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加木(1925─1980),原名彭加睦,廣東番禺(今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人,漢族。1947年畢業於中央大學農學院,1979年任新疆科學院副院長,他先後15次到新疆進行科學考察,3次進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羅布泊進行探險,1980年6月17日在羅布泊不幸失。
1980年10月11日,香港《中報》在頭版頭條位置,以大字標題和整版篇幅,刊載了一則天下奇聞: 在羅布泊失蹤名科學家彭加木突在美出現,熟人見面拒絕相認~
據云,在1980年9月14日下午七時許,一個名叫周光磊的「中國留美學者」,在華盛頓的一家飯館裡吃晚飯的時候,竟然看見了中國失蹤了的科學家———彭加木! 報導寫得有鼻子有眼,就像真的有那麼一回事似的。可惜,缺少一幀彭加木在華盛頓的照片。雖說拿不出照片,《中報》唯恐讀者不信,還登出了周光磊為此事寫給北京大學校長周培源的一封信的影印件。在信中,周光磊自稱是彭加木三十年前的老朋友,交往甚密。信中說,「突見彭加木隨同兩個美國人步入館內,當即趨前問候,未料彭兄竟當面不認,隨即與兩美國人匆匆離去。」 《中報》的奇聞刊出之後,海外一片譁然。美國合眾國際社立刻轉發。日本《產經新聞》馬上予以轉載。美國之音廣播了,臺灣的廣播電臺也立即播出……為了澄清事實,當時新華社記者進行了調查。周培源先生說:「我從不認識周光磊。」彭加木夫人夏叔芳對新華社記者發表了談話:「我們從來就不認識周光磊這個人,彭加木也從來沒有談起過這個人。周光磊既然自稱30年前就同老彭交往甚深,還稱呼我什麼『淑芳嫂』,把我的名字都寫錯了(把『叔』錯成『淑』),這怎麼可能是老彭『交往甚密』的老友?」……新華社記者的調查,以鐵的事實戳穿了那個所謂的「周光磊」編造的謊言。
據公開資料:1980年5月8日,彭加木帶領一支綜合科考隊進入新疆羅布泊考察,科考隊自北而南,比原計劃提前20天成功地縱貫羅布泊湖底。原定任務完成後,彭加木建議充分利用原計劃的科考時間,繼續東進科考,可是科考後期,科考隊剩下的汽油和水都只能維持2天了,他們在庫木庫都克附近紮營後,一面通過電臺向當地駐軍求援,一面依靠自己力量找水。6月17日上午,彭加木留下「我向東去找水,彭 17/6 10:30」的紙條後,獨自一人走向沙漠深處,自此再未回到營地。在發現彭加木失蹤後,科考隊和駐軍連續數天在大漠裡尋找,除發現在失蹤地附近有腳印外,再無其他收穫。
時至今日,有關彭加木的失蹤,仍然疑點重重。彭加木跑去羅布泊的目的是什麼?他又是如何失蹤的呢?一個普通科學家的失蹤為何會令政府派出十幾架飛機、幾十輛汽車、幾千人拉網式的尋找呢?如今網上還有傳言「雙魚玉佩」什麼的,其實那只是2009年天涯裡一個自稱老兵的獵奇貼,當科幻小說看還可以,千萬別當真。
現在能搜集到的資料是根據新疆檔案館32139號檔案記錄,從1975年至1979年4年間蘇聯先後4次派遣科考人員非法進入羅布泊進行考察,其中第三次被部隊抓獲,得知了蘇軍非法入境是為了採集某種植物標本,可惜當時並未從蘇聯人員身上搜獲任何動植物標本及地質採樣。根據蘇聯人的交代,中國也確實採取過措施。根據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檔案記錄(二級秘密檔案,研究員級別都可查看),當年在羅布泊被清除的植物是受到核輻射變異的一種草本植物,具有致幻效果和未知毒性。其餘資料不明無法繼續調查研究。
在這個背景下,由生物學家彭加木帶隊進入沙漠對某種植物進行研究也不是沒有可能。因為沒有真相,所以眾說紛紜。我認為彭加木的失蹤就是意外,這也許就是作為科考人員的一種宿命。在大沙漠的環境裡,什麼意外都有可能發生。軍方搜尋就是對科考專家的尊重,這也是符合邏輯的。在真相沒有最後揭開之前,那些傳言就當聽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