和有害氣體排放,這在一些沒有還原氣氛要求的梭式窯或小型隧道窯上,具有很大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