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春節檔中有八部電影同時上映,其中最火爆的無疑是由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的《流浪地球》了,其單日4.15億票房的佳績更是位列中國電影史的第六位。這部由科幻小說改編的作品講述了,科學家偵測到太陽即將膨脹成為紅巨星吞噬地球,面臨生死存亡的人類放下了成見,國家也成為了聯合政府,全人類傾盡力量打造出了一萬臺行星推進器,帶著地球逃離太陽系的故事。
拋開電影中豐富的人文情感不談,人類有沒有可能真的完成這個流浪地球計劃,讓整個地球逃離太陽系,飛向那壯闊的星辰大海呢?雖然電影很好看,但是不得不說流浪地球計劃,只是一個看起來很美,但實際並沒有多大用處的計劃。
首先,在電影中全人類合力用30多年時間來停下了地球的自轉,雖然洪水滔天將人類的數目從接近70億銳減到35億,但是人類還是成功轉入地下城,準備迎接地球的流浪。不過回到現實中,如果人類將地球的自轉停下來,可不止會遇到洪水那麼簡單。要知道地球其實正以每秒400多米的高速旋轉著,而因為引力的關係,地球上包括空氣在內的一切也在以這樣的速度旋轉。但如果地球停止自轉,地球上的東西卻會因為慣性的原因不會立刻停下運動。屆時,每秒400多米運動速度的空氣將會化成毀滅世界的狂風,地球上的植被、動物、建築等都會在這場風暴之中化為齏粉。
然而風暴還不是最可怕的,我們假設地殼的各處的抗拉強度都足夠強大,地球尚且不會因為慣性而四分五裂,但是地殼和地幔卻免不了會被拉出一道道裂口,到了那個時候液態的地核物質將會噴薄而出,同時劇烈的地震也會隨之而來,稱之為山崩地裂也完全不為過。
還有,當地球停止自轉之後,一直保護著人類的地球磁場也將會消失,強烈的太陽風會撕裂整個大氣層,然後各種宇宙射線也會長驅直入殺死地球表面所有的生物,如果那個時候還有生物的話。
電影中還打算用一萬臺行星推進器,將地球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五,用2500年來抵達比鄰星,其中還打算利用木星的引力進行加速逃離太陽系的舉動。這是一個很偉大的想法,但它也只能是一個想法。
電影中提到的行星推進器是通過重聚變反應,將石頭轉換成能量再經由推進器轉化為動能的一種機器。有熱心網友進行過估算,人類需要挖掉82%的地殼質量才有辦法讓地球成功加速逃離太陽引力,然而挖掉這個地殼質量之後,先不談人要住哪的問題,到了需要作減速運動的時候,已經沒有石頭做燃料了。
然後是關於電影中地球逃離木星引力的問題,這裡首先要說一點,木星的引力其實是不會無緣無故產生劇烈波動直接把地球抓過去的。作為一個質量超過地球300多倍的巨型行星,如果它的引力會發生9%這麼大的波動,那麼木星周圍的大量衛星早就不存在了。
第2, 人類也是不可能點燃木星產生推力將地球推出木星引力範圍的,這是因為地球上的氧氣相對於木星的氫氣來說實在太少了,就算木星將地球上的大氣全部奪走,也還是達不到閃點的。
最後,就算退一萬步,真的能成功點燃木星,其產生的衝擊波可不單止會推走地球那麼簡單。地殼其實並沒有人類想像中那麼堅固,如此巨大的衝擊波擊打在地殼之上,洞穿地殼可以說是輕而易舉的。
最後再來說一點吧,其實流浪地球計劃是一件很沒必要的事情。因為即便太陽真的膨脹成紅巨星,太陽系中依舊會存在宜居帶,若人類真有辦法推動整個地球,只需要將地球推到更遠離太陽的宜居帶即可。而太陽膨脹的過程更是長達數百萬年,在如此之長的時間內,人類如果沒有滅亡的話,科技的進步絕對是難以估計的。
再者,在2016年8月24日晚,歐洲南方天文臺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宣布與地球最近的恆星比鄰星周圍發現了一顆位於宜居帶內的行星。所以人類根本沒必要帶著整個地球去流浪,只要遷徙到比鄰星的宜居星球就可以了。
最後,其實無論流浪地球計劃是否成真,我們在可以看見的未來裡都不用擔心被太陽吞噬的問題。太陽是一個質量不大的恆星,它身上發生的變化是緩慢的,極少情況下會出現突變,更沒可能出現超新星爆發。至少要到10億年之後,青年的太陽步入中年,它的膨脹才會真正影響到人類的生存,但如果人類那個時候還沒有能力邁向星辰大海的話,人類的文明也早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