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芳:未來會讓我們無法想像 | 未來科學大獎五周年專欄

2020-07-10 未來論壇
王貽芳:未來會讓我們無法想像 | 未來科學大獎五周年專欄

2016年1月17日,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設立,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做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原創科研工作的科學家。迄今共頒發了16位獲獎者,獲得了科學和社會領域的廣泛認可。2019年我們更是立下了將未來科學大獎打造成「百年科學大獎」的遠大目標。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已經步入第五個年頭,我們特邀多年來深度參與和支持未來論壇及未來科學大獎的數十位科學家、企業家、投資人及社會各界人士,凝所思、抒其感、匯其思想,在回顧與總結的同時,期待與展望未來!正式推出「未來科學大獎五周年專欄」。

科學改變未來,我們正在路上!



今天,2019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者王貽芳院士給大家分享科學之於未來的意義。


王貽芳:未來會讓我們無法想像 | 未來科學大獎五周年專欄

王貽芳

2019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


Q1:您如何看待科學在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程中的偉大意義?

王貽芳:科學或者說基礎科學研究在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程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從認識自然、了解自然到利用和發展它,每一次進步,都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的跨越,可以說科學是社會發展的最根本動力。回看世界歷史,沒有科學作為基礎,就沒有兩次工業革命,科學的發展推動了西方文明及其國家的崛起。

基礎科學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後,就會有藝術、音樂、文學,自然也應該有科學。人們會仰望星空,探索宇宙的本源及其基本構成,也會好奇物質的最小結構及其性質,會追問我們從哪裡來、會到哪裡去?這些探索讓我們不斷追求對未知的解答,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永恆動力之一。


Q2:作為中國首個由非政府組織頒發的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大獎,您覺得未來科學大獎對中華民族乃至全世界的科學發展將有哪些積極的推動作用和重要意義?

王貽芳:這個大獎可以激發公眾,特別是青年人對科學的關注和熱情,是對科學以及科學精神很好的宣傳,我們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投身科學事業。第二,這個由企業家聯合科學家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體現了企業家對基礎科學重要性的認識和重視,與發達國家相比,這正是中國所缺乏和需要奮起急追的。這個大獎表明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對其它企業家和社會大眾是極有示範意義的。第三,這個大獎會擴大中國科學界在世界的影響力,也會推動中國科學的發展,增加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


Q3:再次祝賀您獲得未來科學大獎,作為科學家,您如何看待科學家的社會責任與公益精神?

王貽芳:謝謝!我認為,科學家追求的是真,是真實,是真理。一方面,我們要追求科學真理,遵守學術規範,摒棄各種不端,應該成為社會良心的模範和底線;另一方面,要普及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知識,提高全社會的科學素養。同時我們也要讓科學為社會大眾服務,讓科學儘早成為技術,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Q4:您認為社會精英與成功人士應如何帶動社會力量促進科學的發展?

王貽芳:一方面社會精英和成功人士具有一定的榜樣力量,有相當的資源,可以帶動大家一起正確地認識科學,支持科學,使年輕人熱愛科學,促進科學的發展。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資源,推動科研單位與企業的合作。從我們的經驗來看,科研單位與企業的合作、企業家和工程師與科學家們的合作在推動技術進步方面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績,這樣的合作模式非常好。再一個,他們可以帶動社會力量捐助科學。成熟的公民社會對科學的捐助可以達到三分之一以上,而國內現在幾乎沒有。希望能有更多的社會力量支持和獎勵我們的科研人員、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


Q5:科學發展突飛猛進,可以大開腦洞想像一下未來世界的模樣嗎?

王貽芳:隨著人類對自然認知的不斷深入,未來會讓我們無法想像。我們其實是很渺小和無知的。


Q6:您對未來科學大獎的發展有什麼樣的期待與展望?

王貽芳:感謝未來科學大獎在推動基礎科學研究方面做出的努力,希望未來科學大獎能富有特色,確保質量,寧缺毋濫,堅守學術底線,成為國際著名的一流大獎。


高光時刻

讓科學家成為新時代的「全民偶像」


王貽芳:未來會讓我們無法想像 | 未來科學大獎五周年專欄


王貽芳:我想改變自然科學教科書上寫滿外國人名字的歷史

基礎科學研究是一個現代國家,特別是一個有抱負的大國應該從事的研究方向,孩子們上課學的自然科學的書,都是外國人的名字,中華民族曾經對人類的文明做出過重大的貢獻,我們也希望未來的中國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上,能有一些有顯示度的貢獻。基礎科學研究是我們的弱項,這方面我覺得應該大力的投入,特別是未來30年、50年之後,孩子們學習的課本當中能有一些中國人的名字在上面,中微子研究是其中努力的一個小部分。


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上,王貽芳在獲獎感言中說

我經常被問,「你這個研究到底有什麼用?」。有時其它領域的科學家甚至領導也這麼問。我常常很不禮貌地回答「沒什麼用」。「熱愛科學」大家都會說,但熱愛「無用的科學」,就不那麼容易。


王貽芳在回答來自青少年如何學習基礎科學的問題時說

我覺得我們對基礎科學還是要有一種所謂的好奇心和熱愛,我們在中學學習的時候,不能把它當作一個工具,當成高考的工具,而應該是真正的喜歡它,熱愛它,覺得科學真的就是一個很神奇的事情,願意去學它,即使將來的工作不是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我覺得保持一個對基礎科學的好奇心和熱愛,對你的一生還是有用的。


王貽芳:未來會讓我們無法想像 | 未來科學大獎五周年專欄

未來科學大獎

影響人類認知新百年

相關焦點

  • 王貽芳捐出未來科學大獎獎金 建「上帝粒子工廠」基金
    圖/未來科學大獎組委會在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報告會和採訪環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貽芳介紹了江門中微子實驗的最新進展,他表示,中微子研究前途光明,10年內中微子振蕩、20年內中微子質量、30年內無中微子雙β衰變等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 王貽芳院士獲2019未來科學大獎:他所做的研究,可能顛覆我們對世界...
    邵峰榮獲「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獲「物質科學」獎, 王小雲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其中,王貽芳是南京大學校友,《新華日報科技周刊》科學顧問。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
  • 南大校友王貽芳獲得未來科學大獎!未來是否期待獲得諾獎?接受...
    揚子晚報訊(記者 楊甜子)剛剛,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在北京揭曉。邵峰榮獲「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獲「物質科學」獎, 王小雲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其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是南京大學校友。
  • 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雲獲獎,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11月...
    現場,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雲4位科學家獲頒2019未來科學大獎。我認為其實不然,諾貝爾獎是過去科學獎,而未來科學大獎則更有未來。」我們都期待著未來科學大獎的獲得者有更大的突破,希望中國科學未來更加彭勃發展!
  • 必看常識:未來科學大獎
    9月6日上午10點,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的成立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至今已歷5屆。這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未來科學大獎設「生命科學獎」與「物質科學獎」兩個年度獎項,用於獎勵生命科學,以及物質科學(包括數學、計算機)相關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兩個門類的獎金分別為每年100萬美元。獲獎人於每年年底前公布。獲獎人數按同一項工作最突出者為準,原則上每個獎項不超過五人。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未來科學大獎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管理委員會)。
  • 公考常識積累:未來科學大獎
    9月6日上午10點,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個獎項陸續揭曉,共誕生了4位獲獎人。  未來科學大獎的成立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至今已歷5屆。這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
  • 科學改變未來,2020未來科學大獎剛剛揭曉
    回首百年前「賽先生」將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引入中國,從科學救國、科教興國到科技強國,向未知世界不斷開疆拓土、為我國科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用科學改變未來的科學家,皆因未來而成為我們的時代英雄。關於未來科學大獎2016 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作為中國大陸首個非官方、非營利、民間發起的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
  • 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揭曉!首位女性得主誕生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代小佩 記者 馬愛平剛剛,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邵峰獲得「生命科學獎」,王貽芳、陸錦標獲得「物質科學獎」,王小雲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單項獎金為一百萬美元(人民幣約716萬元)。
  • 剛剛,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借鑑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知名科學獎項的經驗,同時也做了創新。比如,在捐贈模式上,其他獎項多由一個家族或個人捐贈,未來科學大獎每項獎項由4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剛剛,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借鑑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知名科學獎項的經驗,同時也做了創新。比如,在捐贈模式上,其他獎項多由一個家族或個人捐贈,未來科學大獎每項獎項由4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素有「中國諾獎」之稱,這也是山大人第4次獲得該獎項。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對彭實戈的評語顯示,彭實戈和Pardoux合作於1990年發表的文章被認為是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BSDE)的奠基性工作。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據人民日報消息,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借鑑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知名科學獎項的經驗,同時也做了創新。比如,在捐贈模式上,其他獎項多由一個家族或個人捐贈,未來科學大獎每項獎項由4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 科學之光,溫暖世界|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正式開幕
    時至今日,大獎的影響力已從華人科學界逐漸擴展到國際科學界,獲得了社會的廣泛認同和科學界的深度參與,這讓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五周年不僅是一個值得慶祝和紀念的時間節點,我們更希望借科學界雲端年度盛會這樣一個機會,禮讚科學成就,弘揚科學精神,喚起科學熱情,以科學精神影響中國、影響世界、影響下一代。在過去五年中,未來科學大獎在民間科學獎項設立方面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與實踐,實現了階段性目標。
  • 9月6日 |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即將揭曉
    回首百年前「賽先生」將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引入中國,從科學救國、科教興國到科技強國,向未知世界不斷開疆拓土、為我國科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用科學改變未來的科學家,皆因未來而成為我們的時代英雄。 未來科學大獎在2016年創立,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
  • 2020未來科學大獎舉行雲端頒獎典禮|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
    #2020未來科學大獎#2020年,疫情阻隔了我們彼此的距離,改變了我們溝通的方式,但阻擋不了我們對科學的熱愛,對未知的探索。今天,2020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雲端呈現!未來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斬獲「生命科學獎」
    9月6日,號稱「中國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榜。今年的2020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得主花落誰家?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其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自2016年設立至今,一共頒發給了20位獲獎者。
  • 王貽芳:站在未來看中國科學
    【出品:科學中國人 來源:我是科學人】宇宙從何而來?物質的本源又是什麼?這樣的問題,距離一個普通人似乎過於遙遠。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虞涵棋 張唯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3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世界級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於2016年創立,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大獎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
  • 盤點歷屆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獲獎者,猜猜2020誰將折桂?
    未來科學大獎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將於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10:00舉行,揭曉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大獎項獲獎者。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約700萬人民幣,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其中,物質科學獎由鄧鋒、吳亞軍、吳鷹、徐小平共同捐贈。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澎湃新聞記者 張唯 賀莉萍 虞涵棋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5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將未來科學大獎頒發給他,是為了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領域中最核心的科學問題之一。通常材料的強化均通過引入各種缺陷以阻礙位錯運動來實現,但材料強度提高的同時會喪失塑性和導電性,這導致了材料領域著名的長期未能解訣的材料強度與塑性(或導電性)的倒置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