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日本高校國際化發展中的學生交流

2020-12-05 方舟教育研究院

日本留學情況概要

日本政府計劃2020年接收30萬國際學生來日留學,2019年留學生總數已達到29.8萬人,預計2021年將超過30萬人。其中,亞洲地區學生最多,約佔93.4%;中國學生約11.4萬人,佔總數的38.4%。近年來,中國留學生有逐漸減少的趨勢。來日留學人數較多的國家依次為中國、越南、尼泊爾、韓國。除了進入大學和大學院學習之外,進入高等專業學校學習的留學生人數也在增加。目前,日本學生出國留學的數量較低,因此日本政府鼓勵學生出國留學,有關工作還在推進。

日本留學生服務

日本高校國際交流注重提升留學生的獲得感。從培養流程看,日本為留學生提供「一條龍」服務,從招生信息、入學支援到留學生就業及畢業後職業發展追蹤,為留學生個人發展提供了較為完整的培養體系。從留學生支援事業看,留學生與當地學生共同生活學習,有助於留學生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豐富的獎學金制度,有助於減輕學生經濟壓力。同時留學生培養也重視加入日本文化元素,例如日語預科班、體驗日本文化等。

相關焦點

  • 日本高校國際化「不理想」
    李玉珍高校國際化是日本近十幾年來的一項重要教育改革:吸引留學生、提供雙語教學、大量吸收海外師資等。2019年,日本留學生的人數超過了31萬,從數量上可以說是實現了當初的目標,然而,卻很難說從根本上實現了高校國際化的設想。日本高校「國際化」為何與現實脫軌?根據報導,首先,過半的留學生不是在大學裡接受教育,而是日語學校或專科學校的學生,這些學生佔留學生總人數比例近年來大幅度增長。與此同時,同時期進入大學或者短期大學接受教育的留學生,其佔全體留學生的比例近年來從68%減少到了47%。
  • 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當前,眾多國家及其大學都將推動學生的國際交流作為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舉措,以強化國際化人才的培養,以此服務本國、本地區的發展戰略。早在1987年,歐盟國家便共同制定了「伊拉斯謨計劃」,鼓勵歐洲學生走向世界,到其他國家從事研究和深造活動;後來提出的「博洛尼亞進程」,更是在整合歐洲高教資源,實現高等教育一體化,推動歐盟高校間的開放與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
  • 西南交大發布教育部直屬高校國際化水平排行榜
    本次研究是首次對教育部直屬高校進行國際化水平排名,填補了大學排行榜中大學國際化的空白。  據了解,本次排行中特別強調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國際交流與合作、教師學生的國家交流等高等學校國際化的內容。同時,與已有研究成果相比,首次提出了文化交流傳播、國際聲譽、國際化校園等三大一級指標,具有鮮明特色與創新。
  • 黑龍江科技大學與日本中央大學開展線上校際交流合作
    12月19日晚,黑龍江科技大學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陳凱雲通過騰訊會議與日本中央大學代表進行交流,探討後疫情時代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黑龍江科技大學國際交流合作處處長兼國際教育學院院長母麗華、副院長楊兆楠、經濟學院院長孫永波,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趙福軍一同參加了會議。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學生入學後一年內,英語需達到雅思6.0以上的水平,才能進入二年級的學習。」  學生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到國際化優質教育資源,是中外合作辦學的主要優勢之一。  據三亞學院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副處長曹豔偉介紹,自2016年起,三亞學院與丹麥尼爾斯布魯克哥本哈根商學院合作舉辦酒店管理專業本科教育項目,目前就讀學生人數為114人。
  • 「深耕厚植,放眼全球」,浙大管理學院開創國際化發展新局面|40年...
    ,在學校國際合作與交流處的指導與幫助下,進一步明確國際化建設目標,構建和完善國際化人才培養、國際化學術創新、國際化師資建設、社會服務、國際聲譽與影響力等工作體系,深耕厚植、放眼全球,拓展務實合作,深化利益交融,以開放合作之姿從早期全球管理教育發展的
  •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
    摘要:高校學生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的重要階段,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會面臨諸多矛盾和困境,需要正確的引導,需要接受行之有效的教育。加強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既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觀要求,也是高校學生自身全面發展的主觀需要。
  • 2020年THE日本大學排名公布,東北大學首次位居第一
    2.教育充實度這個指標所佔比重為30%,包括全球人才發展(6%)、學生能力發展(6%)、學生參與度(6%)、師生關係(6%)和學生推薦(6%)等5個指標。3.教育成果這個指標所佔比重為16%,包括學生聲譽(8%)和僱主聲譽(8%)2個指標。
  • 正視教育國際化中的凡勃倫效應
    正視教育國際化中的凡勃倫效應   無論是美國狄克森州立大學外籍學生檔案存疑
  • 科學網—日本早稻田大學校長:培養有自主獨立精神的國民
    正在進行國際化城市建設的深圳離不開高等教育的支持,而高校培養人才的方向如何與城市發展目標一致,從而更好地為城市發展服務?日前,日本早稻田大學校長鐮田薰通過電子郵件接受本報記者採訪對此進行了闡述。 現代大學的發展離不開國際化,特別是如何在亞洲地區進一步提高合作水平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深圳特區報:談到國際化,早稻田大學是全球著名研究型大學聯盟U21的成員。加入這樣的國際校級交流組織為早稻田大學帶來了哪些機遇? 鐮田薰:國際化是大學發展的重要途徑。
  • 日本的諾貝爾獎神話及對中國的警示
    是什麼原因助力日本科技迅猛發展,什麼因素又造成了當前日本高校發展困境?在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過程中,我們可以從作為東方國家教育先行者的日本高等教育發展中得到什麼樣的經驗與警示?致力於創造性學問研究,基於研究精神指導學生,成為日本高等教育的重要理念和大學老師的主要職責所在。與此同時,倡導自由主義學風與大學自治,為日本高等教育的自由發展提供了保障。一戰之後,為與歐美國家競爭,日本高等教育部門特別強調科研過程中的創造性精神,強調由過去的引進技術進行改良轉向側重原創性研究。
  • 2018年,俄羅斯高校的哪些亮點可以吸引中國學生的目光?
    俄中兩國大學生交流:每年可達10萬人中國學生很願意來俄羅斯讀書。俄中兩國不斷探討與推動聯合學習項目、學術交流、科技與創新合作等事宜。俄羅斯統計局2016年數據顯示,共有1.2多萬中國留學生就讀於俄羅斯高校,且這個數字逐年遞增,在「5-100」規劃參與高校讀學歷項目的中國留學生人數呈現上升趨勢。在談及同中國合作計劃時,高等教育國家政策司司長亞歷山大•索博列夫稱,到2020年俄羅斯希望使每年學生交流規模增加到10萬人。
  • 溫州肯恩大學校長王立:國際化和家國情懷都要兼顧
    作為我國教育國際化的一扇窗口,中外合作大學自誕生之日起,便備受國人關注。其發展狀況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晴雨表」。而此次中外合作大學招生遇冷,是否也反映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在放緩?未來此類高校的發展前景又將如何?就這些問題,《中國科學報》專訪了溫州肯恩大學校長王立。
  • 優選校·高校丨汕頭大學:省部共建·國際化·精細化 2020 因你特別
    第四方面是關於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汕頭大學一直注重學生英語交流能力的培養,從大一開始,新生入學之後,我們對學生進行英語分級的考試,針對不同的等級,我們有不同的培養方案,還有一個是我們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訓練,特別是學生交流跟應用能力的培養,還有地道的英語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我們整個英語提升計劃核心的內容。
  • 菲律賓聖保羅大學與滄州師院成功籤約校際合作 強強聯手推進國際化...
    在全球攜手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菲律賓聖保羅大學與滄州師範學院於2020年9月7日在中菲兩地同時舉辦了高校合作雲籤約儀式。雙方通過遠程會議的形式正式籤訂合作意向,開啟了雙方國際化教育新進程。據悉,出席本次籤約儀式的有聖保羅大學校長Sr. Merceditas O. Ang, SPC,滄州師範學院校長張佔平,滄州師範學院副校長高穎,聖保羅大學外事主管(副校長級別)Dr.
  • 西南交通大學發布2017年度大學國際化水平排名
    閆月勤介紹說,2017年該研究中心對大學國際化發展重點關注了三大問題:大學國際化基礎建設的外文網站建設問題、服務國家外交大局的區域國別研究問題、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人才培養培訓問題、參與國際標準與規則制定問題,並開展了專題調研。
  • 日本高知大學藤原拓教授來陝西科技大學進行合作交流
    5月30日至31日,日本高知大學藤原拓教授受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邀請,來陝西科技大學就進一步加強學生聯合培養及開展學術交流進行深入溝通。會議由環境學院副院長馬宏瑞主持,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萬丁擔任翻譯。薛朝華教授從學位授予政策及下一步研究生聯合培養規划進行了說明。副院長馬宏瑞歡迎藤原拓教授再次來陝西科技大學進行學術合作交流。在回顧以往兩校間合作的基本情況後,馬宏瑞就培養共同研究方向領域及搭建合作平臺,開展國際化辦學表達了學院意願。藤原拓教授也就進一步加強研究生聯合培養和拓寬合作領域和在座老師進行了溝通交流。
  • 加強中日醫療合作 全球健康論壇與日本醫療國際化機構籤署協議
    近日,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健康論壇大會(下稱GHF大會)組委會副主任、北京華夏鴻力健康科技研究有限公司總裁羅曉芹,在組委會會見了日本醫療國際化機構代表、千博集團董事長辦公室主任楊見。
  • 助力國際化 華南理工與阿德萊德大學合作開展「全英語教學」在線...
    伴隨著學校國際化整體進程加速,國際化師資和國際化教學的需求日益增加,華南理工大學已組織數期全英語教學EMI(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集中培訓。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給全國高校的教師國際交流工作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傳統的線下教師培訓無法開展。
  • 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探索「一帶一路」職教國際化辦學新模式紀實
    2017年,學校先後在泰國清邁遠東大學、馬來西亞精英大學、馬來西亞成功禮待大學等多所高校掛牌成立「伊尹學堂」中華民族美食文化傳播與技藝傳承基地,面向合作院校師生開展中華傳統民族飲食文化體驗與傳播活動,先後培訓東協國家青少年學員500人次,不斷擴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東協國家青少年中的影響力。