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中國機器人的發展正進入高速增長期,根據IDC全球機器人研究最新發布的《中國機器人市場預測,2018-2022》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機器人市場持續高速增長,2017- 2022 年複合年增長率(CAGR)達到26.9%。 2022年中國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805. 2億美元,全球佔比高達38.3%。
但,國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缺失現象尤為嚴重,長期受制於美、日、歐等國際巨頭,依賴進口使得國產機器人成本相對高昂,很難發展整機產業以及下遊的集成應用。而核心零部件國產化又是機器人市場必經階段,也是國家重點支持的領域,伺服電機、減速器和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一體化,可能是未來機器人發展新趨勢。
成立於2016年5月的北京因時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定位為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和智能操作解決方案供應商。公司核心團隊來自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公司核心產品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和靈巧手已經成功應用於機器人、假肢、醫療及工業等領域,累計申請數十項國內外發明專利,並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關村雛鷹人才企業和中關村金種子企業認定。
在成立因時機器人前,蔡穎鵬已在機器人領域紮根了近10年,一開始主要做整機ODM(原始設計製造商);在做系統集成的過程中,他發現了國產核心零部件的差距和機會,便成立因時機器人,專注於核心零部件產品的開發,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和仿人五指靈巧手是其拳頭產品。
因時成長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其核心產品伺服驅動器的難點和特點又是什麼?當下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如何?帶著這些問題,鈦媒體對蔡穎鵬進行了深度專訪。
以下內容為鈦媒體與蔡穎鵬的採訪實錄,有刪減:
鈦媒體:在成立因時前,您主要從事什麼工作?
蔡穎鵬:我入行時間比較早,2007-2008年在北科大MEI做Robocon機器人大賽;2008年去了北航機器人所攻讀碩士學位;2009年,在宿舍跟舍友成立了機器人工作室,並開始做ODM(原始設計製造商)項目。2012年時我註冊了第一家公司,也是做各種定製化的機器人系統開發,比如變電站的電力巡檢機器人、教學機器人、服務機器人、軍工及其它特種應用機器人等。到了2015年底,決定開始轉型。
鈦媒體:出於什麼方面的考量讓您決定成立因時或者說是轉型?
蔡穎鵬:ODM是項目制的,無法擴大規模、發展空間有限,當然也積累了不少項目經驗和行業資源。也正是在做系統集成的過程中,發現微小型一體化直線伺服系統在國內屬於空白市場,並且可以應用到很多地方,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公司從ODM轉型做自己的產品和品牌,也給我個人帶來了一些改變:之前除了與項目方進行商務和技術對接外,我也在一線做技術開發;自因時成立之後,我逐漸從技術層面退出,更多在做公司戰略和管理。
鈦媒體:在技術層面,您所擅長的領域是什麼?
蔡穎鵬:機電控制系統。最早是做輪式移動機器人,包括電機驅動、多傳感器融合的定位、導航、規划算法;後來做群體機器人的分布式控制和智能決策系統,以及關節型機器人的運動控制算法。
鈦媒體:因時的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有什麼特點?因時的優勢又是什麼?
蔡穎鵬: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的內部集成了電機、減速器、傳感器以及閉環控制系統。作為機器人的核心靈魂,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特點在於體積小(殼體總長度約為60mm,重量約為20g)、精度高(指尖重複定位的精度達到±0.02mm)以及功率密度大(最大推力達到100N以上)。
以機器人靈巧手為例,它採用了創新型直線驅動設計,內部集成了6個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和6個壓力傳感器,可精準模擬人手實現精準的抓取動作,進而應用於服務機器人、假肢、教育科研等領域。
之前大多數廠家採用的是線傳動方案,在精度上無法保持,握力也相對較小。另外一方面,也是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比較關心的一個問題,即手指是否帶力傳感器以及是否具有力控功能。舉個簡單的例子,當抓取輕的東西可以用相對較輕的力,抓取重的東西可以調用大的力。關於力傳感器的布置,如果將傳感器貼在指尖表面則成本比較高,且未必能全部檢測到;因時在這方面採取了比較討巧的方法,通過在直線驅動器末端增加力傳感器,不論手指在什麼位置承受到力的作用,都會通過連杆機構傳遞迴來。
鈦媒體:在製造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遇到過哪些困難?
蔡穎鵬:一路上碰到的困難特別多,舉兩個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是減速器設計完成後如何加工的問題。由於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整體尺寸很小,行星減速器的外徑不超過9mm,齒輪模數更是小於0.2。我們花了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經過不計其數的開發和試製,終於解決了齒輪材料、批量製造工藝、裝配工藝、質檢方法等一系列技術難題。齒輪的質檢比較有意思,由於尺寸太小,無法用儀表進行直接測量。我們採用顯微鏡對齒輪進行拍照,然後通過圖像處理的方法對齒輪的直徑、同心度、齒形等一系列特徵進行檢測。一開始齒輪製造工藝不穩定,有些齒輪生產出來會帶有毛邊,或者有缺齒。我們利用齒輪的旋轉不變性原理,把齒輪的照片繞著齒輪的圓心進行固定角度的旋轉,並將每一次旋轉後的圖像進行疊加,再與任意一張原始圖片進行比較。通過這種方法,能夠非常快速的識別出有異常的齒輪。
二是螺杆的加工工藝,包括絲杆機構裡的螺杆和裝配用的螺釘。絲杆機構裡螺杆和螺母的配合要恰到好處,配合過緊阻力太大,配合過松間隙太大,而且螺杆和螺母的材料也很有講究。至於螺釘,我們用到的是M1.2乘以20多毫米的螺釘,市場上買不到,找了很多工廠試製,良品率也非常低。不得已我們購置了數控車床,研究螺杆的加工製造工藝,解決了這些問題。
我們的每一個零部件都要求有非常高的加工精度,很多還需要用到特殊的工藝。最開始去找有實力的加工廠生產,沒有大批量基本都不願意接單,即便接了品質和工期也未必能滿足我們的要求。不得已我們花了一筆不小的資金購置了一些設備,自己研發各種零件的加工工藝,並進行小批量試製。雖然一開始投入很大,不光要買設備,還得研究設備如何使用和保養,研究各種材料和加工方法、工裝夾具等等,但現在看來,一切都是值得的,大多數研發成果都能在內部快速得到驗證,大幅縮短產品開發周期。
鈦媒體:機器人靈巧手在商用上有何考量?
蔡穎鵬:商業級靈巧手主要考慮兩個維度:第一是實用性,不能局限於科研或者表演性質,而是在於能完成工作,並且具有比較高的可靠性;第二則是價格方面的考量,要讓用戶用得起,用得值。很多人一提到靈巧手,就會關注有幾個自由度。從技術研發的角度來說,自由度越高,靈活度也就越高。但高靈活度也會帶來高成本和低可靠性,增加控制系統的複雜度。因此,需要考慮市場的真實需求,目前大多數應用場景6個自由度12個關節就可以滿足。
鈦媒體:因時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的定價策略是什麼?出貨量處於什麼水平?同比去年銷量如何?
蔡穎鵬:目前市面上能進行供貨的,可能只有我們一家,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根據性能參數和功能的不同,零售價從800多到2000多元不等,帶力傳感器的價格會高一些。我們是目前市場上唯一的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供應商,截至今年8月底,已完成去年全年近10倍出貨量。
鈦媒體:可以理解成因時在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處於壟斷地位嗎?
蔡穎鵬:談不上壟斷,市場對這種新品的接受需要一些時間,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家客戶在使用我們的微型直線伺服驅動器產品,大多數客戶還處於試用或者小批量測試階段。
鈦媒體:採購者大都來自什麼行業?會集中在某個行業嗎?
蔡穎鵬:就目前的數據來看,下遊仍比較分散,雖然我們的定位是一家機器人公司,但事實上我們的核心部件銷售對象不限於機器人行業,我們也面向醫療、工業以及消費級市場。核心零部件產品上量的周期不會很快,我們的客戶從最開始接觸產品到形成小批量,基本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我們的客戶分布在各個行業,採購量分布相對也比較平均,總體都在往上增長,並有部分行業客戶提出批量的ODM需求。
鈦媒體:眼下工業網際網路中特徵值檢修作為時下熱門,您近期是否有其它方面的動作,比如在產品布局層面或者聯合友商共建生態層面?
蔡穎鵬:我覺得還是要專注,尤其對於初創公司來說,首先在細分場景做到足夠大的優勢再考慮去擴展,把產品打磨好是首要前提。我們也碰到不少客戶提出除了核心零部件以外的更多需求,比如整機系統。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會與業內的優勢單位進行生態合作,共同打造整套解決方案。
鈦媒體:您對當下的機器人行業整體如何看待?對於未來,您有什麼看好的方向?
蔡穎鵬:現在行業整體發展狀況跟社會資本投入是有差距的,甚至可以說遠遠沒有達到資本的預期。機器人本質上還是製造業,增速不會很快,但增長的空間足夠大,只要不斷打磨產品和市場,一定會有機會。我們公司定位是核心零部件與智能操作,核心零部件是基礎,智能操作是未來。機器人與其他智能硬體最大的區別在於,機器人不僅具有智能,還具備操作能力。
鈦媒體:在從事機器人工作的這些年,您有沒有遇到一些有趣的事,自己從中有沒有悟出一些東西?
蔡穎鵬:2010年的時候,作為翻身的希望和Symbian3最後的掙扎,諾基亞推出了N8手機。國內某網際網路公司委託我們(當時還是在宿舍的工作室)幫N8手機定製一個手機機器人,用於拍攝N8手機廣告,當時我們應該網際網路公司要求,做了一個會變形的的機器人:收縮狀態下就像一個大鵝蛋,手機作為機器人的大腦放置在蛋裡,機器人可以隨著手機播放的音樂節奏閃爍燈光;展開後是一個四足機器人,可以在平面上走動甚至原地跳躍。項目從溝通到完成歷時不到兩個月,勉強趕上廣告拍攝的時限,並與某當紅歌手一起完成了廣告拍攝。可惜N8手機最終也沒能為諾基亞挽回敗局,輸給了更具創新能力的蘋果以及其他安卓手機廠商。持續創新能力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源動力,對於初創企業來說更是如此。
(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桑明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