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老年書畫院名譽院長姚懋初寫生題字
老編先說當下,智慧型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網絡通訊基本實現比爾蓋茨所說的目標:不管你在那裡隨時可以收發任何信息。你可知道早在80多年前,老周浦有這麼一個人,已將「手機」玩的團團轉!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收發任何信息。只不過這臺「手機」大了點,要有專業知識才能玩的動,它就是手機的老祖宗「無線電臺」。他用這項技術為抗戰服務、為軍工獻身、為體育效力。現在讓我們穿越時空,打開手機,認識這位中國業餘無線電大佬——詹申伯老先生。
前一期閱讀:
老周浦人物《二》
作 者 簡 介
詹祥元,詹申伯先生小女兒,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94年從武漢調到上海市周浦中學任英語教師,現退休。
中國 第一代業餘無線電元老之一 詹申伯
詹祥元
2008年5月12日大約14點45分,電波通過上海市浦東新區周浦鎮刷布場街47號老宅屋頂上豎立著一根天線傳來,CQ,CQ 傳達四川汶川的消息,震級高達8.0級,距成都90公裡,當地通訊完全中斷!應急通訊網立即向全球愛好者發布了動員通知,要求大家做好進行應急通訊支援的準備,如果有需要,可以隨時出動。這就是上海市老業餘無線電活動家詹申伯先生的家,呼號BA4AF,就在那幾天我的父親詹申伯先生焦急地向所有的朋友呼叫,為四川朋友呼叫,通過電波為朋友尋找失蹤的人。
我的父親詹申伯出生於上海原周浦鎮李家院(現刷布場街47號),「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周浦鎮的人文環境哺育著他,父親從小酷愛學習,尤其對無線電科學技術深感興趣,總有一股奮發向上的精神,促使他在以後的國防戰線以及業餘無線電事業上取得較大的成績。父親幼年就跟隨祖父離開周浦住到上海,就讀民立中學,1942年畢業於上海中國無線電工程學院。
1937年在日本軍隊進攻上海之前,我父親積極報名參加抗日。我的祖父詹文禧十分開朗,得知兒子有抗戰決心,毅然陪他到南京報考陳納德空軍飛虎隊,經過嚴格的考試後回到上海等候通知。但還沒有等到飛虎隊的錄取通知,上海就進入了淞滬抗戰,父親詹申伯在民立中學與許多愛國青年一樣,積極加入戰時服務團,為抗戰服務,擔任救護、宣傳、慰勞、募捐、運輸、通信和維持治安等工作。上海淪陷後父親詹申伯就隨戰地服務團徒步撤離,沿途遭到日軍狂轟濫炸。當他得知自己被飛虎隊錄取後急忙想從蘇州乘船到武漢領取通知,此時武漢也被日軍佔領,去重慶的道路被嚴密封鎖,由此父親只能回上海積極參加地下抗戰。
父親幫助抗日部隊製作收發報機,多次乘坐小船秘密將機器零部件運送到浦東,當時日本憲兵到處設關口搜查,他將部件拆散放入醃菜小缸內,最終逃過一次又一次的搜查。據他回憶,他曾救了一位姓黃的先生,據說他是地下共產黨,但是不幸的是,後得知該好友最後不幸遇難被日寇殺害。
抗戰時「業餘無線電人員戰時服務團」,屬當年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領導(那時,郭沫若任三廳廳長)。服務團團員分甲、乙、丙三種。甲種團員經申請核准後,設立業餘收發信電臺;乙種團員只設收信電臺;丙種為一般團員。團員除按世界業餘規則的頻率、縮語,使用業餘頻段通信、宣傳等,為抗戰服務以外,不得作其它活動。戰時服務團還曾通過斯沐特萊贈送給新四軍二十部收發信機。於1940年9月間停止活動,並改組為「中國業餘無線電協會」簡稱CARL。因此,當時許多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都積極投入抗戰。例如父親的好友沈明綱(地下共產黨員解放初期接管上海市人民廣播電臺)和謝棣華(地下共產黨員即足球運動員謝輝的爺爺)等老一輩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都為抗戰立下汗馬功勞。
1948年至1949年父親在CAT上海民航空運大隊當技術員既陳納德運輸大隊服務,擔任無線電空勤技術員,1950年進入軍委通信部第23廠設計科工作,並在解放舟山群島、一江山島與抗美援朝中立過兩次三等功,1957年父親被評為工程師,享受兩彈一星的待遇,後又獲得國務院津貼。父親為人耿直,善良,工作兢兢業業,踏實刻苦。他是我國國防戰線上的技術骨幹,當時他為了解決長波歸航電臺2千伏高壓變壓器等許多技術問題,廢寢忘食與軍代表一起克服許多技術難關,按時完成任務。那時在我們腦海中,父親總是那麼忙忙碌碌,經常出差,當時他在軍品車間工作,經常被派往全國各地部隊對機器進行測試和調試,當時部隊生活十分艱苦,又要攻克技術問題,沒日沒夜投入研究,所以我們姊妹兄弟五人經常見不著爸爸的面。1963年中央批示「軍工企業在保證按質按量完成軍用產品生產任務的前提下,也要儘可能多生產一些民用產品,特別是耐用 消費品。」父親被調到設計科擔任收音機組組長,他主持設計B341四管半導體收音機以及13管收音機310機;332「人民公社好」;333「東湖牌」收音機並投入大批量生產。
1967年父親與許多當年的無線電業餘活動家一樣受到極大的衝擊,人幾乎到了崩潰的地步,住進「牛棚」,母親為他送飯,鼓勵父親堅強活下去!後來父親下放到試造車間當鉗工和勤雜工,雖說荒廢了他的專業也結識了基層的許多好朋友,學到了更多的本事,為他今後業餘無線電發射機的自製打下了更堅實的基礎。
多虧了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扭轉乾坤,1978年父親得以昭雪,1981年國務院批准在中國重新恢復業餘電臺活動後,業餘電臺活動才得以穩定的發展,父親欣喜若狂開始新的業餘電臺的生涯。他曾代表軍工廠出席湖北省舉辦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製作評比大會並任裁判長,也曾擔任武漢市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協會技術組組長。 1984年父親退休回上海,並在上海地方無線電廠發揮餘熱。
正當父親回滬後,上海電子學會組建開設了by4aom中國第一個老「火腿」集體業餘電臺,當時沈明綱(地下共產黨)被推舉為臺長。使上海老業餘家們有了對外聯絡和交流的活動基地,受到國內外業餘愛好者的歡迎和讚賞,也得到了電子工業部和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領導的重視,對我國恢復個人業餘電臺活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辦公廳給上海市體委《 關於同意沈明綱等十人開設個人業餘電臺的批覆》,從此業餘無線電運動又在中國的大地上蓬勃發展!父親又開始通過電波向全國乃至於全世界老朋友呼叫!
父親詹申伯先生是中國上海無線電業餘協會的十位元老之一,(會員證號為1654)呼號是BA4AF。
原批覆照片如下:
1992年個人無線電業餘電臺開臺,父親激動萬分,從此他的CQ呼叫聲迴蕩在全世界的電波中。業餘無線電運動在中國大陸被賦予了濃厚的運動競技的色彩,快速收發報、無線電測向、航模空模等成為了運動會上的運動項目。楊尚昆主席在上海主持工作時,曾為上海少科站業餘電臺題詞:「把上海市青少年業餘無線電通信活動開展好」。父親經常到少年宮指導青少年業餘無線電項目訓練,還參與各區青少年以及學校的裁判和技術指導。
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在1992年舉行了首屆全國業餘收聽比賽,選手用統一的套件自己裝配、調試,並抄收競賽電臺發出的報文。這一次有2000餘人參加。1994、95年,協會又舉行了全國10米波段FM通信試驗。1997、98年我國沿海地區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又開展一系列的海島通信活動(IOTA),引起了全世界的矚目。
(左起第三位詹申伯先生參加上海市業餘電臺無線電通訊夏令營)
老火腿們在這活動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呼叫更多世界上朋友們關注中國的崛起,那時候許多外國朋友來到中國,甚至於投資中國建設起到積極作用。業餘無線電電臺誕生就充滿了探索和追求,短波的發現是業餘愛好者的偉大功績,以及單邊帶通信、外差式接受機、八木天線、晶體振蕩器等都是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成就!時至今日這些技術還在大量應用,毫不誇張地說「沒有昨天的業餘無線電,就沒有今天現代通信的輝煌!」
父親老朋友香港實業家沈浩榮(業餘無線電臺愛好者),也來到周浦老宅家中,當時他支持大陸建設並援助上海市無線電業餘協會以及青少年宮多套無線電發射臺,並邀請父親前往香港遊覽。
參加業餘電臺活動是幫助人們開闊視野、了解現代通信技術的有力手段。業餘電臺的活動很自然地和網際網路技術聯繫在一起,二者必將互相促進、互為推動,給業餘電臺注入新的活力。父親八十多歲還刻苦學習電腦,實際證明業餘電臺愛好者中,許多人都扮演著網民和火腿雙重角色,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當地震、海嘯等自然災害發生時,電力線路、公網通信線路和其他設施都會遭到破壞,整個通信系統極有可能限於癱瘓,業餘電臺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父親身體力行踐行著「體諒、忠誠、進取、友愛」,業餘無線電活動的特點是與世界各國的業餘愛好者進行通信聯繫和技術交流,對促進國際友好交往有積極意義,也是「民間外交友好使者」,世界各地的朋友們都會通話後,寄來五彩繽紛的QSL卡片。當然父親與所有業餘無線電愛好者一樣以愛國、守法、忠誠、友誼為信條,遵守業餘無線電臺的嚴格紀律。
父親自從退休回到周浦刷布場特別興奮激動,因為在軍工廠工作五十多年,又能返回家鄉度過晚年,老宅由於長期無人居住而被公管,1996年我和父親回周浦後收回了部分祖宅,父親將天線架上屋頂,每天呼喊CQ,電波傳往全國、全世界。1996年周海嬰(魯迅之子,原廣播電視部政策研究所部長);錢皋韻(中國科學研究所院士);許毓嘉(原上海市廣播電視公司副總工程師),還有很多年輕的朋友都來家中交流技術,參觀祖宅的建築,那段時間父親別提多快樂了!生活充滿活力,八十多歲還騎著自行車到周浦附近與我的同事們一起去河畔垂釣。
(2004-2005年中國無線電運動會批准父親享受終身會員)
日本無線電雜誌刊登中國無線電協會上海分會的情況
(父母在周浦刷布場街47號前院留念)
由於母親的支持,父親才能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他們相濡以沫。雖然父母相繼離開了我們,可是他們的信德,他們的精神是留給我們最大的財富。
耶穌引領他們走入天堂,父親CQ、CQ的呼叫聲每天在永不消失的電波中迴蕩!
周浦刷布場街47號原詹申伯老宅(家靈)
圖片除註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排版 家靈
如覺圖片、文章不錯,轉發讓更多朋友看看,以示鼓勵!
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
轉發是一種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